2025-09-22
领会精神 重在落实
— 非知识因素失分剖析之三

3月12日高三年级进行一诊考试的同时,我们初三年级也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诊断考试。和往常一样,考试后老师们进行试卷分析。每次考完试后老师们在办公室里说得最多的就是“某道题那么简单,A同学还是做错了 ” “ B同学连试卷都没答完”“某道题做了N遍了,但还是有人出错”……道出了老师们的失望和无奈。3月16日下午,总校领导和学生互动,给初三年级的师生上了示范课后,让我们在迷茫中看到了希望。那就是让学生争取降低因“非知识因素”造成的失分,以及在剩下的80多天,我们应如何复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讲某道题时不能就题讲题,而是讲方法。比如英语中的完形填空题在中考试卷上占10分,在做一套试卷上的完形填空时,给学生限时间让他们独立做,然后让他们自己讲,老师不要急于作评价。等他们讲完后,主要对学生出错多的选项重点讲解,并就今后做完形填空题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一点似乎是我在以前讲题时所欠缺的。在那天我记住了一 句话:不要急于给学生讲答案。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
其次,就是我们“抠”学生还不够。无论是一份试卷,还是一个专题后的练习题,所有的题讲过之后,看学生是否“ 真会”。英语不像理科有更多的变式题,验证学生是否“真会”就是要把同一语言点放在不同的时态或句型中,看学生能否做出正确答案。如果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考点学生真正能自己解决,那就说明“ 真会”了。我想这些高频中考题值得我们去“抠”,如果能坚持下去,也就真能“抠”出成绩来。
最后,就是每次考练后,要让学生认真查找问题,真正让学生找出由于知识没掌握失去的分数有多少,而“非知识因素”造成的失分又有多少。让学生在每一次考练之后,真正做到查缺补漏,逐步提高成绩。
3月17日班会课上,我在班上做了个统计。让学生们拿出5科试卷,就5科上“非知识因素”造成失分多少,然后算这次考试中总分失了多少分。结果让每一个同学都感到意外,大部分同学都在30分以上,而最高的一个同学竟然55分,而他的总分是509分,如果加上这55分,那他就成了年级第一名!在意外的同时,每个同学也格外振奋。如果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这方面的失分,那自己的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摘自初中英语老师刘老师的发言) (2012 -03 -23 00:26:10)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