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书法家欧阳中石:科学与艺术殊途同归

2012-04-13

文章来源:
1158次浏览

右一为李振声院士,左一为欧阳中石先生

欧阳中石先生为笔会开笔

 

       采访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的一个小时中,记者不得不多次摁下录音笔的暂停键。因为采访几乎每10分钟就要因为电话铃声中断,期间先生家里还迎来了三拨访客。

  无论是慕名求字还是邀请参加活动,亦或故友拜访,先生都是笑言相迎,努力让对方满意,谦逊平和,丝毫未见敷衍和不耐烦。

  这样高频率的会客,对于一位84岁的老人来说,应是不易。

  先生耐心又机敏,记者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侧耳专注地听完,再娓娓答复,即便刚挂完电话,亦能迅速回到采访情境中。

  作为书法大家、京剧大师,在谈到科学时,他说科学与艺术本是殊途同归的,科学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家与科学家应该彼此尊重、容让、合作。

  记起先生在《文化漫谭》中讲的一件事。他说,过去自己也很容易偏执一端,后来主要受老师金岳霖先生的影响,“开了窍”。金岳霖说:能“容”才是学问大,而“容就是承认他的存在”。先生豁然贯通。

  先生对每一位来访者的态度,对学问对人生的态度,无不体现着他的“容”。

  《中国科学报》:在年初本报复名《中国科学报》之际,您写下贺词“自然通理数,科学焕文光”。在您看来,科学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她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展示着文化的光辉,是吗?

  欧阳中石:是的。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什么是“文”?《易》中说:“物相杂,故曰文。”各种事物聚集在一起就是文。杂的繁体写作“襍”,各种颜色的小鸟栖息在树上,美丽的羽毛纷繁多彩,好像人们穿的衣服一样。这就是说: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

  而用“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以文化之”,就是“文化”。

  人,从生存开始总希望这一会儿比过去“好”一些,明天比今天更好一些,追求“美好”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天性。人们的生活,一天一天美好起来的一切愿望、行动、结果,都可以涵盖在文化之中。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科学理当在此之中。

  《中国科学报》:您与很多科学家包括李振声、王元、丘成桐等都是好友,并多次组织科学家与艺术家共同参与“科学与文化笔会”等活动。您如此看重科学家与艺术家的交流,在您看来,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应是如何?

  欧阳中石: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我觉得我们为探月工程取名“嫦娥”最能说明问题。嫦娥是我们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代表着我们登月的梦想,是一种艺术的表现。现在梦想成真,探月从神话变成了“人话”。可见,艺术和科学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譬如“顺风耳”、“千里眼”,在过去就是一种看得更远、听得更远的愿望,而且那时思路有限,不过千里之内而已。发展到今天,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再到移动电话,还有电影电视,何止是千里万里。一步一步都变成了现实。

  所以我总结了两句话:搞艺术的要有科学思维,搞科学的也要有点艺术灵感。

  有人说科学求的是真,艺术求的是美。但科学不和艺术结合在一起,真也不真,美也不美。科学家和艺术家是同行,都在进行文化活动,为着美好和谐而努力,科学与艺术是殊途同归的。

  《中国科学报》:书法是中华文化中一门独特的艺术,但是随着电脑的出现,手写时代好像渐行渐远,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欧阳中石:记得我小时候读私塾,对于书法是很重视的,上午读书,下午练字,练完大字练小字,练完小字练大字。

  随着电脑的出现,其实是在印刷逐渐普遍后,好像手写文字越来越不重要了。可实际上这个社会上喜欢写字、喜欢书法的人比过去多了。而且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们终于有了书法专业,设立了博士点。为什么?是书写仍然有它的价值。

  “书”与“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相互补充,这样的作品才能使我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让人心向往之。书写能表达不一样的感情。可以把文章写得非常工整,展示内容的肃穆、庄严,也可以用草书来写,展示内容的灵动、节奏。而电脑这方面的表现力要欠缺一些。

  此外,我们应该立足于整个社会来思考中国书法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我们创造了会意字,依类象形,形声相益,是人类认知史上的突破。书法能让人最直接、最深刻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以书法推广汉字,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我不认为电脑向书法提出了挑战,而且电脑这样的科技产品是可以为书法的推广服务的。

  中国科学报记者 李芸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606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20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270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534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5645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110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20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292热度

最新文章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安全、安心、安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安全、安心、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