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教学根植民族文化沃土

2018-10-15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0
811次浏览

  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局部)
  (壁画)袁运生

        袁运生

  1979年,一批大型壁画群在新建成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亮相,其中就有我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在接到壁画创作任务时,我感觉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艺术上一定要有所突破。刚刚从云南写生8个月回来,傣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积累了大量和傣族风情相关的素材。我想,过去在公共建筑上根本不可能出现人体,如果允许通过表现泼水节傣族少女沐浴的场景,反映这个民族特有的风貌,那将是一个进步。所以我大胆创作了这幅壁画。而这幅壁画也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肯定,成为见证改革开放的艺术经典。

  3年后,我前往美国讲学。在那里,我见到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库宁,他是当时公认的美国最负盛名的大师。我把在昆明最近画的一批人物白描、以毛笔线条直接勾勒写生的作品拿给他看。他有些吃惊,兴奋之余,说:我现在想画画了!我便在旁边观看。他不仅当场作画一幅,还在自己的一支毛笔上签名并赠予我留念。应该是中国画白描这种语言方式的魅力感染了他吧!艺术家之间平等相待的沟通变得那么容易。这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即建立文化自信,走中国道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界关于绘画、雕塑已经“死亡”的论调越来越尖锐,国内美术界也有一些应声虫。但艺术情感的表达,是人类的本能,再过100年,西方还有没有绘画?我相信肯定还会有。盲目崇洋,绝对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有悠久历史、丰厚文化遗存的大国,更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尊严和文化自信。

  在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我要感谢恩师董希文先生对我的启蒙。上个世纪,西方艺术思潮逐渐影响中国,国内各地纷纷设立高等美术学院。那时候,我们对学院教育不熟悉,对于本土文化价值也没有充分认识,所以参照国外高等美术教育构建了一套教学体系。包括后来沿用多年的绘画方法、画素描用的石膏像等教具,都源自对国外美术学院教育的借鉴。当年,董希文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第三油画工作室,我作为学生之一,当时便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所用艺术教材大都来自国外?为什么学素描的学生只能画希腊、罗马雕像?那是代表着西方文明成果的美的造型。难道中国就没有可用作教材的雕像吗?……这些疑问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董希文的艺术理念深深影响着我。他的作品不仅中国意味很强,更特别重视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如在《开国大典》中,他没有使用西方油画语言描绘这一重大历史场景,而是以民族的艺术语言,画出人的本色,使观者感觉画中人物如在面前,特别亲切。他作为常书鸿的学生,曾在敦煌研究石窟艺术,也曾带领我们去敦煌、麦积山临摹壁画,使我们的创作浸润着传统文化。这些都影响了我此后的艺术生涯和文化认知。

  今天,改革开放的进程,让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也在不断求索中找到了当年问题的答案——一个国家的艺术教育,必须扎根于本土的文化、历史、艺术积淀,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艺术教育之路,建构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艺术教学。因为,中国的审美与西方的审美不同,如果不从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来考虑艺术教育,不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将来我们的艺术如何能独立于世界艺林?!如何能传承并发展伟大的中国文化,使之根深叶茂、古老而又新进?!

  1996年回国后,我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教书,并开始致力于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高等美术教学探索。首先,我想应该让留存世间的青铜器、陶器、石雕、壁画、中国书画等中国古代艺术经典,在课堂上绽放光芒。随着科学考古的不断进步,近些年中国发掘的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以青铜器为例,它作为礼器,不仅是具象的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是一种观念性的艺术。这种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礼乐文明器物,西方是没有的。另外,中国大量的石雕遗存也传承了文化血脉。西方雕像常以解剖学为基础,注重细节的精准性而在艺术的概括性方面有所欠缺。而中国古代石雕在造型语言上舍去了很多不重要的细节,以概括性的线条传递出简约之美,可以说在艺术凝练度上更高一筹。所以,探索本民族文化特色高等美术教育的第一步,是想办法复制中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青铜器、雕刻以及中国书画经典,将其作为教材,以取代美院课堂上的西方石膏像,让学生在课堂写生中便能真切感受到东方造型之美、传统精神之美。

  中国的书法系统对于中国美术的研习而言也很重要。书法既是工具,也是艺术,在西方是没有的。真草隶篆行等书体的复杂变化,将线的运用和分析发挥到极致,更为人的情感表达与个性化创作提供空间。对线条运用的训练,不仅对学习中国画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油画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若想表现简约之美也离不开对线条的强大掌控力。另外,中华历史文明留给我们的还有彩陶文化。在简单的器型、充满想象力的图案中,学生可以受到很多启发。另一个源头在中国极其丰富的石窟艺术中。敦煌、龙门、云冈等大大小小的石窟,也是学习艺术的重要课堂。每个学生在学校课堂之外,千万别忘记有一堂课应该在那些石窟中展开。这些丰富的艺术宝库无可比拟,学生置身其中,其心胸必为之一震!美术院校应该安排专门课程,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在石窟中完成这类教学。只有让丰富多彩的古代艺术真正进入高等美术教学的基础课堂,才能使中国美术教育更加具有自主意识。也唯有在传统艺术根基上的创造与传承,才能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占据它应有的地位、发挥其影响力,并不断发展丰富。这是源头,又是活水,永具生机!

  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点是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艺术创作而言,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艺术创作才会更“活”。一旦将传统之经典纳入高等美术教学体系,其教学方式等也将跳出原有的模式,而在基础阶段深入了解的传统经典之造型变化、语言艺术特征,也将通过各种创作方法融入到烙有个人印记但更具中国特色的作品中。过去,全国高等美术教学基本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我认为既要有统一的基础教材,也可以有各地区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教材——各个地区的古代艺术经典都可以进入课堂,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本地区美术特色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既要有有教无类的教育心胸,也要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把艺术教育搞“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碎片化问题和保守主义倾向。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术界的文化自信,让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植根民族文化沃土十分必要。我们不仅要从教材、教育理念、美育方法的革新入手,更需要一批专门研究中国文化史、美术史的专家学者,来共同探讨如何走好中国美术教育的本土化发展之路。无疑,以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主体,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拓展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中国之路。中国的历史文明,绝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走中国美术教育特色之路,才能以美育育新人。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4日 12 版)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595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19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261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527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5631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103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188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284热度

最新文章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学习就是要付费的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内功 树品牌 谋发展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短视频制作评奖标准的说明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练好思想力

2025-06-30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安全、安心、安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成功家人安全、安心、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