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重阳 赏“菊”正当时——看画中“菊”乾坤

2018-10-17

文章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0
1253次浏览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金秋十月,重阳登高,赏“菊”正当时。菊与重阳紧密相连,个中亲密关系从历代流传的古诗中就可看出。如李白诗句“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苏轼句“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还有孟浩然的名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在诗中还有一个“黄花”之称,如李清照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白诗句“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还有近代伟人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词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黄花”犹如菊花的指代,看资料溯源有几种说法,一谓,菊花在古代品种稀少,以黄色为主,所以用“黄花”指代。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以上所说是否有据可考还是人云亦云,在此不做赘述,但是菊之品格与精神早已渗透人心。

魏晋名士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把菊之淡然与归隐山林名士之风描绘的淋漓尽致,菊在文人士大夫眼中可称“君子”,已经成为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在此菊不仅仅是花,而是一种超然品格的象征,这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名人隐士推崇备至的结果。

从文化象征到现实生活,人们忙碌追求生活的状态似乎总与纵然天地间的理想相差甚远,但是“我们与古人看到的难道不是同一个月亮?”,不管外在如何变化,身体如何忙碌,不变的月亮仍然高高地挂在天上。

重阳节,孝亲、登高、赏菊、踏秋。用“与古人同赏一月”的心境体味从古流传而来的重阳节,用传承而来的孝道来孝亲、用纵然天地间的心境来登高、用淡然宁静的心态来赏菊、用感恩付出而收获的至诚心态来踏秋,这便可过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重阳节。(鲁婧)


 赏菊——看画中“菊”乾坤

《菊丛飞蝶图》页,宋,朱绍宗

  本幅款识:“朱”。钤鉴藏印2方,印文模糊,唯可辨一“璘”字。裱边题签:“朱绍宗菊丛飞蝶”。

  图绘丛菊盛开。花分黄、白、蓝、紫四色,构图繁复,灿若文锦。虽是篱边野景,却饶富贵典雅气象。蜜蜂逐花而至,蛱蝶上下翻飞,为画面增添了动感。花瓣、叶片的勾染皆极为精工,花心用白粉点染,立体感很强,望似凸出于绢素之上。画史称作者“描染精邃,远过流辈”,信是不虚。

  对幅有清乾隆御题诗:“趋炎殊众卉,放英独于秋。舞去风全香,承来露半流。绘者具神解,渊明晤庄周。”钤“八征耄念之宝”朱文印、“自强不息”白文印。

  存《四朝选藻》册中。《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图释文字:金运昌

《丛菊图》,南宋

图绘秋菊一丛,红白相间,繁枝茂叶,生机勃发,不见肃杀秋意。花瓣用中锋细笔勾描,再以朱红或白粉晕染;花蕊用细笔点出;茂密的叶片或用赭石、或略入汁绿、或稍加藤黄染出,以示老嫩不同的色彩。花之欲开、盛开、将残,叶之翻卷及明暗向背,刻画得恰到好处。画风工致细腻,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密而不窒,设色艳而不俗,为南宋写生画佳作。(图释文字:潘深亮[page]

《桂菊山禽图》轴,明,吕纪

  此图为工笔重彩花鸟与写意树石相结合的作品。所绘主体花鸟:绶带鸟、八哥、桂花、秋菊,均属于祥瑞、珍贵之物,寓有富贵长寿和君子节操含意,内容明显地反映了皇家的艺术和审美旨趣。

  画面的物象既真实地展现了生物的自然本性,也形象地表达了内涵的寓意。桂树干粗叶茂,枝头繁花如锦,黄色金桂似散出阵阵幽香;石畔数丛菊花,红、黄、粉、白,色彩斑斓,竞相斗艳;枝头八哥相对鸣叫,突出了其善鸣秉性;绶带鸟身姿优美,深蓝色羽毛分外夺目。花鸟绚丽的色泽和生动的情致,营造出喜庆、欢悦的气氛和吉祥、华美的意趣。

  此图画法工整鲜丽,继承了“黄家富贵”的宫廷“院体”花鸟传统。同时,工笔重彩的花鸟与粗笔水墨的树石相间,也反映了吕纪兼工带写的成熟花鸟画风格。(图释文字:单国强) 

 《菊石野兔图》轴,明,徐霖绘

[page]

《对菊图》轴,清,石涛

  图绘双松虬结的庭院内梅、竹互映,房舍错落,屋内高士观赏秋菊,其品菊的举止生动传神,点明了“对菊”的画作主题。庭院外是迂回盘桓的山峦和自远而近的江水,它们为高士远离世俗的隐居之地平添了几分清幽。此图与石涛贯有的笔墨雄健纵恣、豪放洒脱的画风不同,刻画工整细腻,或徐或疾的笔致和富于节奏变化的朱点、墨点自得一股苍莽之气。此幅当属石涛居住扬州时期创作的一幅难得的精细之作。

  本幅自题七言诗一首,款署 “清湘石涛大滌草堂”,钤“清湘老人”朱文印、“膏盲子济”白文印。鉴藏印有“唐云审定”等2方。(图释文字:李湜

 

