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博,看古人的“时装秀”

2021-03-03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0
1083次浏览
最近,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个展览十分火热,吸引了许多观众排队参观。不少年轻人特意穿着汉服前往看展,成为博物馆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个备受欢迎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以沈从文、孙机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以文物、图片、复原人像、多媒体设施等丰富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主要服饰形制及其文化内涵,带领观众深入领略中华服饰之美,感受中华文明之璀璨。

  古人穿搭 一目了然

  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本,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衣。衣服既能“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又有“分尊卑,别贵贱,辨亲疏”的文化功能。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数千年来中华服饰的发展变化,不仅折射出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勾勒出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生活画卷。

  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古代服饰的审美取向、穿着场景以及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92岁的国博终身研究馆员孙机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他亲自来到展厅为记者导览。孙机说,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古代人物,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服饰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电视剧里,不同人物的服装相差上千年,比如张三穿的是先秦的衣服,李四穿的是明代的衣服,给观众的感觉非常混乱。但我们不能要求这些影视剧的创作者去研究服装史,这是很复杂的。我们希望通过博物馆的展览,把古代服饰的基本轮廓展示给大家,也能对这些创作者起到一些帮助。”

  孙机介绍,与以往大多数服饰展不同,国博这个展览力图展现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以前的一些展览,展品确实很宝贵,是古墓里出土的衣服、首饰。但光是一件宽大的古人衣服平铺在那里,观众也不知道怎么穿,不知道穿起来会是什么样。我们希望展出的形象是容易理解的,让观众看了就明白,这些服饰穿戴在古人身上,整体是什么效果。”

  此次展出文物近130件(套),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并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除了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着装复原人像。

  展厅里,这些栩栩如生的复原人像仿佛从历史中走来,为观众上演一场跨越千年的“时装秀”。古代服饰史、传统工艺美术学者陈诗宇介绍,为了真实再现古代服饰人像,团队经过详尽考证,设计出一套套细致的方案,从外衣、内衣、鞋履、冠带到配饰、妆容、发型,乃至使用何种面料和纹样,都有可靠的历史依据。

  佩玉戴冠 大有讲究

  服饰代表民族文化、社会地位、身份职业等,还体现了时代的审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个展览不仅要告诉大家古人是怎么穿的,还要回答为什么这么穿的问题。”孙机说。

  河南洛阳出土的战国时期组玉佩,展示了古人佩玉的习俗。《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当时人们的典型服饰是上衣下裳,腰前系巿(音“福”),玉佩为垂在巿上的饰物。成组的玉佩是贵族身份的体现,身份越高,组玉佩越长越复杂,身份较低者,配饰就简单而短小。孙机说,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不同,玉佩碰撞发出的声响也不一样。身份高的人迈步小,走路慢,显得格外气派。按照《礼记》中的记载:君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接武为“二足相蹑,每蹈于半”,继武“谓两足迹相接继也”,中武则是“足间容一足之地”。展厅里将接武、继武和中武的步伐间距投影在地面,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古代贵族走路时一步有多宽。

  “冠是服饰礼仪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古代的冠和现代的帽子不同,它起初只是加在发髻上的罩,侧面是镂空的,不盖住整个头顶。”在一尊东汉文官复原人像前,孙机介绍了当时男性头戴的冠和帻。“帻,原本是士以下阶层、不够资格戴冠的人才会戴的。到了汉代王莽篡位之后,冠下加帻才流行起来。据史书说,王莽秃头,没法梳发髻,冠无可依靠,于是他就先戴帻、再戴冠。这就形成了进贤冠,从汉代到唐宋,一直是文职人员重要的头戴饰物。”

  唐代女性着男装是一种时尚吗?乌纱帽是怎么来的?仙鹤、狮子等官服上的图案象征着什么?行走在展厅中,如同阅读一部立体的古代服饰简史,能够收获许多与服饰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展览生动阐释了中国古代服饰史上发生的三次重大变革: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引进中原,出现了上下身连属的深衣;从南北朝到唐代,服饰由汉魏时的单一系统,变成华夏、鲜卑两个来源之复合系统,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到清代,男子改着满族服饰,华夏传统服制断档。

  好看好玩 寓教于乐

  在突出学术性和知识性的同时,国博古代服饰文化展也注重观赏性和互动体验。展品中有数十件国博馆藏一级品,包括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均为首次展出。此外还有一些借展自其他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在展览的引言部分,一件貌似雪地靴的彩陶靴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它是新石器时代辛店文化的遗物,1989年出土于青海省乐都县柳湾墓地,材质为夹砂红陶,靴筒、靴帮上以黑彩绘制几何纹饰。这件彩陶靴在国内属首次发现,专家认为它是一种容器,其造型应是上古先民所穿靴的直接反映,表明当时已经脱离了用整块兽皮裹在脚上的原始鞋的状态。

  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和草原地区就出现了制作精美的金属带饰。由于不易腐坏,金属带钩、带扣等成为出土文物中反映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物证。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有孔金带头,由两块长方形金带板和一枚金穿针组成。带板正面浮雕猛兽咬斗图案,周边饰勾喙鸟首纹。四边凸起边框,中部有两个横向双环钮,每块带板的内下角有一略近三角形的小孔,以便穿针插入。这副金带头是目前所见汉代最华美、系结方式最先进的带头,虽然以草原流行的猛兽搏斗纹为题材,但从铸造工艺、系结方式来看,应为中原制品。

  《中兴四将图》为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作,描绘了宋室南渡过程中四位战功卓绝的将领,据现有榜题所示,四将依次为“刘鄜王光世”“韩蕲王世忠”“张循王俊”“岳鄂王飞”。画中四将着圆领袍服,或戴巾子、或戴幞头、或戴平帻、或戴军中便帽,脚着靴,皆为文官装束。四将各有一武官侍从,身着便装,便装外加彩绣捍腰,此装束多见于契丹、女真胡骑,于中原武将常服中较少见,应为当时南宋忠义军装束。

  展厅的中心区域设有互动体验区,将古代服饰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带给观众有趣的体验。一个柱坊结构的闭合式沉浸空间里,以万花筒形式展现了古代服饰中提取的花纹图案,让观众沉浸于流光溢彩的“华纹锦绣”中。多媒体互动“换衣镜”能让人过一把穿越的瘾,格外受观众欢迎。站在智能电子屏前挥挥手,屏幕中的自己就能穿上不同时代的服饰,扫描二维码还能把古装图片保存到手机上。

  此次展览自2月6日开幕,展期拟定为一年,为广大观众奉上一场持久的文化盛宴。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483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2352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2309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5289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527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3343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4176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7361热度

    最新文章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起步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承认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创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保守经营,审慎投资。创新进取,志存高远。众志成城,志在成功!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持久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

    成功事业是成功人的事业。成功高层领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培养人、激励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没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就没有行动的坚定和持久。我们的教育、文化和酒店事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华为企业文化解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 ,真话有正确的、不正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人18年实践的结晶,是成功学校正常运转的

    2025-05-21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了解崔景哲先生及其绘画,始于他的“中国红”系列工笔人物绘画。那一个个身着

    2025-05-20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

    神会以观、体味以察,而见笔墨“肇自然之性”,绘画“成造化之功”也。用墨

    2025-05-19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丹丹花,即卷丹、天盖百合、虎皮百合之别名也

    2025-05-15

    秀润清新 宁静淡泊——重庆美协原副主席杨必位先生山水画(“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秀润清新 宁静淡泊——重庆美协原副主席杨必位先生山水画(“五

    杨必位先生两幅新作,妍润苍辣、引人细绎。这是他记录情感,讴歌自然的心血结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