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同遭遇

2013-02-18

文章来源:
491次浏览

  中国经济开放后,由于没有经验,只好借鉴香港、新加坡、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模式。由于中国与这些地区、国家的制度和文化背景不同,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机制,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在新的危机下还在经受着考验,中国的经济改革当然就不是一帆风顺。中国的文艺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在经济领域范畴内国家主动认真地向先进国家和地区学习,像金融,股市,房地产,期货,保险,货币等等,很快地把国外的一整套系统运用到中国来。然而在文化艺术方面,国家非但没有向国外学习的计划和措施,当民间艺术家自发地进行艺术改革和创新实践的时候,政府反而采取了反对和压制的态度。这样就造成了艺术界官方和民间的对立,特别是与以前卫艺术为旗帜的艺术家们之间,艺术界“混乱”的局面是没有必要发生的,但政府特别是管办美术机构的这种因无知而视国外当代艺术为洪水猛兽,因害怕原有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动摇而把民间对传统陈旧的艺术概念改革的良好愿望当作为精神污染,为保护政权掌控下的原有体制继续有的政治功能,对于当代艺术所展现的一切以前没见过的诸如行为艺术及激情与批判风格的艺术等一概采用抵制手段。

  “中国现代艺术展”中的“枪击事件”和之后的官方的强硬态度就是这种具有象征性的时代产物。喧闹的人们在广场上的枪声之后寂静了下来,人们思考和彷徨。艺术界的一大批理论家和艺术家们包括高名潞(1949—)、费大为(1954—)、周彦(1954—)、徐冰(1955—)、黄永砯(1954—)等人陆续出国,因为国内的现实状况已经很难让有志气的艺术界人们继续从事革新的艺术或者艺术批评活动,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国外。留在国内的艺术家和批评家继续思考和徘回,他们亲身体会到现代主义的本质主义在现实中的失败。于是对现代主义开始质疑和反省,一方面空虚地无希望地不断涂抹着现代主义作品,同时开始重新思考艺术可能的未来。

  当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原社会主义体系全面解体,彻底改革为西方的资本主义。在欧美逐渐形成和在一百多年实践中不断更改善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成为几乎所有国家的方向。然而,中国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情况不同,一方面,市场经济迅速取代计划经济,中国人民对于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非常迅猛,不需要任何的指导和教育,大量的私营企业风涌产生,并本能地自寻出路而没有企求国家计划安排,事实上国家已在文革之后就无力再执行本来就成效极低的计划经济机制。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进入了中国,西方经济概念和理论越来越普遍地合法地在实践中运用。另一方面,与计划经济和私有制的现实矛盾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仍然顽强地被保留着。就像一个政治笑话所述,里根要司机开前灯前进,叶利钦要司机打右灯右转,邓小平要司机打左灯右转。也许这是中国人千年文化的优良传统仰或是新中国一贯的巧妙处事方式,在俄罗斯全面否定社会主义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大力推行资本主义包括市场经济和民主选举时,中国绝不提资本主义而风趣地强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边大力扶助国有资本也放任民间资本的建立,一边仍然坚持把反对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一边宣传中国的民主是如何的优越,一边无比正确地把共产党专政这一坚如磐石毫不动摇的基本国策写入宪法,而且这一切均得到了真正代表全国人民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热烈赞成顺利一致通过。

  在美术家协会那里,官方每逢重要时节花大量的国家资金为党服务的展览仍然在继续着,譬如七一党生日,八一建军节,十月国庆节等等。实际上开国以来的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宗旨仍然坚持着并且产生着意识形态垄断的作用。所以在很长的一个时期,政府灌输着经济与政治可以分离开来处理的解释:用资本主义的市场技术,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服务,私人资本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与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并不矛盾。在工商界,人们急于追求利润,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可以不闻不问完全不涉及。在文艺界,却有不少艺术家在思考一些严肃的课题:中国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对少数人有利还是对全民有利诸如此类,这在很多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

  处于不同地位与环境的艺术家们各自有自己的看法和处事方式。那些从学校毕业之后进入社会的年轻艺术家对体制内的游戏既无业务机会也无兴趣,为了生计,不得不立即进入市场机制。那些在体制内的中年艺术家一如既往地参加美协举办的各种展览和进行体制内和私人的各种活动。德高望重名成利就的老一辈艺术家只要原地踏步便一切无忧,老中青艺术家如果艺术生涯还没有起色,名不成利不就,就惶惶不可终日,自己的艺术虽然不再需要在美协举办的展览与学术活动中通过检验,但是他们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市场提供的机会太渺茫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了。所以文化艺术界的人们比工商界的人们更多地去思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问题,因为他们的遭遇不同。一直到了上世纪末,当中国当代艺术家不断出现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展示中国新艺术的影响力的时候,,中国当代艺术才开始在国内外形成了整体性的力量。

  摘自“世界近代艺术史”  陈源初著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605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20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270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534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5641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110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202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292热度

最新文章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安全、安心、安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安全、安心、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