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2025-02-17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
1424次浏览
   蛇,大者曰蟒,小者曰虺,民间又有“蛇即小龙”的古老传说。作为中华文化民间信仰中重要的动物崇拜对象之一,蛇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显示出复杂的含义和区域性特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它部》载:“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蛇,它或从虫。”据《列子》记载:“庖牺氏、女娲氏、神龙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在《山海经》里有诸多神人珥蛇、操蛇,如夏启“乘龙”“珥蛇”,后“斩蛇”之举也屡见于史册。可见,蛇身形象在远古神祇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蛇文化在华夏历史的舞台上也有着绚烂多元的绽放。

文物里的蛇

   蛇,承载着先民对天地起源、生命繁衍的最初想象,古代先民对蛇的敬畏形成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蛇图腾。蛇的形象进而演变出象征平安的图腾,多用来装饰青铜器,并频繁现身于各类祭祀器具中。同时,蛇图腾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在蛇身的基础上衍化出兼具神话符号和图腾崇拜的形象——龙。《史记·外戚世家》记载:“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印证了古人龙蛇一体的观念,因此龙、蛇在造型上极为相似。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新石器时代】红陶贴塑蛇纹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出土于陕西西安东郊南殿村仰韶文化遗址的红陶贴塑蛇纹罐上的蛇纹表明蛇与仰韶文化先民的图腾崇拜有关,反映了他们对蛇的敬畏和信仰,也承载了仰韶先民对人口繁衍、家族兴旺的美好期望。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商】青铜蛇 三星堆博物馆藏


   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青铜蛇造型独特,身躯呈S状,采用分段铸造法制成,总共有三段,铸件之间有着精致的铆孔,通过铆嵌连接成形。身上饰菱形云纹,两侧腹部各有一排鳞甲,头顶及背脊上有镂空的刀形羽翅。
在距离三星堆遗址约40公里外的金沙遗址,是古蜀文明继三星堆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来到这里的古蜀人也将他们对蛇的崇拜和敬畏延续到了这里。金沙遗址发现的十余件立体圆雕石蛇造型独特,蛇身盘绕呈S形,蛇首呈三角形,头微昂,睁大圆眼,张大嘴巴,似欲吐出毒汁,择物而噬,具有独特的美感,对研究古蜀文化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有重要意义。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春秋】青玉人首蛇身饰 河南博物院藏


   《山海经》中有多处描述人首蛇身的形象:“自单狐之山至于提山,……其神皆人面蛇身”“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首蛇身,尾交首上”。出土于信阳光山县一座春秋早期黄国的国君孟和夫人孟姬的合葬墓中的一对“青玉人首蛇身饰”,显示出古人将蛇与生死相联系的印记。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春秋】金柄铁剑(局部)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


   此外,蛇纹也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吉祥纹样之一。先民认为蛇能潜于深渊,能致云雨,颇具神秘力量,故用蛇纹(蟠虺纹)来寓意吉祥圆满。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特别是春秋中期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的出现,以其独特的盘曲小蛇形象构成的几何图形的繁缛蟠虺纹盛行。出土于陕西宝鸡益门村2号墓的金柄铁剑,剑柄为纯金质地,整体镂空,两面纹饰相同,由阴线纹组成蟠虺纹,其间饰有勾云纹,并镶嵌以圆珠形绿松石及料器。柄部有双虺相背组成的兽面纹,兽目以绿松石镶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符号。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战国】彩绘漆雕小座屏 湖北省博物馆藏

