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高原牧歌》
张卫平先生立足传统、与时俱进,在不断的绘画实践和鲜活的现实生活中探索艺术的真谛,从无数次的写生素材中提炼绘画的意境,撷取创作意象、锤炼笔墨语言,并融合不同画种的优点,逐渐形成了“心向浩渺情无尽,语落无声思不休”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创作风格。其作品主要以雪域高原牧民日常生活的场景为主体,展现了高原地区人们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依旧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一种苍茫、雄浑、质朴与和谐的生命体验之美。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远方的歌声》
观其高原人物画作,张卫平先生常常将主体人物放置于牦牛群中,背景要么是广阔无垠的茫茫雪域,要么是古老的寺庙和独特的碉楼,要么是五彩的经幡和一块一块石头垒起来的玛尼石。这些具有高原特色的建筑背景和文化元素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反映了人物生活的环境和鲜明的地域人文。作品《高原牧歌》中,画面整体色调清冷而纯净,留白的地方营造出皑皑白雪覆盖高原的空灵、高远氛围。藏家女身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身姿挺拔而优美,她微微侧着身子,置身于牦牛群中。这个场景也还见于《远方的歌声》和《在那遥远的地方》两幅作品中,其中牦牛分布错落有致,人物处于中心位置,这样的布局疏密有致、主次分明,引导着观者的视线聚焦于画面的核心人物和主题。再看画家笔下的牦牛,有的低头觅草,有的昂首张望,毛发的质感和肌肉的隆起都被画家描绘的惟妙惟肖,展现出了生命的力量与坚韧,它们与藏家女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另两幅《远方的歌声》和《在那遥远的地方》,同样将藏家女和牦牛作为创作主体,然而其背景却换作了绿油油的广袤无垠草原。这也恰恰说明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环境怎样转换,不变的只有那日复一日的牧民生活。《吉祥高原》中,远处古老的寺庙和独特的碉楼若隐若现,近处藏獒迈着矫健的步伐,引领着它的主人和牦牛伙伴们缓缓走来,这种场景充满了简单与纯粹,神圣与庄严。转经的藏家女身后是成群结队的牦牛群,他们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坚守着属于他们的宁静与祥和。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远方的歌声》
四尺斗方《唐古拉风》中,以苍茫巍峨的雪山为背景,墨色皴染构织的灰黑色彩基调,以及粗粝的山势肌理,所营造的冰雪连天恶劣环境,也更能突出画面主体的人物、牦牛的形象与精神。风雪兼程归来的牦牛群以及身着厚重藏族服饰的牧人身上栉风沐雪、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描绘中,更显得尤为鲜明。《黄河牧歌》中,浓烈的厚黑焦墨块面烘染造型,代替以雄健凛冽的线写构型山形轮廓,再加上绚丽的色彩渲染和空旷留白形成的磅礴雪山,以及近景处的牦牛、藏包,碧蓝的天际,翠微的草原,都让我们体悟到莽莽高原、洪荒自然,与人文风景形成的强大视觉震撼和精神寄喻。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唐古拉风》
总的来说,赏读张卫平的高原人物画是一种视觉的震撼,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诗意的高原世界。在他的画作面前,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高原上的呼啸的风声,闻到草原上青草的芬芳,听到牧民们悠扬的歌声,更能体会到这片热土上淳朴的民风。他的作品让我们对高原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文\成功美术馆 蒋成莲整理)
画家简介:张卫平 字田月,生于1953年,甘肃临洮人。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访问学者。甘肃大风敦煌画院院长,西藏林芝画院名誉院长。
作品《流动的山脉》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远古的辉煌》《红军走过的地方》获文化部第八、十二届群星奖,《五月阳坡》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多次荣获甘肃省美展一、二等奖,并获甘肃省文联首届金驼奖。出版个人美术作品专辑多部。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高原牧歌》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黄河牧歌》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吉祥高原》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卫平先生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