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2013-06-13

文章来源:
555次浏览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再到后来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历史上很多流芳千古的书法家,要么是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要么在书法风格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但现在很多能写几笔字的人,都自诩为书法家。市场上的书法也被细分为学者书法、书家书法、书匠书法、名人书法等等。到底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具有收藏价值?
 
  对话广东书坛几位领军人物我们还发现,如今很多书法大奖赛,获奖作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冲击大奖赛,一些人甚至借用电脑排版手段,“创作”出了很多“当代王羲之”作品。
 
  1
 
  书家书法卖不过学者书法?
 
  赵利平:我所理解的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并能将其推至一定的艺术高度。但现在很多能写几笔字的人,都自诩为书法家。市场上的书法也被细分为学者书法、书家书法、书匠书法、名人书法等等。特别是学者书法,如饶宗颐的书法作品,这几年在市场上非常受关注,价格扶摇直上,甚至出现了书家书法卖不过学者书法的尴尬。对于学者书法你们是怎么看的?
 
  王世国:书法是书法家以特定的汉字书体,用熟练的艺术技巧创造出来的“有意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点画线条、节奏韵律和墨色构成的抽象美。现在一些政治、经济或文化领域的名人,甚至是一些并无大名,但是胆大颜厚的江湖中人,用毛笔写字便自称书法。实际上他们的作品很多并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只不过是用毛笔写出来的墨迹,或者是涂鸦罢了。
 
  将书法分为学者书法、书家书法、书匠书法、名人书法等等,这是人们在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将书法变成了次要的东西。我觉得,当一个人的书法被称为学者书法,或者是名人书法的时候,便有点讽刺意味了。一位真正的书法家,完全不需要冠以这样的定语。
 
  我觉得谈书法,就应该以书法论。如果谈学问,谈名头,那才以学术,或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影响他的书法,但并不决定他的书法的优劣、高低、雅俗和艺术价值。
 
  张桂光:我认为,没有必要分书家书法和学者书法,因为学者这个群体比较复杂,有些学者本身就是官员,他们的字贵是因为他们是学者还是官员呢?有些学者本身就是书法家,他们的字贵是因为他们是书法家还是学者呢?都搞不清楚。
 
  一些学者研究的专业门类,与书法甚至与传统文化没有多大关系,他本人也未在书法方面下过多少工夫,他们写的字与非学者所写的字恐怕也不会有太大差别。像饶宗颐、陈永正、曹宝麟,他们都是学者,但他们的书法功力、传统文化底蕴都相当深厚,他们的作品更全面地传承了书法传统,没有必要将他们从书法家中分离出去。
 
  一些学者虽然没有在书法上下很多工夫,但他们写出来的字有一股书卷气,有文化气韵,如王贵忱的书法,看上去很雅致,格调比较高,这一类的书法也许可以称为学者书法。这跟文人画是一样的道理,笔墨工夫不一定很深,但以意境取胜。
 
  陈志平:中国当代书坛就是一个大杂烩,要看清这种多元的现状,我觉得还是应该从历史上找源头。
 
  历史上,我们看到最初的书法,其实是没有具名的,可能是某些匠人所写的,他们所写的近似于“工匠书法”;
 
  从秦汉到唐代的书法家,著名如王羲之等人,当时人关注的都是他们所写的字,很少关注字背后的人。评论家首先肯定的是他的字写得好,而不是他的为人怎么样,他们的作品当然就是“书家书法”。
 
  唐宋以来,社会对书法的看法完全改变,大家谈论的是书法背后的“文”和“人”,出现了“先文而后墨”、归本于人的现象,书法一旦把重点转移到强调“文”和“人”,书法本身的技术就被淡化了,所谓“文人书法”和“学者书法”也就产生了。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现在。
 
  所以我觉得,如果把中国书法分成两个阶段的话,应该就是以唐代为界,唐代以前的书法才是真正的书法艺术,唐代以后的书法,已经成为了文和人的附庸。这两种书法在当代是并存的。名人书法强调“人”,学者书法强调“文”,强调的重点都不是书法,这与纯粹的书法艺术是有别的。
 
  2
 
  书法家年轻化是利还是弊?
 
