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到极致见真情——小议谭崇正淡墨人物画作

2014-05-12

文章来源:
331次浏览

文/成功书画家网 神州诗书画报记者 冯宜玉



谭崇正人物画作(一)


    在中国画中,墨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墨法的地位可与笔法并驾齐驱。早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就有云“运墨而五色具”,墨之浓、淡、干、湿、黑各有其特点,也十分难掌握。笔者窃以为墨之五色中,“淡墨”尤为可贵,明代四大家之一沈周就有诗云:“丹青隐墨墨隐水,其妙贵淡不贵浓。”而淡墨之难,也自不可言说。然,谭崇正先生却迎难而上,执着于淡墨的研究数十载,矢志不渝。


谭崇正人物画作(二)

    俗话说:“水有源,木有根”。谭崇正先生在“淡墨”上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至臻之境,绝非朝夕之功,乃是数十春秋砥砺锻造,不断实践的结果。笔者在给谭先生做采访时他曾谈道:“早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由于长时间在紧张的大都市生活节奏里摸爬滚打,可谓是身心疲惫。所以闲暇时,常以绘画自娱,放松身心,在国画水墨中寻找精神慰藉。尤其是中国画“淡墨”的淡雅之气,如一杯清茶,沁人心脾;亦如一泓清泉,沁我心扉。”由此可见,他在“淡墨”上的实践,早已为之。所以在当下大多数画家注重彩浓墨的大背景下,谭先生另辟蹊径转向“淡墨”的研究,并数十年不断探索取得成就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谭崇正人物画作(三)


    谭崇正先生用墨之淡,还在于他对水的巧妙掌控上。水是墨在宣纸上变幻出不同层次和色彩的重要媒介。在国画中对水有了深入的探究,其对墨之色彩也就运用自如了。在崇正的淡墨画中,水的成份往往要大于用墨的含量,或“六水四墨”或“七水三墨”,甚至“八水二墨”、“九水一墨”交替使用。水与墨在毛笔的推动下,交汇于纸上,形成水印的花、石头、草木、人物。如此,自然而然就构成了韵味满目、气象万千的物之景象、画之境象和画家精神内质。

    谭崇正先生淡墨之妙,也在于墨之“崇正”。谭先生的笔下,除了墨和水以及画面的留白,没有其他色彩。观他的画,满眼都是水与墨交融变化出来的不同墨色,看似是不入当下重彩、工写的主流,实则是画家对中国画的笔墨发展和未来走向权衡才做出的选择。因为,与其做没有思想的随声附和,还不如抓住国画真正内质的实验,在当下人不肯涉足的淡墨领域开拓一边属于自己的天地;还不如在墨色的纯粹上下苦工找到自己的方向,展现自己的笔墨艺术取向。

    这一切正如谭先生自己所说:“经过几年辛苦而执著的彩墨创作后,我反而认为朴实单纯的东西更有力量,也最能感人,对‘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所以近两年便义无反顾地“玩”起了纯水墨,且越画下去,越觉得痛快。”他的画虽然在造型上,广泛汲取了西洋样式、传统样式和民间样式,但终将能这些元素融入到水墨的统筹之下。运用实验水墨的画面构成样式,使他的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又将其扎实的国学素养和多年来对国画水墨的领悟,放诸于笔端,运用于水墨之中,轻而易举的解决了画面精神性匮乏的问题。

    谭先生的画在墨的运用上以“淡墨”为主,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诉求的。在当下纷繁复杂、尘嚣杂陈的城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也是大多数人想要逃避的世俗,因此淡墨的雅致、清新必将成为人们内心追逐和向往的精神世界。而谭先生墨色浅淡所含的意蕴自当是打破现实中流行的审美习俗,强调绘画是忠实于画家本心的,也是个体的对于美、对于水墨艺术的独特理解;“淡”到极致的笔墨表达,也自是他精神置身于九霄之上,俯瞰尘世凡俗的内心真情流露。追本溯源,笔者以“水气淋漓墨韵存,淡到极致见真情”两句韵文结束这篇小文章,所言不到之处,还请谭先生及各位方家指正。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179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151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593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771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983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300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476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821热度

最新文章

功底扎实 灵气十足——王志平先生人物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读后

功底扎实 灵气十足——王志平先生人物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一个热爱生活的艺术家,必定对客观世界有广泛而深刻的感受能力,感受自然的律

2025-07-15

笔动山有势 墨映雪精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张怀勇先生作品赏析

笔动山有势 墨映雪精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张怀

我们看画常常说,某某画“活”、某某画“死”。所谓画之“活”与“死”,是

2025-07-15

笔皴枯润 山野苍莽——《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商洛美协名誉主席葛伟先生作品赏析

笔皴枯润 山野苍莽——《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商洛美协名誉主席

“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

2025-07-14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

速写,作为一种绘画的语言表现形式,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随着“西学东渐”

2025-07-11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健先生作品赏析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

譬如《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来刊载的这幅《大吉大利》,画家鲜红用彩抟笔

2025-07-10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潘天寿先生论画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所以画家反

2025-07-09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是一个被屡屡提及的问题;明心见性,简言

2025-07-08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江先生画作赏析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显出种种色相

2025-07-07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