   同时,蛇图像在楚地文物中也大放异彩。他们认为蛇是祖先神明的化身或载体,而蛇蜕皮、常出现于草丛茂密处、有毒伤人、可以吞食大于自身的动物等特点,也让楚人认为蛇具有重生、医药和沟通阴阳的神秘能力,既是传授智慧的使者,也具有警示和护卫的作用。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的彩绘漆雕小座屏是战国时期彩绘漆器的代表作,主体由27个动物组成,其中15只蛇的形象最为突出,它们相互缠绕、盘曲,构成了复杂而生动的画面,反映了楚人对蛇的崇拜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在展现楚国文化瑰丽奇幻的同时,也反映出蛇文化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汉】双蛇纹长方砖 故宫博物院藏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汉代双蛇纹长方砖,其表面以双蛇纹为主要装饰图案,两条蛇的形态生动,或蜿蜒盘旋,或昂首欲动,充满了动感与活力。采用了浅浮雕或阴线刻的工艺手法,线条简洁而富有力量感,将蛇的灵动与神秘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对砖上图案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文化喜好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出土于云南省晋宁县(今晋宁区)石寨山的西汉滇王之印,印章如瓶盖大小,全金质地。在印身上,栩栩如生地雕刻了一条身体蜷缩的蛇,蛇头伸向右上方,微微抬起,背上还装饰有鳞片纹。这枚金印也印证了《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见证了2000多年前古滇国的古老文明。

   唐代陶画彩十二辰之蛇俑,俑为蛇首人身,将动物的特征与人的形态相结合,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体现了当时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的文化观念。



绘画里的蛇

   在古代书画的浩浩长卷中,蛇的形象屡屡闪现。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T形帛画,画面的内容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代表天上、人间和地下。天界部分,日、月之间,端坐着一个披发的人首蛇身天帝,以一条红色长蛇之身作为载体,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延续和再生的渴望。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西汉】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 湖南博物院藏


   蛇的形象在文化艺术领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其寓意也不断延伸和拓展,从单纯的图腾象征逐渐与吉祥、富贵等寓意相结合,绘就灵蛇口衔灵芝、如意等祥瑞之物,穿梭于祥花瑞草之间的画面迭出,进一步推动了蛇题材绘画的发展,彰显出蛇在传统文化中作为祥瑞象征的独特地位。如北京故宫钦安殿里十二雷将中马天君的壁画,马天君右手持枪,枪上即有灵蛇缠绕,为马天君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神秘和超凡的色彩。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五代】榆林窟第16号窟壁画 后室东壁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蛇图像,大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不仅是一种装饰图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象征,如蛇身龙神、蛇身伏羲守宝、蛇舞菩萨、化蛇斗法等蛇元素壁画。榆林窟的壁画内容和风格与莫高窟紧密相连,是敦煌石窟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榆林窟中有一幅描绘大蛇的画作,是依据经变文中劳度叉化作大树,而舍利弗化作大蛇,“长蛇缠树,大风劲吹,大树根拔而欲倒”这段文字而绘制的。画中的蛇被描绘得细致入微、形体庞大,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蛇的独特理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蛇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寓意。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唐】伏羲女娲像单页 故宫博物院藏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唐人绘《伏羲女娲像》单页,描绘人首蛇身男女二人,着窄衫小袖绛红色胡装,腰相连共着白裙。男女上身相拥,中间两臂相连,下尾盘曲相交四节成螺旋状。两人头上有圆轮象征日,尾下有下弯象征月;画面四周遍布大小相等的圆圈,部分以线相连象征星辰。伏羲和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此画中伏羲执矩象征地,女娲执规象征天,配合画面上的日月星辰,为墓室营造一个小宇宙,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以及阴阳交感、生命繁衍的宇宙法则。
清末海派画家任预绘制的《十二生肖图册——蛇》,运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蛇的蜿蜒曲线、青蛙的轮廓以及石头和草的线条都表现得细腻而生动。在色彩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通过色彩的搭配营造出画面的氛围和意境。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齐白石 墨笔草蛇 北京画院藏


   近现代画坛,传统书画艺术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开启了创新变革之路,蛇的形象亦被赋予全新内涵。如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十二属图》中的《墨笔草蛇》,以大写意之法绘蛇,流畅的墨笔表现出草蛇游走的神态,头部淡墨卧笔一点,再加上两个小点、一根线就表现出口吐信子的蛇头,背景则以寥寥数笔表现野草,蛇身周围的留白处理,体现出中国画“笔不到意到”的审美趣味,同时兼具野性与童趣。齐白石将对生活的细微观察融入笔墨,让蛇褪去神秘外衣,回归质朴自然,展现出生命的本真活力,观者仿若能看到乡间草丛中蛇的灵动瞬间,心生亲近之感。