  赵利平:我们还留意到一个现象,现在的很多书法大奖赛,获奖作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对书坛的发展是利是弊?
 
  张桂光:书法精英越来越年轻自然是好事,但切不可鼓励他们将精力都花到冲击大奖大赛、追逐名利上面,要注意功力和修养的全面提高。有些年轻人得奖的作品确实很不错,但遇到命题作文却易失水准,这就不太好了。去年广东书法家协会迎十八大的展览,所有作者都按分配的内容书写,一些人的参展作品,就表现出与获奖作品有较大的差距。
 
  我听说一些人,将王羲之的字都输入电脑建立一个数据库,然后根据要写的诗,将各个字从数据库里调出来,在电脑上将每个字放大、缩小,调出最完美的比例,编排好,然后再打印出来,成百张、成千张地照着临写,然后挑出一张最好的投稿。这也许能够创造一张好的作品,但不注重其他方面的提高恐怕不是方向。
 
  陈志平:当代书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展览机制下的产物,一切都是为了展览。古人的书法并不是这样,我们欣赏一幅古代书法的时候,是需要“六根”互用的。而当代书法存在片面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弊端。普通老百姓不懂得欣赏书法艺术的精微之妙,看到有人能把一个龙字写成一条龙的形状,或是将一个鼠字写得就像一只老鼠,以为这就是书法。所以说,书法艺术的普及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张桂光:今天书坛的大势,更多的是强调书法的笔墨意趣、篇章布局的装饰性、工艺性,而不是它的文化意蕴,书法作品的工艺性、装饰性甚至超过书写技法本身,更不要说文化意蕴了。似乎书法作品中的字写对写错、书写的是什么内容都没关系,大有将书法艺术跟文化意蕴剥离之势。发展的结果可能会蜕变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但我认为,这不是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唯一道路,我们还是要在继承传统上面花大力气。我还是提倡老办法,学书法还是应该从临摹字帖学起,要学习传统的用笔、章法布局的规范,遵循传统的审美法则。
 
  陈志平:应该说展赛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虽然诱之于功利,但也的确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书法的行列中来。现在无视功利学书法的人固然有,但也有很多人为了谋求功利而学书法,展赛刚好符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客观上也推动了书法的发展。虽然如此,但决定权在评委,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评委决定了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高度”。
 
  3
 
  学者书法有没有收藏价值?
 
  赵利平:现在可谓遍地“书法家”,那么,书法家应该符合什么样的标准?
 
  张桂光:这不单单是书法界,而是整个文学艺术界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写几篇文章,就以文学家自居;画几笔画,就以画家自居;写几首诗,就以诗人自居。要正确认识自己确实不容易。
 
  什么人才够得上是书法家?按道理,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应该都是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按道理就是国家级的书法家,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按道理就是省级的书法家,而地市级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自然就是地市级的书法家了,关键是看入会的条件有没有把好关。书法家协会的发展、壮大是好事情,但发展太快也难免有不符合条件的人加入。
 
  陈志平:作为一个书法家最基本的条件,我觉得就是技术。在技术过关的基础上,再追求其精神内涵。这个精神内涵,就是人和文赋予的。人和文本来是正面的东西,只不过现在滥竽充数的人多了,技术没过关,打着名人或学者的招牌钻空子。
 
  王世国:什么是书法家?书法家就是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熟练掌握书法技巧,能够创作出具有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品的人。
 
  赵利平:但现在很多买家自身的书法鉴赏力不足,他们买书法作品很容易就被忽悠了,对着头衔买,藏了一大堆这个主席那个主席的书法。几位对书法收藏有什么好建议?
 
