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要坚守中庸之道的审美理想

2013-04-02

文章来源:
494次浏览

  东莞时报记者 李立

  《中国画如何面对世界》,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它不仅是中国的画家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画在世界艺术版图上占据怎样位置的问题。3月30日,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刘斯奋做客东莞文联艺术沙龙,讲座中,他不仅梳理了中国画近百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指出了当下中国画面临的问题,更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出了一剂良方。

  丢掉个性,就会成为别人的附庸

  刘斯奋先从近百年来中国美术的变局谈起,西方的绘画技法涌入中国后,为中国画的创作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成果就是,西方带有透视和人体解剖科学的写实绘画,让中国画家在人物画方面能够“画准”。自从引进西方的比例和解剖观念之后,中国画家对人物的把握能力大为提高,人物画因此出现空前繁荣局面。

  西方绘画注重写生表现现实生活,这对中国画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创作观念到表现技法都催生了种种变革。但随着变革的深化,将中国传统全盘否定的理念占据了上风,中国画的变革就进入了一种矫枉过正的误区。“本来是扬长避短,这一百年就变成弃长用短,这就出现很大问题了。”刘斯奋说。

  “同样是一笔画出来的线,但中国的毛笔通过轻重徐疾快慢,抑扬顿挫的运用,就能把书写者的个性、气质、修养、性别以及喜怒哀乐的情绪传达出来,引发读者共鸣。”中国画的线条造型有着艺术的独特性,也有着工具上的制约,刘斯奋指出一味学西方的体面造型,只能使中国画降格为西洋画的笨拙学徒。

  刘斯奋认为中国画讲究留白,擅长以简驭繁;中国画的长处在于写意,但近百年来,中国画的传统被很多画家放弃了,失去传统的中国画也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没有个性的画就像人一样,没有什么价值,也就难以得到尊重。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美术现状

  讲座中,谈到现代美术界的种种现象时,刘斯奋提高了音调,在他看来,目前的中国画既没有跟着西方继续演变下去,也没有从老祖宗成功经验中获得灵感,于是出现了一种“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现象。

  作为一名画家,作为一名参与过许多展览、比赛的艺术工作者,对于美术界存在的问题,刘斯奋看得十分透彻。他指出,当下的审美模式相对固化,一幅作品怎么才算完整,充分,深入等等,是依照西方早期美术教育所规定的那套标准,而当这一标准成为唯一标准时,就值得人们担忧了。

  “现在你走进一些画展,一看画,觉得这些画都是出自一个人之手。”刘斯奋说,尽管这些年各种美术展览办得热火朝天,多不胜数,但创作模式都是大同小异。即便有一些画法上好像拉开距离了,但精神实质是相同的,而有一些不符合现代标准的画作,很容易被画展排斥,得不到关注和重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美术界内部并没有真正形成,可以说这就是中国画坛现状,也是中国画面临的尴尬。”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想要加以改变,也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刘斯奋谈到,这种状态的后果就是中国画在世界美术殿堂中地位的缺失,世界美术殿堂根本没有中国画的地位。跟着西方学了一百多年,“尾随别人我们永远是学生,而且还是不合格的学生。”这是中国画的尴尬,也是一种悲哀。

  恪守中国画的个性与传统

  对于现状有没有解决之法呢,刘斯奋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无论是当前中国画,中国当前油画、版画、雕塑乃至一切中国艺术,都必须认真解决、始终坚守住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

  什么是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呢?刘斯奋用“中庸之道”四个字来概括:中国传统审美是含蓄、内敛、不走极端、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文化品质。具体到中国画上,就是要重新发展以线造型,以简驭繁和侧重写意这三大优势。

  西方绘画中,没有题材的忌讳,战争、死亡、流血都会出现在画作中,而中国画则讲究意境,更重视现实情节。这恰恰是中国画的特色,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争取尊重的特点。像《东山报捷图》,明明是战争题材,画家则选取了一个战场之外的情景: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正在下棋,这一下子把众多意味锁在了画中。

  刘斯奋还以导演李安为例,鼓励画家的创作:“我觉得李安作品很重要就是守住中国传统审美,他把武侠拍得跟舞蹈一样,在竹林里面打架,在飘,这是艺术画,这是中国审美,就算刀光剑影也是很艺术。正是因为他做到了好莱坞做不到的东西,所以他才能得到奥斯卡。”

  刘斯奋,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657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238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304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566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5718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143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254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316热度

最新文章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江先生画作赏析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显出种种色相

2025-07-07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