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风雨飘摇 《永乐大典》今何在

2018-10-22

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0
1176次浏览
原标题:600年风雨飘摇 《永乐大典》今何在

  约3.7亿字,共计11095册,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现今存世却仅有400余册……它,就是大型类书《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由明代才子解缙等人编纂而成,保存了中国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七八千种古籍。其12册原件正在北京展出。《永乐大典》600余年沧桑的历史,也正是中华典籍文化聚散流变、悲欢离合的缩影。

  12册原件亮相,每一册都有故事

  日前,“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在北京亮相,迅速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目光。

  此次展览通过展出《永乐大典》原件12册,以及其他珍贵善本古籍、名家手稿和舆图等,勾勒出这部大典风雨飘摇的命运。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说,该展览是今年典籍博物馆的主题大展,12册原件,每一件背后都有故事。像卷3618、3519“门”字韵这一册,发现于1983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

  “发现时,书的‘天头地脚’已经被裁掉了,书用来夹鞋样、花样。幸而我们有‘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有字的部分没有损坏。”现在说起来,陈红彦仍是满脸庆幸。

  展览中,一些看似与《永乐大典》没有关联的展品,其实背后也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编纂官解缙的作品,姚广孝的手稿,等等。

  曾有观众担心,这次展览后,何时能再看到《永乐大典》原件会是个未知数。不过,陈红彦表示,其他册次还会陆续跟大家见面。

  《永乐大典》的成书,还要追溯到600年前。1403年,永乐帝朱棣命令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类书,宗旨如下:“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古代信息不发达,尤其学术类书籍,出版后极易失传。再要将它们集中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物力。

  解缙很快完成了任务。永乐二年(1404)十一月即向皇帝呈送了初稿,名为《文献大成》。但永乐帝并不买账,认为此书“所纂尚多未备”,于永乐三年(1405)下令重修,设置总裁、副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

  在这种“文化总动员”之下,朝野上下两千多人继续编书。总部设在文渊阁,由光禄寺负责送饭,锦衣卫负责保护人身安全。永乐五年(1407),第二稿完成。这一次,永乐帝很满意,赐名《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开本长50厘米,宽约30厘米,使用洁白柔韧的皮纸。除将各个门类事物的首字用篆、隶、草体书写外,正文均为当时流行的台阁体。正文为墨色,引用书名文字为红色,断句和标声符号用红色小圆戳钤印。全书“朱墨灿然”,为写本中的精品。

  这部书搜集了当时能看到的所有图书资料,按照《洪武正韵》,将相关内容的一句、一段或者整篇、整部书摘引抄录,共计3.7亿字,全部手工抄成。书内插图亦是精美无比。

  正本神秘消失,副本命途多舛

  永乐六年(1408),《永乐大典》完成抄写,即为正本,藏于南京文渊阁。由于体量巨大,书成之后,永乐帝并没有翻阅过几次。此后的弘治皇帝和嘉靖皇帝对其颇为喜爱,尤其嘉靖帝,手边常备着一两册,成了“案头书”。

  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中着了一把大火,给嘉靖皇帝提了醒。他命令大臣缮写《永乐大典》副本,“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以备不虞”。

  参加人员同样阵容强大。当时选出誊录、绘画生员109人,每册结尾处要注明重录总校官、分校官的名字。嘉靖皇帝要求完全按照正本的版式、行款等进行誊写,而且要保证质量,稍有错误便需重抄。所以,《永乐大典》的正副本几乎一致。

  耗时5年,副本重录终于完成。但也是从那时起,正本即下落不明,仿佛人间蒸发,甚至找不到任何损毁或有关去向的记录。只留如下几种猜测:

