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立轴,绢本,水墨,纵117.2厘米,横55.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洁净、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画面采用了荆浩、关仝和李成遗意,并参从己法而成,用笔简练,皴染单纯,淡墨烘染的群山与浓重的底色相辉映,映衬在洁白如玉的雪地上分外突出。意境十分深远,恰当地表现出隆冬季节雪山寒林的萧索气氛,极具艺术感染力。是黄公望雪景山水的典型之作。画上自题:“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
黄公望的《天池石壁》,立轴,绢本,浅绛,横57.2厘米,纵139.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华滋。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字,此画表现出来了。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浅绛山水的杰作。此图摹本传世甚多,此是唯一真本,至为珍贵。画中自题“至正元年十月,大凝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一。
元黄公望的《丹崖玉树图》,立轴,纸本,设色,横43.8厘米,纵10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层岩叠翠,高松小舍。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用笔筒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黄公望(1269-15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出继永嘉(今属浙江)黄氏为义子,其父90,始得之,有“黄公望子久矣”之语,因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道人。幼有神童之称,稔经史,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最精山水画,晚年水墨画,运以草籀笔法,皴笔不多,苍茫简远,气势雄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设色多用淡赭,称“浅绛”(此实创自公望),山头多攀石,以雄浑见胜。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冠”。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著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和《九峰雪霁图》。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