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兆和的一画双子之别

2012-06-11

文章来源:
1000次浏览

 

蒋兆和 《给爷爷读报》馆藏

 

蒋兆和 《给爷爷读报》家藏

 

  当公司从蒋兆和先生家中征集到这件《给爷爷读报》重要作品,并把消息公之于众后,行家的反应都是惊讶之极!这是一件馆藏重器怎么跑出来了?莫非……?!但无论是画风、用笔特征、风格、年份并无异状,何况拿出这件作品的是蒋兆和的家人。这又是为何?经蒋兆和后人介绍,这件作品竟是那件馆藏《给爷爷读报》的前身,也就是第一稿。解释清楚之后,大家方才放下心来。一幅名画创作出两件,这个情况在蒋兆和的艺术生涯中也数少见。我们在此并不纠结于其绘制出双子画作的原因,而是要对这对“画兄弟”进行一次有趣的比对,看看是否能够分辨出兄弟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下文中将以家藏与馆藏来简称两件作品。)


  首先创作时间上,二者同作于1952年,但是馆藏作品会稍微晚一些(非出版画册上所说的作于1956年)。尺幅上,家藏95x83.5cm略小于馆藏的97x89cm。其次由于没办法将两件作品进行现场比对,我们仅能通过两张画作的高清图放在一起比较,其中可能存在照片与家藏有色差、照片反映在电脑显示器上的又存在色差,所以我们尽量避开颜色之间的对比。但便是如此,我们还是能很明显地找到以下几处的不同:

 

  1. 在两幅画的左上角部分都画有冬天下垂的柳枝,在家藏中柳枝上是有稀疏的嫩芽;而在馆藏作品上画的却仅有柳枝。据其家人透露,馆藏省略了这几笔柳芽是蒋老特意为之,为了以示区别。


  2. 顺着柳枝往下,就是画面的主体部分之一的爷爷。我们对比馆藏与家藏两位爷爷可以发现爷爷面部的刻画:馆藏的刻画十分深入具体,精准而且谨慎;而家藏中爷爷的面部刻画则相对写意了很多。看爷爷的面部还能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家藏中爷爷的面部略微透出了一点红润的气色;而馆藏中爷爷的面部肤色则没有那种感觉。接着往下看长袍,家藏上爷爷上身部分的衣褶处理得既丰富又生动,透过透亮的设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灵动的笔触,把衣服的转折,身体的结构交代得一清二楚。双手设色上,馆藏画作服装上做了相同的处理方式,略施颜色,进行虚化处理,而家藏则在设色上要清晰许多。爷爷右手握的烟杆,在铜嘴部分,原稿加了黄铜的颜色,而馆藏版则未加附色。在家藏中,爷爷长袍的设色染到了孙女的头发,使得孙女的头发略微的发蓝;而馆藏版蒋老则明确地避让开了孙女头部的位置。


  3. 再往下就是画面的另一个主人公小孙女的头发,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家藏依旧是以写意手法进行表现,馆藏版则是非常精致地进行了头发的刻画,根根发梢交待一丝不苟。孙女的面部刻画方面:家藏刻画得十分精细和传神,馆藏的则略显简单。而且两个版本的表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作认真读报状,后者则是微笑读报状。小女孩的双手处理方式也与爷爷的处理方式相同。此外孙女的白衬衣,在家藏中其衣褶中稍微染了爷爷衣服的蓝色,一为呼应之意,二暖色光线下的阴影是冷色调的。而馆藏则只略施淡墨。


  4. 落款上,家藏“兆”字的竖弯钩与下一笔有交叠现象,馆藏版“兆”则没有这个情况。“和”字家藏的“禾”与“口”无间牵丝,馆藏则有连笔。且“口”的第二笔横折:家藏为圆转,馆藏为方折。钤印:家藏为圆印:兆和(朱文)、馆藏为方章:蒋兆和(白文)。