民俗里的蛇

   十二生肖中,蛇排在第六,与十二地支的“巳”对应,即“巳蛇”。在传统文化中,蛇被赋予诸多祥瑞之意,其蜿蜒的身形仿若无尽的循环,恰似幸福的流转无休,故而常被视作幸福的象征。在民俗生活中,蛇寓意祥瑞,象征幸福、生育与财富。蛇在民俗文化的舞台上,持续演绎着多彩篇章。民俗里的蛇,秦汉前是尊崇象征,与神仙相连,融入祭典、岁时民俗,为农事、家族祈福;秦汉后形象复杂,虽因龙尊皇权、蛇伤人而妖魔化,却凭借“蛇即小龙”“白蛇传”等传说,为蛇文化注入了人性的温情与浪漫,反映了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突破传统束缚的心声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清】五毒葫芦纹活计扇套 故宫博物院藏

   民间流传有“蛇盘兔,必定富”的俗语,在陕北等地,剪纸艺术中常出现蛇盘兔的造型,寄托着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期盼。在一些地区,人们认为蛇是家宅的保护神,当家中出现蛇时,不仅不会驱赶,反而会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家族的繁荣兴盛。在福建等地,甚至有“蛇进家门不能打”的说法。蛇强大的繁殖力,让它成为生命繁衍的象征,预示家中将有新生命降临。属蛇的人被认为具有聪明、机智、灵活等特质。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也与蛇有关。惊蛰时节,春回大地,蛇结束冬眠,纷纷出洞,古人见此情景,认为是吉兆,预示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便将这一自然现象融入岁时民俗,赋予其美好的祈愿。

蛇年说蛇——中华文化中的多元“蛇”意象


库淑兰 五毒 剪纸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

   每逢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民间有喝雄黄酒、挂艾草的习俗,这背后亦有驱蛇避邪的考量。此外,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在门楣、窗户上张贴五毒剪纸,吃五毒饼,在儿童的肚兜、香囊上绣上五毒图案,以求消灾解毒、祛除病邪。蛇作为五毒之一,常出现在民间的服饰、刺绣、剪纸、年画等艺术形式中。

   在西北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清明节制作“蛇娃馍”的传统,人们捏出形态各异的蛇馍,或盘曲或昂首,蒸熟后供奉先祖,祈求家族人丁兴旺、福泽绵延。这古老习俗如同一部活历史,承载着先辈对蛇的尊崇与敬畏,代代相传不衰。
同时,中国古代神话中带有方位指向的天地四灵之一玄武,就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玄武的形象是由龟和蛇组合而成,因汉代盛行五行学说,所以四神纹瓦当有避邪、镇宅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宗庙、陵墓等重要建筑,在现代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工艺品制作等领域。四神瓦当中的玄武常被用于北面屋檐,有着明确的符号性象征。如陕西西安汉代遗址出土的玄武纹瓦当,瓦当正中为龟蛇交缠的图案,寓意着守护和吉祥,既体现出古朴、粗犷、稚拙之美,又显示着严谨、含蓄、神秘的色彩。人们将本来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物象,通过艺术加工来表现,不但不使人觉得荒诞离奇,反而认为它们充满生命活力和雄健之美,洋溢着时代的精神,放射出文化的光辉。

   从浩渺悠远的神话传说,到传颂千古的文艺佳作;从缤纷多彩的民俗文化,到匠心独运的民间技艺,蛇以多元的意象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与变迁,也记录着人们在时光中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灿烂生命的感悟。■


编辑  | 闫   君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374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00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066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33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5365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3925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7899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129热度

最新文章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安全、安心、安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安全、安心、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2020,属于奋发有为的成功人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2020,属于奋发有为的成功人

成功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营收稳定增长,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成功学校权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