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辰旭:魔与道·我读蒋志鑫

2021-11-24

文章来源:|0
396次浏览


成功美术馆馆藏蒋志鑫先生画作《皇天厚土》


1

    面对蒋志鑫的绘画,视觉的冲击力掀起心灵的震撼,久久不能自己,一种魔的灵异与道的张扬,水乳交融在一起。

    翻点世界级的艺术家,无论文学还是音乐绘画,没有对艺术本体近乎痴迷的入魔状态,且持之以恒的忘我求索,是很难成功的。艺痴必工。回溯蒋志鑫的艺术轨迹,没有他殉道式的狂热、宗教式的虔诚和哲人般的思考,就不会有今天的蒋志鑫,他呈现给这个时代的,是精神的图腾!他是一个把自己的灵魂辗碎了再用热血拌匀后,在大地上纵横涂抹的画家!

 
2
 
    魔是一种原动力,一种无法控驭的强烈冲动,所以蒋志鑫像一位苦行僧,一生永远在寻找,寻找能激发他这种魔性冲动的物像,因此他放弃熟悉,选择陌生;放弃轻易,选择艰危;放弃平庸,选择独到;放弃功利,选择风险。所以他才我行我素,独步天涯。同时他也耻于炒作,羞于攀附;像只独角兽,云游天下,不自觉地以完成东方水墨绘画跻身世界艺术之林为己任。
 
3

    一根瘠贫的小草,对春天的向往是疯狂的。同样,大漠也渴望一片绿叶的回馈。蒋志鑫这根从皴裂的黄土高原挣扎着生长的小草,开始了追梦的艰辛历程,高原用它博大粗犷的全部精力,支撑着这根小草寻梦天涯。

    蒋志鑫没有出生在书画世家,也没有丰裕的文化土壤滋养,崆峒山的灵气倒是渗入他的骨髓,他从这里出发,用大的格局和磅礴的气势,选择他诠释自已艺术梦想的物象。他的九大系列板块(其中花鸟与书法两类,虽气韵一脉,需另当别论),完整地再现了他艺术人生的追梦之旅:黄土高愿系列、黄河系列、胡杨系列、雪域高原系列、牛(黄牛、牦牛)系列、敦煌系列、南极系列等。他从传统一路走来,却一路上寻找撕裂传统和再造传统的艺术路径和笔墨语言。

    环境决定了人生,性格决定了命运。蒋去鑫用“蛮牛”作为自己的号,这是很有意思的,这凸现了他的执着与倔强、坚韧不拔与痴迷入魔,一根筋,生死不渝。但这一根筋,却弹出人间最美妙的天籁。一根筋地钻进传统,再一根筋地跳出传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成长为一名有使命感的大匠。正是在这一点精神气质上,他与梵高颇有相通之处,因此他才被西方艺术家誉为“东方梵高”!

 


成功美术馆馆藏蒋志鑫先生画作《河源》

 
4

    秦腔的悲怆与西部黄土莽原固有的苍凉凄美,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气息,从小置入蒋志鑫的灵魂深处,对人世的悲悯和对造化的不懈追问,成了他绘画最深沉的底色。

    因此,当他面对西域胡杨林那狼藉一片的景况时,不禁痛哭失声,他不知道为什么!当他在雪域突遭高原反应而欲死不甘,在亚丁珍珠圣湖边长跪不起,夜里梦见自己竟会飞翔起来时,他狂笑不止,惊醒时长夜正阑;当他在壶口面对万马千军般从天外扑来的黄河,瞬间静止,恍惚间热血沸腾,不能自制,欲飞身扑去!他生在黄牛故里,牛是他的图腾,他的生命符号,但当他置身藏北訇訇然狂奔而来的牦牛阵时,心灵的震撼,让他不知所以,手舞足踏,狂呼大叫,仿佛他就是其中一头牦牛!浓黑的墨色,瞬间激发起他大笔涂抹的冲动,两只倔强的弯角,挑战尘世的俗鄙。敦煌是他的圣殿,他对敦煌学的钻研、对乐尊和尚的膜拜、二年四易其稿的艰辛创作,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他对艺术的虔诚,就这样常常在内心掀起一阵阵风暴,他享受这种风暴来临时的快感。

