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成功美术馆馆藏李翔先生作品《芳草天涯》
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读李翔先生《芳草天涯》感觉这是一张有着整体世界的乡念感触,追忆完满而有生气的人物画精品。
画家先以没骨写就牡丹横七竖八的纤细枝干、大方艳丽的暗红花瓣、沉稳厚重的黑色叶片,这种近乎喧宾夺主式的花鸟画面铺陈占了一半左右的面积,在黄金分割点上一女子梳高髻、着红衣、神态娴雅、执扇而坐,面向花海无悲无喜,一种如坐春风的淡然将艺术语言拔高至极致。作品具有深沉而静穆的审美情趣以及表现出现代式的古典情怀,在美学形态上为优美;画家痴迷于表现人物柔弱优美的一面(芳草),塑造着一个体会生命的丰盈,属于自己的内心所祈求的理想世界。
当代艺术就其形式而言,越来越趋于注重视觉感观效应,艺术的核心问题成了表达的单纯和营造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传统绘画的构图、章法、笔墨,有了很多现代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但潘天寿先生认为,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是黑白二色为五色中之主彩;进而指出:离开了黑白,中国绘画即不成画画矣。在《芳草天涯》的色彩构成中,仕女黑色的发髻、牡丹黑色的枝干、墨色浓淡不一的叶子,是第二大色系。画家在浓墨、焦墨写就的人物发髻、牡丹枝叶的水冲、晕染时,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为构型的精妙准确细心收拾着,为色彩的聚散离合手随心运着,挥汗如雨的同时,用不谙世事的朴素纯真书写着艺术坦胸露乳的层次分明——发髻浓密摇摇欲坠,右耳垂发随风而舞,牡丹叶上脉络清晰,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画写,而是墨色晕化过后,又叠上一层,墨色与水色在各自的浓淡关系中碰撞,形成一种交融;隐隐的墨韵透露在水色之中,似乎构成了某种前后色相交汇、相渗透,己然蕴含了丰富的意味关系和丰沛的艺术表现。
李翔先生在花卉的描摹上不厌其烦地晕染,在第一色系暗红色的调子中寻求一种凝视而不被打搅的方式,有着花自开、水自流的境界;然而,不可思议的是,画家在写仕女的着装时,依然没有放弃那份飘忽着悠远古意的暗红色调子——朦胧而又恢弘,褶皱犹如树影婆娑;不同的是,这一境界中既有飘逸清寂,亦有悄然自得的斑驳陆离;对于这种颜色的刻意追求,使作品留下了单纯表现一刹那而繁花似锦的沧桑。通过单纯地对色彩的把握,求得两个(牡丹和仕女)对象的神韵,将人与物的丰富性归纳成一种简单,再由这种简单,滋生出丰饶,并且在描绘的过程中印上了作者的心迹,使得两个自然物象存在着某种永恒的意味;它在描述时,不是直接的,而是渐进的,是层层渲染累积而成的。诺瓦利斯说,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寻找家园;而寻找的过程就是时间,故此,普鲁斯特便干脆寻找着逝去的时间——《追忆似水年华》。
当然,画家用浅绿钩染着波澜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浅绿加些许青色画出静静搁置的扇子。这种温文尔雅的着色,与第一、第二色系的浓墨重彩迥然不同,既是一种思绪的托物言志,也是对自然的一种认识,又是一种邈远的旷古幽思,化成艺术语言慢慢地渗入画面。李翔先生此画在位置经营、色彩对比、点线交错和笔墨构成方式中,能够突出地感觉到与当代艺术在设计上有异曲同工、暗通款曲之妙,因为这种异质同构、殊途同归效应所产生的审美共鸣,使画面具备了昭然若揭的现代形式构成的要素,进而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其作品迥异于他人的独特标志性图式。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金石开)
成功美术馆馆藏李翔先生画作《会当云一山 对弈临清风》
画家简介:李翔,1962年10月出生于山东临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文化工作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十二、十三届委员。
1980年入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1987年,入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1992年,调任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局;2000年,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画百年大展” ;2004年,创作作品《三十里堡背柴人》《父老乡亲》等;2007年,创作作品《暖冬系列》等;2009年,创作作品《告别牧场——藏区写生之一》;201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18年1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2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20年11月,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