《菊花图》扇页,清,虚谷

  扇页有自题:“博山尊兄先生清玩。虚谷。”钤“虚谷”白文印。

  图绘数朵秋菊于矮篱前绽放争艳。作者在章法布势上别具匠心,与菊花相佐的不是人们常用的块面状的土丘、山石,而是线条形的篱笆,篱笆的线条断续而有节奏感,增强了画面的灵透性,也使得画作更贴近生活,富有园林情调。图中菊花的花瓣用双勾填彩法,先以笔勾出轮廓线,再以白粉和曙红填色。花儿在线条的束缚下显得含蓄凝重,具冰肌玉骨之美。叶片用没骨法,饱含水分的笔醮草绿、花青直接落纸晕染,水与色充分地交融,有“润含春泽”之味。作者娴熟地运用不同的笔墨表现不同的物象,显现出较全面的绘画技艺。(图释文字:李湜

《菊石雁来红图》轴,清,赵之谦

  本幅款题:“载之五兄大人属画,赵之谦。”钤“赵之谦”印。

  此图所绘菊花、绣球、雁来红等花卉皆为中国文人所喜爱的传统绘画题材。菊花有清净高洁之喻,绣球含淡雅脱俗之意,雁来红则具孤傲清新之风。作者将这三种花绘于一纸寓意高雅。

  此画笔墨精良,画中枝条以书法出之,宽博淳厚,水墨交融,色彩艳丽脱俗。作者以擅长的北碑行书题字,与画面有机地融为一体。(图释文字:王亦旻)

 

《菊花图》扇页,清,钱楷

  扇页有自题:“白衣不至酒尊闲,掩卷高吟深闭关。独向篱边把秋色,谁知我意在南山。戊戌秋日仿南田草衣法。亦南楷。”钤“楷”白文印、“亦南”朱文印,吟首钤“游于艺”白文印。

  “戊戌”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钱楷时年约18岁。

  图绘紫、红、白诸色菊花争芳斗艳的秋景。冷暖色调相互映衬,画面鲜亮明快。菊花为双勾填色,在极工中求意趣。叶为没骨晕染,不用笔勾线,直接上色点染,具有典型的恽氏没骨画风。此图右侧书录的是恽寿平的七言诗,其字的结体完全学恽氏的笔法,即在宗法唐褚遂良书风的基础上,得纤疏清逸的意趣,从而与其高雅秀迈的画风相得益彰。由此图可见,钱楷早年时学仿恽寿平的书风和画法,已达到惟妙惟肖的地步,正如裱边惠孝同题:“此扇字画具仿南田,是能得瓯香二昧者。”(图释文字:李湜
[page]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持表对菊》轴,清,宫廷画师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图绘仕女手持精美的珐琅表坐于书案旁。桌上的官窑双耳白瓷瓶中插有菊花,表明正当八月时节。一函六册的书籍则为室内增添了儒雅的书香气息。其背景墙面上悬挂着明代董其昌的诗句书法作品和洞箫,与仕女手中的表形成富有情趣的对比,浓郁的东方传统文化氛围与来自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清代宫廷女子的生活中相得益彰。

  此图以刻画精细引人注目。图中董其昌款的大幅书法作品由作者一笔一划地以蝇头小楷认真地书写而成,字迹虽小,但字字可辨,且不失董字淡雅清秀、以妍美见长的南派书风特点,显现出作者绘画之外兼工书法的才艺。图中桌子、仕女的衣袍,甚至书籍函套上华美的纹饰,亦被作者以工整的笔法细心地勾画出来,从中可见宫廷器物华贵的材质、精致的作工以及穷工极致的装饰特征。(图释文字:李湜

以上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1425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4386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4455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4807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140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7168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25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1591热度

最新文章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胸营丘园 家山情浓——西安理工大艺术学院赵新平教授作品(《西

徐悲鸿先生说:“画家应该画自己最爱好又最熟悉的东西,不应该拿别人的眼睛来

2025-08-20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逸笔草草 意趣盎然——读王洪涛先生人物画四条屏(《西部成功

中国画的核心是“见性”,画家解衣盘礴、任意挥洒,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

2025-08-19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品赏析

氤氲朦胧 山雄水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王明泽作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又内表画家的人格心灵。《西部成功书

2025-08-19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授作品赏析

落墨有寄 线写苍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西安美院王燕安教

“大老碗”是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饮食器具,也是极具关中风情的代表性家常

2025-08-18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笔歌劳动 拙朴蕴情——陕西美协原副主席刘永杰先生作品(《西部

艺术对劳动生活的歌咏,从上古至今、由东方到西方都是永恒的主题,以音乐、

2025-08-15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朴浑厚 动静寄怀——西安美院原副院长宋晓峰先生作品(《西部

宋晓峰,,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国画学

2025-08-14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赵根成先生作品赏析

笔写清韵 画传高古——《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信阳美协名誉主席

中国画是线条的组织,那流动变化的线条,也总能透露出形象的姿态来,创作者的

2025-08-13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泼彩豪迈 山岚出岫——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女士作品(《西部成功

清代原济《石涛画语录》中说:“古者识之具也,画者识其具而弗为也。”所以学

2025-08-12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青山有寄 流水含情——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作品(《西部

古人说:“画谓无声诗,乃贤哲寄兴。”绘画如若仅限于形式的炫目耀眼、新颖奇

2025-08-11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泰伟先生作品赏析

笔携清风 泼出荷韵——《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眉山市美协顾问谢

诗言志,画寄情。读谢泰伟先生的这幅荷花作品《风抹雨濯自晶莹》,而有

2025-08-11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女士作品赏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

何为静逸?宁静安闲也。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杨卉茹女士的这幅《品茗

2025-08-08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线勾墨点石峥嵘,笔皴每多密蓊蓊。近浓远淡峰险峻,山川总见郁森森。古人韩拙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