 


成功美术馆馆藏蒋志鑫先生画作《昆仑》
 
5

    北地的蛮荒造就了他的性格,也锻冶了他的胸怀与格局,这让他下意识地追寻大象、大朴、大雅、大音、大美,不是小桥流水,不是小家碧玉,而是海阔天空、莽原荒谷!这形成他追慕天籁,鄙视造作的艺术性格。

    大朴不雕,他用如椽巨笔纵横捭阖时,如痴如醉,如梦似醒,物我两忘,癫狂无界,往往有神来之笔,而且不可重复。蒋志鑫自幼喜欢书法,矢志不渝,这为他以笔入画进行创作,提供了丰赡的笔墨语言。笔起情随,便进入一种入魔的状态,兴来不可遏止,业以忘餐、忘寝,欲罢不能。那堆积如冢的废纸,满地泼洒的颜料,乱难插足的画室,不计晨昏、忘记春冬的生命燃烧,这种玩命的创作状态,常常让他获得巨大的兴奋,让他的技艺近乎于道,他的入魔,总是沿着道的方向曲折前进。道法自然,魔的状态与道的控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形成良性循环,清晰地划出一条从传统走向现代、由繁富走向简约、由具象走向抽象、由绘画走向诗与哲学、由再现走向表现的向上的曲线,这是他入魔而未走火的原因。

    写实是工艺性艺术,写意是诗性艺术。蒋志鑫中后期的大写意,就是魔与道的生命结晶,是诗意的阐释。它呈现出的首先是大,大尺幅、大画面、大气魄!在这里,大是一种格局、一种诗性呈现,一种精神气象,不仅仅是画面大,即使画面只有一头牛,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博大的艺术世界,让人悸动。

 


成功美术馆馆藏蒋志鑫先生山水画作《苍山余韵》
 
6

    对比,就成为蒋志鑫用来突现主题、部局画面、经营位置、实现绘画语言创新再造的重要手法。举凡黑白、块线、疏密、斜正、枯润、断连、顺涩、浓淡等等,运用得天衣无痕,恰到好处,尤其是黑白对比,多有神来之笔。莽莽之中,再点染一行飞禽,几只牦牛,一尾惊耸的岩羊,几只蹒跚的企鹅,几间茅庐,一条蜿蜒的伸向远方的小溪或小路等等,让画面立马充实起来,生动起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7

    蒋志鑫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他用世界眼光在悟中国绘画之道,这是他艺术自信的根因。不把蒋志鑫放在东西方绘画的历史背景上来看,就说不清他的大写意笔墨何以特别受到西方世界的追捧,在艺术之都法国巴黎4次获奖,一些美术舘、藏家、名人政要争相收藏他的画。

    当西方以写实为主调的绘画传统,受到照相技术的颠覆性冲击后,普遍产生了幻灭感和恐慌,为寻求突围的方向和途径,邂逅东方写意艺术,思维的火花便瞬间照亮了西方,以摆脱物象的拘囿与束缚为突破口,各种流派如印象派、抽象派、野兽派等相继产生,积贫积弱的东方古国,突然点亮了西方行将暗淡的艺术之灯。

 


成功美术馆馆藏蒋志鑫先生画作《蛮牛》


    历史上曾发生过两件有趣的事:一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的表演艺术轰动了莫斯科,他与体验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会面,让大师惊喜不已,困惑顿解,这掀起了东西方艺术互鉴的潮流;一次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绘画大师张大千与西方抽象派大师毕加索的会面。毕加索的话耐人寻味:“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何以要跑到巴黎来学习艺术” “真的!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首先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的确,百年沉沦,受尽西方列强躏辱,连累文化艺术,让我们在很长时间失去文化自信。

