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成功美术馆馆藏范扬先生作品《山中论道》
潘天寿《论画残稿》有云:“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笔者每每赏读范扬先生所作山水画作,总能于其汪洋闳肆的造景行笔中,感受到其豁达爽迈的畅达自然性情抒发;于之质朴浑穆的赋形墨象间,觅得见其明心见性的意蕴盎然真味寄寓。此即为由画家的“穷万物之源”“尽山川之势”外师获得,而应之于目、会之于心、落于笔端的物象写意、心象迹化反映。所以观者赏读其画作而体味咂摸、神会体悟之,于那生动活泼、音韵而律、起伏跃动而笔笔生发的点划皴写里,往往能见骨力雄健、气韵沉厚、壮美宏阔的自然山川质感透露;于其沉雄飞扬、酣畅淋漓、恣肆纵情还意灌笔端的挥翰泼洒间,常常可见涤荡心灵、逸兴蓬勃、清朗畅怀的烂漫热忱胸臆抒发。
故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名作“五一展”上推出的这幅《山中论道》,范扬先生以书入画而“中锋乃藏,藏锋乃古”的线勾、点厾,轻重、徐疾、疏密、错落或勒或积的因形求意、着意强调而写,既凸显了山石质地的崚嶒、沉浑之貌,强化了冈峦的气韵险峻、雄秀之态,反映了峰岭形廓的超拔、巍峨之势,彰显了瀑涧挂壁的如练、激荡之姿,体现了草木生长的茂盛、自然之情。同时写其形而传其神、写其心,也还于画家赋象凹凸崖壁、磊叠壑石的筋骨坚韧、血肉丰茂笔墨里,越见其醇厚而恣纵的鲜明情致蕴含来;于之意写枒槎高树、葳蕤苔草的笔相浑厚、意态纵逸点线间,还见其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量寄寓来;从哪表现汤汤水迹、浩渺云壑的虚景留白、枯湿映衬赋象中,亦现范扬先生旷达而豪爽的个人气质性情反映来。
“闳肆见豁爽,质朴得真味”。笔者再读范扬先生山水画作,温故而能知此新意。获得这样新的体味感悟,并以此做赏读其《山中论道》一作的题目和论点,即在于对画家造景造境笔墨语言上“入其神也”,而情寄笔端又由形及神、由神及心,实而能虚、虚而又实还主客交融、辩证统一的深度开掘发现和澄澈审美体验。清代恽寿平论画曰:“用笔时,须笔笔实,却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神气浑然则天工在是矣。”此亦为笔者读范扬先生《山中论道》一图,剖析解构、审美解读此作,移情迁想、神会心契继由之画面笔相虚实辩证关系,推至于其赋形、布构、造境诸元的灵动活泼、浑然一体里,而得“闳肆”归于“豁爽”感物要义,“质朴”犹见“真味”生命真源的据之所依也。
如其状写峰坳幽深处的力透纸背、浑厚丰腴笔迹墨相里,又见渍染氤氲、秾纤得衷、刚婉苍润的生动之机;如其造写峰麓山巅草树的聚散参差、枯润深浅点线画语中,亦见苍秀相济、荣枯生灭、盎然潇散的法自然之理;还如苍虬老树下观瀑论道高士的留白素衣、赭色氅服填染虚实里,也见左开右张、有无相生、动静互参的体道机之韵;又如陡峭险峰、奇崛礙崖重叠长瀑的源出于右、流向于左置陈布势间,更有高下飞落、左折右转、激越潺湲的得造化之趣。“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无穷”(清代方熏语)。如此笔笔连贯、气韵无尽,因情置景、虚实相生,故能在《山中论道》里既见“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生生不息理趣,亦见心物熔冶、得其神韵之妙的豪迈、潇洒性情也!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成功美术馆馆藏范扬先生作品《秋日山居图》
画家简介:范扬,1955年1月生,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3年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4年在法国圣爱美隆市接受鲁德拉骑士授勋册封。2019年在北京获得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亲自颁发的顾拜旦奖章。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