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与审苦—艺术情感之不同体验

2013-03-18

文章来源:
502次浏览

 

德拉克洛瓦 希阿岛的屠杀

       从不同绘画作品中,去感受、体验各种不同的艺术情感,是视觉审美特点之一。

       从当下画坛现象看,“唯美”已成为人们接受艺术以及艺术家表现日常生活的主要审美趋势,不过在关注这一现象时,是不是还要探究另一种与之关系密切的艺术情感体验,已确确实实存在于艺术创作当中,如学术上的艺术之“审苦”。

       较之于“审苦”,艺术上的“唯美”,在整个绘画表现进程中,可能被反映、接受得多一些。
       如,西方现代艺术巨擘马蒂斯,认为艺术应当是“纯洁、宁静的。它是一种抚慰,一种镇静剂,一把舒适的安乐椅”。他的《旱金莲与舞蹈》等作品,特别注重于画面的悦目好看,从视觉感官美规律上探索,强调了在当时还无法单独构成一幅绘画作品的基本形式语言,如点、线、面元素等。而这一种新的处理意识,就是从马蒂斯这里开始的。之前,有哪一位画家敢于将桔红色或深红色这样鲜亮的色彩直接涂绘于人体画上?敢于用画鱼眼的线条以符号式表现人物的眼睛?将红绿、黄兰这两种对比强烈的色相布局在一起又均衡在画面上。马蒂斯这种唯美创作风格,成为当时画坛上一道耀眼的风景,并  出现了许多大胆的颠覆性表现。无疑,他的唯美探索理念,是构成当代唯美风格表现的主要原因。

       另一位在唯美表现方面具有鲜明个人语言风格的当代中国画家,当属林风眠先生了。他后期不少作品是以其明亮的色彩、湿润的墨笔和流畅的线条出现的。他早年曾画过反映人生苦难的写实作品,“文革”期间受到不公正待遇,但这一些遭遇更促使他用唯美手法表现艺术,并伴随他走完艺术的人生。后期那种平民式的艺术情调和以优雅宁静意境构成的一幅幅画面,特别是那些描绘山乡村寨、渔舟唱晚、瓶花静物和芦苇水鸟等空阔静谧充满诗意般的画境中,在愉悦轻松间少了尘世间的喧嚣。如此纯性的艺术品格,别样的审美感觉,无疑是林风眠通过选择了现代绘画中的某些抒情表现因素,包括民间艺术,所形成的唯美的风格语言。

       视优雅为美这一审美现象,在艺术史上还有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倘若以当今艺术商品化论,则就为平民百姓文化生活中的大俗大雅,这就是我们对唯美几段简洁的评说。而与唯美表现所不同的,则就是下面我们要探讨的“审苦”这一不同于一般“唯美” 的文化现象及艺术情感。

       艺术的“审苦”,如饮一杯苦茶。若从满足于常人的情感表达角度看,有几人愿意品味那给人苦涩多于甜美的东西。但绘画艺术除了可以尽情抒发唯美的表达以外,倘若缺少对深沉、苦难、悲壮等同属于人类精神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进行深入充分的表现,那么,人类精神生活多彩的文化空间就要单薄许多,苍白许多。如果艺术表现中缺少了与雄浑这一内在力量联系起来,缺少了做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语言形式的挖掘,那么,常言的那多彩斑澜的艺术长廊,将难以构筑。

       从艺术表现深度看,艺术史上的很多宏构巨篇,大都是那些描绘了现实生活某种苦难,体现了人文精神关怀的艺术创作。当我们欣赏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其艺术表现容量已不单是一幅画面上所展现的这一战争场面的残酷,而是由此上升为一种如史诗般的精神表现魅力;我们看毕加索《格尔尼卡》这幅声讨法西斯虐行的抽象绘画作品,除了了解到这场战争中的细节外,还能感受到它带给人们心灵上的艺术震撼力——画面上富有艺术想象大胆诡异的独特手法,运用抽象语言创造性地表现出的视觉效果,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写实手法,展现了融个性与创造为一体的艺术魅力。

       走近蒋兆和《流民图》,就是一次艺术审苦之旅。往常那些视为唯美的画,现却与此画强烈、巨大的视觉震撼力以及反映的民族苦难和精神内涵格格不入。显然,只有深入审苦这一情感体验之中,才能彻底从作品主题及艺术表现诸多方面,构建出不同于一般唯美的另一种鲜明的绘画语言风格和精神感受——艺术之审苦。这些艺术巨作,还不能完整勾画出审苦的全部内容,从美术史方面还可以列举出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创作。但以审苦精神为情感主线表现的作品,它使艺术崇高和博大雄浑的一面得以完整鲜明地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空间,除了优雅唯美的艺术之外,还要有从另一面能够惕励人精神世界的审苦艺术。而这两种表现人类情感世界的视觉艺术,并行不悖。

      “审苦”,作为在不同或特定的绘画创作中去体验的精神情感,它不同于一般的唯美,它包含了艺术家对人类文化历史意味深长的思考和深刻的探索,它能够直指社会、时代的层面,故而常常成为这个时代一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的艺术家的精神追求。由表现悲壮画面,化为艺术审苦的这一情感体验,它能够从内心深处催人发奋,并衍生出一种审美上的痛快淋漓的艺术效果,具备一种人文精神,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别样效果。如徐悲鸿的《田横与五百士》,画面特别运用了沉重浓郁的黑色调,以烘托田横壮别场面的悲壮气氛,使一股气吞山河之势油然而生,并由此上升为对民族精神赞美的这一文化高度。在这一复杂情感体验当中,由审苦转化为深刻的思想感悟,是视觉艺术这一表现载体的独特审美之处。

       的确,评价一个时代绘画艺术时,不仅要看是否反映了现实生活方面的开拓性,还要看是否能够对社会文化及人们精神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样,探究某个人物画家一生的作品,也常常以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为标志,而“审苦”为表现指向的艺术作品能够完整有力地体现上述的基本要求,虽然不是全部,但在“审苦”所直指的艺术深刻性这一层面上,是马蒂斯唯美论不能同日而语的,它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作用,更不能简单地取而代之,两者不好等量齐观。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670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239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307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572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5736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151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264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324热度

最新文章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江先生画作赏析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显出种种色相

2025-07-07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