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成功美术馆馆藏郭怡孮先生作品《灿若星河》
读小学时学校的花圃中种了许多萱草,因为爱其岁岁黄花灿灿满园,于是向管后勤的老师求得一株,移入老家院中菜圃里。没几年便长成一大片来,修然长叶年年春季抽发披拂葳蕤,橘色丛英夏秋之交盛放绚烂绮丽,远观近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悠然忘怀……此为当代著名重彩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这幅以“萱草”为题材而笔勾刚健、泼彩酣畅的《灿若星河》,映入笔者眼帘而神思远遐、浮想联翩,获得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般神会运思获得,以及审美共鸣的莹彻心怀寓兴吧!“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潘天寿《论画残稿》),而这种由物之形象及物之神韵,再至个人运思体味,对象审美意趣发现的生命真义体照,想来也是贯穿于画家画面创构、意境营造的神之所畅了。
笔者迫察赏读郭怡孮先生这幅《灿若星河》果不其然!作品题跋中,画家赫然自述曰:“园中新植萱草数丛,晨起观之,灿若星河”,这既是画家创作的最初动机,是情之源起、意之发端、境之始基,也犹然可见这“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应目会心及游目骋怀而心物熔冶结晶的艺术典型创作,及皇皇华美、灿灿热烈、望之解忧的趣旨蕴含来。
南宋陈郁说:“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绘画艺术的创作,往往“形无神不活”亦还“神无形不存”。美的画面意象,也离不开与之意态、气质、神韵、灵魂相契合的画语承载表现。观郭怡孮先生笔下的《灿若星河》能让人情致昂扬、乐以忘忧,亦还得益于画家挺拔刚硬、折转险峭,而富于雄劲生命力量的线写形廓构建;也还脱不开其诸法渲染、泼彩淋漓,又充满盎然生机感召的设色赋形造像。譬如其画面中或皴或染、映衬留白,对那苔草斑斓、盘踞横卧的山石神韵之写;还如线面、墨色、枯润互破而聚散交错、辐射散布、疏密幽静、长短奇错颀长密叶造景,愈见绿叶成丛还“叶濯宿露翠”的葱郁、清新风致来;再见橙黄深浅、因形浓淡没骨敷彩的喇叭状黄花,以及于鹅绿翠碧将干未干时,长短线写勾勒又絪渍渗发构成的参差挺秀花茎,越见“修茎无附叶”似的傲然之姿,“花迎朝日黄”一般的蓬勃气象。
“画谓之无声诗,乃贤者寄兴”(南宋赵孟溁语)。中国的花鸟绘画所彰显,是中国人审美里“万物融其神思”的本质反映,是与自然相契、道之相映的寓兴具象表现,是与诗的澄澈意境相表里的图像承载。萱草自古就有“母亲花”之寓,是伟大的母爱、忘忧解忧的象征。所以从“画为心迹”的角度而言,郭怡孮先生的这幅健笔勾皴、重彩绚丽的萱草佳作创构过程和熠熠生辉、生机勃勃画境圆成,是画家“新植萱草数丛”未知荣枯的夙夜之忧,晨起赏花而见园中“灿若星河”之景,喜不自禁、观之忘忧、神之所畅,继而落之于艺构理趣间“赋形”“传神”“写心”的情绪反差对比和心象映照;是画家澄观一心而见“绿叶丹花有晔光”之象,亦还心为物移、迁想妙得,化作“灿灿能解忧”一样与道同机、与天地造化同节体合寄兴,又超越现实的“不似之似实为真似”审美典型意境落成。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成功美术馆馆藏郭怡孮先生作品《新雨乍晴》
画家简介:郭怡孮,男,汉族,1940年生,山东省潍坊市人。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会会长,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在国内外多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也曾应邀在国内外多地讲学和学术交流,曾获“文化部优秀美术作品奖”“中日水墨画特别优秀奖”等。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怡孮》等多部画集。编著有《中国画教材》《郭味蕖花鸟画技法》《白描花卉写生》《写意花鸟画技法》《花卉写生教程》《花鸟画创作教程》等,并有多部教学录像带发行。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