  以上几点是我们目前根据图片进行比对后的一个初步的结果,再进一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二画所采用的光源明显存在着差异。除了保留徐蒋一脉的典型的绘画特征之外,相比之下馆藏加强了光线明暗对比,素描意味会比家藏更重一些。由于加强了光源感,明暗关系对比会随之提高,从而使得人物更加具有体积感。而家藏的明暗对比并没有那么强烈,总体感觉画面会柔和很多。家藏更显温馨,而馆藏更显庄重,二者并无优劣,仅是感情倾向上存在差异,表现手法上略有区别罢了。


  总结上述比较结果:就艺术本身而言,最佳的效果往往就是那无意于佳乃佳的第一稿,之后再重新制作的意图超越前作的一般都会为许多其他的内外因素所干扰,使得艺术家无法达到当初的那种心境与精神状态。若说技法自然是越往后越发纯熟,我们从画中就可以明显看到后来的画中明显融入了西方的光影技法,而且以水墨表现素描技法也越发的成熟。但是此时的心境、想法、精神状态已经不同于之前。这也是为什么王羲之酒醒之后无法再次复制出《兰亭序》一样,内容可以重复,技术可以重复,但是那一刹那的触动、那一刹那的激情、那一刹那的领悟、那一刹那的感动都是不可重复的。妙手偶得便是如此罢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蒋老为了留下自己心爱的作品,重画了一件《给爷爷读报》被收入了博物馆。但是最一开始名扬天下的却是这件雪藏已久的家藏之作,如今这件精品重新现世,为我们解开了一段尘封往事。今日有此机会能对比两件作品,细细品味其中差别,体会蒋老创作的过程,不得不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李思嵘 文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何加林
何加林

大诗人王维的《山水诀》首句即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显然何加林先

 6件作品 903热度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1841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6631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7964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8045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8172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8337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11005热度

最新文章

得笔墨意韵 写山水窈然——《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书侠先生作品赏析

得笔墨意韵 写山水窈然——《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山东科技大学

王书侠教授的山水绘画,在受宋元山水,以及近现代黄宾虹、陈子庄等先贤影响

2025-09-16

笔皴山苍茂 敷彩峰青翠——《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辽宁美协理事赵忠仁先生作品赏析

笔皴山苍茂 敷彩峰青翠——《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辽宁美协理事

赏读山水画家赵忠仁先生的这幅《高山流水》,而见其丰饶疏密的草木情状、

2025-09-15

笔勒象生 高原情韵——甘肃画院原院长李伟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勒象生 高原情韵——甘肃画院原院长李伟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艺术,总在继承传统、表现时代、彰显个性里,表现其精神、反映其意义、凸

2025-09-12

笔峰墨海 立定精神——山东美协原主席张志民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析

笔峰墨海 立定精神——山东美协原主席张志民先生作品(《西部成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家记》言:“夫物象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

2025-09-11

氤氲有象 神意其中——山东美协顾问张宝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氤氲有象 神意其中——山东美协顾问张宝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访友定寻云外寺。”“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绿林红树石峥嵘,有客携

2025-09-09

云起峰更雄 松茂瀑愈急——中美协理事段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云起峰更雄 松茂瀑愈急——中美协理事段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五代时期的大画家荆浩在他的《笔法记》中,讲了他深入自然而见“洪谷”古松

2025-09-08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以写为主 清丽纵逸 ——读张雪丹先生两幅大写意花鸟(《西部成

大写意花鸟画,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

2025-09-03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生作品赏析

山重水复 云逸烟邈——《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傅化群先

皴笔奇崛苍莽而见山峰如耸、超拔挺立,线写朴拙嶙峋又见崖石纵横、峥嵘碐磳

2025-09-03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丹青绘尽秦岭色——陕西省美协理事葛建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秦岭,这条犹如盘踞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龙,以巍峨的身躯横亘东西,成为中华民

2025-09-01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岭上多白云 山水总含情——陕西画家翟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清代张惠言《水调歌头》

2025-09-01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