  一是随嘉靖皇帝陪葬,二是毁于明末李自成起义的战火,三是毁于乾隆年间宫内大火,四是仍秘藏于皇史宬夹墙内。可无论哪种说法,又都不太经得起推敲。

  副本虽然存世,却是命途多舛。它的流散,则可称为“国人之痛”。

  抄录完成后,副本最初放置于皇史宬,后收于翰林院。这也为更多人能接触到《永乐大典》制造了机会。乾隆五十九年(1794),《永乐大典》副本已有千余册去向不明。

  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翰林院遭劫,《永乐大典》亦难逃厄运。清廷议和后,当时的北京外国使馆林立。翰林院官员监守自盗,“早间入院,带一包袱,包一棉马褂,约如《大典》二本大小,晚间出院,将马褂加穿于身,偷《永乐大典》二本”,洋人花10两白银便可买到一册。

  据统计,至光绪十二年(1886),翰林院的《永乐大典》仅存900余册。1900年,庚子国变中,翰林院被烧,副本多册被焚毁或窃取。据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由于《永乐大典》“块头”很大,被侵略者用来填平沟渠、构筑工事,甚至被当作上马石,也有说书着火后投入池中灭火被淹的。

  清朝末年战火频仍,朝廷无力保护剩余的《永乐大典》。它的流失,似乎已不可避免。

  近代,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残本移交京师图书馆(即国家图书馆前身),那时,数量仅为64册。

  为何《永乐大典》是“辑佚渊薮”?

  由于屡遭劫难,目前,《永乐大典》已知存世有400余册,数量不足原书的4%。其中224册藏于国家图书馆,另有200余册流落海外。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永乐大典》的重要性,因而也不理解搜寻它的重大意义。《永乐大典》有一个绰号,叫“辑佚渊薮”,意思是它保存了明初以前大量重要文献,很多消失的典籍因此得以传世。

  比如《旧五代史》一度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直到编《四库全书》时,才从《永乐大典》中重新辑出,也才有了“二十四史”。除此之外,《旧唐书》《宋会要辑编》《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曾全部失传,直到清代时,方才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流传于世,还有宋本《水经注》《薛仁贵征辽事略》……类似的书,如果列成书单,会很长。

  所以,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还早了300多年,是当之无愧的珍本秘籍宝库。

  著名文学家、收藏家郑振铎曾为搜寻《永乐大典》耗费巨大心血。他亦感叹,假如《永乐大典》全部保存到现在的话,我们对于中国古文学史的面貌便可以看得更完全。

  大概是因为寄托了太多的民族情感,尽管明知《永乐大典》正本下落已成悬案,仍有很多人愿意相信它依然留存于世,静静地呆在某个地方,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时刻。 据中国新闻网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1425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4386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4455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4807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140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7168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25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1591热度

最新文章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

徐悲鸿先生说:“画家应该画自己最爱好又最熟悉的东西,不应该拿别人的眼睛来

2025-08-20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

中国画的核心是“见性”,画家解衣盘礴、任意挥洒,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

2025-08-19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品赏析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又内表画家的人格心灵。《西部成功书

2025-08-19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授作品赏析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

“大老碗”是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饮食器具,也是极具关中风情的代表性家常

2025-08-18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

艺术对劳动生活的歌咏,从上古至今、由东方到西方都是永恒的主题,以音乐、

2025-08-15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

宋晓峰,,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国画学

2025-08-14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赵根成先生作品赏析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

中国画是线条的组织,那流动变化的线条,也总能透露出形象的姿态来,创作者的

2025-08-13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

清代原济《石涛画语录》中说:“古者识之具也,画者识其具而弗为也。”所以学

2025-08-12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

古人说:“画谓无声诗,乃贤哲寄兴。”绘画如若仅限于形式的炫目耀眼、新颖奇

2025-08-11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泰伟先生作品赏析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

诗言志,画寄情。读谢泰伟先生的这幅荷花作品《风抹雨濯自晶莹》,而有

2025-08-11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女士作品赏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

何为静逸?宁静安闲也。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杨卉茹女士的这幅《品茗

2025-08-08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线勾墨点石峥嵘,笔皴每多密蓊蓊。近浓远淡峰险峻,山川总见郁森森。古人韩拙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