    其实,几千年来,从彩陶到钟鼎、从甲骨到竹简,中国始终浸润在写意的精神氛围中:无论戏剧还是民间的剪纸、年画、社火、儿童的鞋帽装饰图案等等,都是写意的夸张形式感很强的艺术,完全摆脱了物象的拘囿,特别是以线为舞蹈的书法和纾解胸中块垒的绘画,写意性成为中国艺术的历史传统。所谓文人画,我的理解,本质上说就是写意画。不把蒋志鑫放在东西方文化传承的大背景上来看,就无法理解他的大写意怎么会在西方刮起了一阵雄强之风!


 


成功美术馆馆藏蒋志鑫先生画作《奔腾》
 
8

    下面庄子讲的这个寓言故事,也许对我们理解东方写意精神有一些帮助。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儵、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混沌死。”

     艺术界有句格言:实则近腐。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实相易模,块垒难写!太朴不雕,天籁难觅。蒋志鑫的艺术追寻的就是这种本元一体的混沌!元气淋漓的大朴,纯真未凿的天籁。

    蒋志鑫的艺术自信,来自于他对民族文化最深沉的理解,因此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传统的,也是时代的。他走向世界的步伐才刚刚开始。他的大写意传达出的霸悍之气,是一副兴奋剂,他是北派艺术的代表性画家,他的魔性与道性、天性与人性、诗性与神性的完美结合,是他成为甘肃最有可能进入中国美术史的画家。
 
       2020-8-6日至10日

(文章作者: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吴辰旭)

 


蒋志鑫先生(左二)与吴辰旭院长(右一)在一起

文章作者简介:吴辰旭,1940年生于甘肃临洮,大学本科,资深媒体人,原高级编辑,作家、诗人、艺术评论家,甘肃青年诗歌学会首任会长、甘肃杂文研究会名誉会长、甘肃省新闻系统高级职称评委会原评委、甘肃省国家津贴及省优专家原七人评委之一。现为成功文化集团高级顾问、甘肃成功艺术研究院院长。曾以东方亮、寇添吾、虞伏虎、方明等笔名发表大量杂文、诗、政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等,出版十多部著作,有《吴辰旭文集》12卷行世。
 


 
蒋志鑫先生与甘肃著名书画家马西园在兰州成功美术馆
 

画家简介:蒋志鑫,号蛮牛、元鹤、艺名黄土魂、顽石。1949年生于甘肃平凉,祖籍山东牟平。197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3年北京画院进修,师承王文芳、贾又福、周韶华导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1987年1月 、2001年8月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1988年5月至1992年2月,在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1992年7月至1995年8月在香港艺术中心,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个人书画展。1995年至1997年在巴黎考察交流期间举办九次个人书画展,分别获法国“纯艺术家银质十字勋章”、获法国“艺术科学文学银质、金质奖”、获法国“艾琳娜·范海奖”。应邀在德国慕尼黑、艾莎风堡久久画廊和柏林苏珊娜艺术画廊举办七次展览;多次应邀在国内艺术馆及画廊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分别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百年中国画集》、《中国美术六十年》等国家级大型画集。

 2017年在家乡平凉崆峒山下自筹资金修建蒋志鑫艺术馆。当年10月25日举行了开馆仪式。并向平凉市博物馆捐赠力作38件。

其作品以原始的野性与壮美为表现手法,高迈雄浑、气势磅礴、耐人寻味,是中国画坛以书入画、以大写意手法表现西部山河的开创性艺术家。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068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512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673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901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159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412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717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572热度

最新文章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

速写,作为一种绘画的语言表现形式,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随着“西学东渐”

2025-07-11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健先生作品赏析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

譬如《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来刊载的这幅《大吉大利》,画家鲜红用彩抟笔

2025-07-10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潘天寿先生论画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所以画家反

2025-07-09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是一个被屡屡提及的问题;明心见性,简言

2025-07-08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江先生画作赏析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显出种种色相

2025-07-07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