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成功美术馆馆藏蒋志鑫先生作品《黄土地韵》
出生于平凉崆峒山下的蒋志鑫老师,身上烙印着大西北的粗犷与厚朴,他对黄土高原的一草一木、阴晴云雨,都有其独特的理解,充满深沉的热爱。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片广袤的地理景观,更能体会到他对那片土地炽热的情感。他的作品洋溢着西部的原始野性与壮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蒋志鑫老师笔下的《黄土地韵》,透过画面来聆听那首专属于他的“信天游”。
在作品《黄土地韵》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他对“荷叶皴法”的创造性运用。这种常见于传统山水画中表现山石肌理的笔法,在蒋志鑫老师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在这幅作品中,他用“荷叶皴法”勾勒出一座座高低错落的麦秸垛,线迹疏密有致,线条长短相间,既展现了形似荷叶脉络一般的自然韵律,又精准捕捉到了麦秸垛在阳光下的明暗变化与肌理效果。刚劲的线条勾勒出地表残留的麦茬,彰显出生命的顽强与坚韧。通过这种独特的技法和老辣的线条,蒋志鑫老师将黄土高原丰收后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使每一位观赏者都能感受到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沉的黄土情感。
在色彩运用上,该作品以赭石色系为主调,这不仅是对黄土高原自然色彩的真实反映,也是对这片土地精神气质的精准把握。从淡赭到深褐,从土黄到橙红,艺术家通过鲜明的色彩变化,构建了一个丰富而统一的色彩世界。在这片以赭石为主的“和声”之上,蒋志鑫老师又巧妙地加入了天空的蓝色,既打破了画面的沉闷,又与主色调形成和谐的对比。此外,排列有序的飞鸟为作品注入了灵动的气息,使得这片黄土地不再是孤寂的存在,而是充满了生命的律动与活力。
作品中耕作的乡民,无疑是画面的点睛之笔,蒋志鑫老师采用了简笔勾勒的手法,体现了他对传统中国画“以少胜多”美学原则的坚持。寥寥数笔,人物的动态、形姿便栩栩如生,虽然没有精雕细琢,但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坚韧,以及与土地相依为命的情感,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个简笔人物与精细描绘的黄土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土地的辽阔凸显了人物的渺小,而人物的简约生动又反衬出土地的博大深沉。这种处理手法不仅避免了人物对风景主题的干扰,更在哲学层面上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中既是渺小的存在,又是不可或缺的灵魂。
蒋志鑫老师的黄土地系列,超越了单纯的地貌再现,达到了精神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他的笔下,黄土地不再是客观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充满温度、情感、故事的生命体。那些荷叶皴法勾勒的不仅是麦秸垛,更是丰收的喜悦;那些赭石色渲染的不仅是土地的颜色,更是生命的底色;那些简笔人物不仅是在劳作的农民,更是与土地共生的人类象征。伫立在作品前,我们仿佛能听到信天游在沟壑间回荡,能闻到黄土地在翻犁后散发的独特气息,能感受到这片古老土地深沉而有力的脉搏。
(文/成功美术馆 蒋成莲)
画家简介:蒋志鑫,号蛮牛、元鹤、艺名黄土魂、顽石。1949年生于甘肃平凉,祖籍山东牟平。197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3年北京画院进修,师承王文芳、贾又福、周韶华导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1987年1月 、2001年8月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1988年5月至1992年2月,在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1992年7月至1995年8月在香港艺术中心,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个人书画展。1995年至1997年在巴黎考察交流期间举办九次个人书画展,分别获法国“纯艺术家银质十字勋章”、获法国“艺术科学文学银质、金质奖”、获法国“艾琳娜·范海奖”。应邀在德国慕尼黑、艾莎风堡久久画廊和柏林苏珊娜艺术画廊举办七次展览;多次应邀在国内艺术馆及画廊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分别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百年中国画集》《中国美术六十年》等国家级大型画集。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