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要重视低效教学并抓紧整改
— 非知识因素失分剖析之一

校领导今天下午说,他们与初中前几名学生对话时,发现“力所能及”方面 造成的失分现象让人震惊。所谓“力所能及”造成的失分其实质就是“ 貌似会了,但一遇考试就不会做或得不全分”。例如某同学这次考了530 分,失分140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花了两个小时,居然找出了68.5分有能力拿到但没有拿到分数的题,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大触动。
今天晚上,任校长又通过QQ发来如下信息。
1.我们现在最怕的是应届班的老师面对成绩,一味拔高,越做越难。不符合实际的拔高,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信心,没有进步。因此要通过反复分析告诉老师们,学生在复习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做题少了,做题简单了,而是最基本的比如粗心、不规范、识记不牢、审题不严、时间把握不好等方面丢分问题没有解决。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敢保证每个学生至少能轻松地找回40分。事实也如此,下午我们通过和学生交流— 帮他们找这样丢失的分,最少的都在50分。
2.通过这种具体的分析教老师怎么抠学生,抠什么。复习阶段,要抠的恰恰不是什么偏怪难题,而是这些普通的能拿到分数却往往被忽视的题。
3.周末我监督这些学生学习,发现大多数学生还是在做新题,好像不做新题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4.您提出的“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会的变成对的”这一要求是切中要害的,大家对这一句话的领悟还不是很深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实践,让广大师生真正领悟这句话的内涵,少做无用功,提高有效教学的质量。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学的有效高效,将有效高效作为成功系列创新 教法的基本要求。无论是主动取舍 ABC选题法( 淡化处理 A类题,果断舍弃C类题,全力以赴攻克 B类题),还是滚动复习提高法以及“ 复习不是上新课 ,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会的变成对的”等要求,目标直指“力所能及、似是 而非、模棱两可”的 B类题。
总而言之一句话,复习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将会的变成对的,将平时貌似会做,但一遇考试就不得分的B类题变成 A类题;二是将已做对的 A类题的变式题悟透吃透,做到会一道题通一类题。
现在确实最怕老师面对考试时一味拔高,越做越难。不符实际的拔高,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信心,厌学厌考,不进反退。要告诉老师们,进入第二轮复习时,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做题少了,做题简单了,而是最基本的比如粗心、不规范、识记不牢、审题不严、时间把握不好等方面丢分问题没有解决。如果把这些问题基本解决了,每个学生轻松找回四五十分是不成问题的。
我告诉任校长,周末学生的复习这样抓:
周六晚上集中精力找问题,就从本周测试题中的失分部分中去,找B类题,要找得有理由;周日上午集中解决头天晚上找到的问题;周日晚上给教师开会,总结推广到每位学生。
如果这样抓十几个星期,这些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2012 -02 -27 23:57:08)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