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2
本网记者 冯宜玉
初见杨老先生是在今年的8月,他来成功美术馆做客,在看了馆内展出的作品后说:“最近展出的作品,又有了提高。”当他离开之后,我才知道,他就是“西北骆驼王”杨志印先生。前几日因馆内举办“杨志印画家日”,我和馆内领导拜访了他,谈话中的谦和、对艺术执着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此次馆内举办“杨志印画家日”安排我做访谈,使我有了采访这位画家的契机。在采访中,与他的交谈如看他的画一样,话语间时时透落着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炙热追求,对他画中“骆驼”淳朴、坚韧刚毅精神的践行。
记者:杨老师,前日拜访您时,得知您刚刚从新疆采风回来。您能谈谈这次采风的收获和感想吗?
杨志印:新疆我去了好几次,这一次是带了学生一起去。之前去的时候看到的胡杨都是绿的,我这次去的时候都黄了。在我画中常见的胡杨都是以内蒙的胡杨为主,这次去看到了塔里木的胡杨、再一次看到了昆仑雪山、看到了大漠。这些奇异西北风光对我的触动都很大,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
新疆的雪山山形很有特点,巍峨庄严,但是要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身体状况允许的画,我还会就在这一方面做一些尝试,力图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记者:对于骆驼、和胡杨,您似乎情有独钟,在您的许多画里面都是以这两个物象为主的。您能谈谈这样的物象选择,您的初衷是什么?
杨志印:“骆驼”和“胡杨”我画了很多年,尤其是骆驼在我的画里面是最具代表性的。骆驼它代表了刚毅、吃苦耐劳,同时又很有灵性,在这一方面有很多的传说故事。
我在创作这个题材的同时,不断地亲近骆驼,经过了多次大量的观察,在认识“骆驼”和其精神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加上大量的实地写生,用笔墨语言表现出来。在创作的过程不断地学习“骆驼”的精神,以骆驼为榜样。这也是我的画里要表现的精神内涵。
“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我画中的胡杨,不只是要表现这种奇异的植物的外形,更重要的是表现它不畏艰苦环境,表现出来的极强生命力。
杨志印先生接受成功书画家网记者采访
记者:您独创的“冲墨法”使动物绘画中的毛发、肌理的表现生动自然、惟妙惟肖。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和创新的角度来讲,您独创的“冲墨法”也有一定的意义。您能就这方面谈谈您的看法吗?
杨志印:我独创的技法有很多,其中叫得比较响的是“冲墨法”。所谓“冲墨法”,通俗的讲就是用水把墨冲开产生的效果。我的其他画法还有“皱纸法”“水韵”,也能产生出特殊效果。就像骆驼草、沙漠,也都有它的本质效果。我的这些画法现在受到很多人重视,关于我的创新技法,著名评论家邵大箴曾这样评价:“他的画整体感强,大气。不落俗套的笔墨情趣服务于画面的大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杨志印还摸索出一些新的技法,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量感,以求得独特的肌理效果。但他的画以‘写’为主,'做’画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绘画语言的表现力,不像有些号称‘新派’的画家用‘做’画的手段来消解中国画的书写传统。结果是捡到了芝麻,失掉了西瓜。”至于技法问题,1991年前,我向一些人讲了我的方法,结果产生了一些伪画,所以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再公开传授技法了。但是,现在我年龄也大了,目前主要是传授给我的学生。将来我的学生再传给他的学生,这样代代传承下去。
艺术是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的,没有合乎规律的创新,所有的艺术都不会向前发展,只会沦入桎梏、只会腐朽消亡。在中国画的发展中我所做的这一些,也只是本着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在前人的基础上,做的一些工作。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