  张桂光:收藏价值跟艺术价值不是一回事,一些名人书法作品的收藏点可能不在艺术价值上,却可能会有文献或史料方面的价值。收藏书法要是不想被骗,就必须对中国传统书法有所了解,我很强调传统,即使你不写字,也要多看,对整个书法史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其次,收藏必须看原作,看印刷品和看原作的感觉是很不一样,只有看原作才会有直观的认识。但现在玩收藏的人很多没做这一功课,靠听故事、听头衔来买东西,肯定上当。
 
  赵利平:如果从学术角度来讲,现在市场上很多书法作品都是垃圾,但如果从投资价值来讲,这些书法作品还真的能够实现保值升值。
 
  陈志平:这就要看你购买的目的是收藏还是投资了。但书法的技术含量还是最重要的,技艺之外,如果有学术的背景,这样的收藏当然就更加稳妥了。所以学者书法还是值得收藏的,学者本身就是名人,艺术、文化、名气三位一体。投资官员书法的风险就相对大些。
 
  从收藏品本身来看,古代书法现在还有一些漏可以捡,比如岭南名家梁佩兰、陈白沙等人,无论是从艺术收藏或是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讲,他们的作品都是好的。
 
  王世国:判断一件书法作品是否具备收藏价值可以归纳为四个字:真、优、高、古。
 
  “真”就无须多说了。“优”是指同样一位书法家,他的精心之作和他的应酬之作往往相差甚远。比如董其昌,虽然市场上他的赝品很多,但实际上有的写得较差看起来像是赝品的,其实就是他写的,只不过是他的应酬之作罢了。所以收藏要选优。“高”,是指你收藏作品的书法家在历史或现实中的地位要高。“古”,就是年代当然是越久远越好,因为已经经过了历史的淘汰。
 
  我对收藏者有个建议,就是要懂鉴赏、重艺术、看名头。你搞收藏要懂得鉴赏才行。但如何提高鉴赏力?歌德说过,艺术鉴赏力需要用最好的艺术作品来培养。最好的书法作品,自然就是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家留下的作品。重艺术就是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还要看书法家的名头,但绝不是他自诩的虚名。
 
  我认为搞收藏还要具备眼力、财力、耐力和懂得借力。有眼力,就是要目光敏锐;有财力,就是收藏应该量力而行;有耐力,就是收到好东西你要能守得住;同时还要懂得借力。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富可敌国,王羲之的《平安帖》、《奉橘帖》等八幅书迹都是他的藏品。他除了眼力、财力、耐力之外,还知道借力。大书画家和鉴赏家文征明就是他的第二双眼睛。文征明的两个儿子文嘉、文彭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他家里,帮他鉴定东西。现在的收藏家也可以找真正懂得欣赏书法艺术的人帮忙掌眼。
 
  4
 
  书法的未来在哪里?
 
  赵利平:当代书法的发展现在有两股力量在推动,一股是市场的力量,另一股是中小学生的书法学习潮流。但也有人说,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年轻一代书写能力的不断退化,书法总逃不过消亡的命运。几位怎么看?
 
  张桂光:2011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中小学开展书法课教学,这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普及,是一件大好事。我认为,在中小学的书法教学中,应该强调传统的继承,而不是创新。我主张小学一二年级先不要接触毛笔字,先写硬笔字,而且要写规范字,先对规范字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后,再去临摹字帖,因为字帖里面有很多不规范字。第二,学书法一定要从传统入手,从临摹字帖学起。
 
  现在书法课的时间有保证了,每周一节课,但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师资没保证,都是班主任老师上书法课,他们并没经过书法的系统学习,又怎么能够教好书法艺术?所以我觉得教育部应该将书法老师跟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体育老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求上岗的书法老师必须获得相关的资格认证。假如有这样的要求,中小学就需要大批的书法老师,师范学校书法系的毕业生就有出路了,生源自然也有保证了,良性循环,更能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
 
  陈志平:当代书法的发展,还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高校书法教育正在崛起。从上世纪80年代书法复兴以来,中国当代书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觉得书法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书法家,而是在于文化的传承。高校有不少博士、硕士从事书法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空间很大,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从而进一步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从目前发展来看,未来书法发展的希望聚集在学校,尤其是高校书法的发展充满了“正能量”。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687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24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31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58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5746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161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281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327热度

最新文章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江先生画作赏析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显出种种色相

2025-07-07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