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低估的南洋画派先驱成为艺术市场的“黑马”

2017-11-30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0
814次浏览
钟泗滨百岁冥诞台湾回顾展现场。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钟泗滨百岁冥诞台湾回顾展现场。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许多旅居海外的画家并不为人所熟知。近年来,随着常玉、赵无极等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场上受到极大关注以后,这批画家的生活与创作环境才逐渐被关注。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基地的“南洋画派”也是在这样的趋势下逐渐受到藏家青睐。11月11日,亚洲艺术中心推出旅居新加坡画家钟泗滨的大型回顾展,暨艺术家诞辰100周年,向观众完整呈现出这位南洋画派先驱者数十年的艺术创作。

钟泗滨,《巴厘舞会》,油彩画布,134×87.5cm,1953。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钟泗滨,《巴厘舞会》,油彩画布,134×87.5cm,1953。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1917年,钟泗滨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33年毕业于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后转入上海新华艺专,主修西洋绘画,同时兼习中国传统绘画。1945年离开中国,一年后经辗转后落脚新加坡,并于1947年起在南洋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当时著名的电影大亨陆运涛对钟泗滨的作品青睐有佳,在其资助下,钟泗滨于1961年开始全职作画。还在国内时,钟泗滨就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作品更是融汇了立体派及后印象派高更、塞尚等艺术大师的特质。赴新加坡后,南洋地区充沛的阳光和高饱和度的色彩激发了钟泗滨对热带地区的风土人情的关注,这也逐渐奠定了他独具标志性的艺术风格。

钟泗滨,《虚空》,油彩画布,91×60.3cm,1962。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钟泗滨,《虚空》,油彩画布,91×60.3cm,1962。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1952年是钟泗滨艺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在这年,他与刘抗、陈宗瑞、陈文希一道前往巴厘岛写生。在巴厘岛停留的一个月中,钟泗滨被岛上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深深吸引,那些传统的木刻、具有原始稚拙造型的皮影木偶等手工艺制品,还有那些夸张变形的人物造像。受此启发,钟泗滨将自己绘画中的人物形象与巴厘岛上的民族风情相融合,为日后形成独具的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次年,四人在新加坡联合举办轰动一时的“巴厘之旅作品展”,此后一种基于华人视角展现南洋地区社会风貌的艺术语言逐步形成——“南洋画派”,即东南亚地区近现代美术史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钟泗滨,《女子》,釉料陶器,42.5×20×14cm,1972。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钟泗滨,《女子》,釉料陶器,42.5×20×14cm,1972。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相较于本土的艺术家,初期的南洋画派有着鲜明的侨民文化特质。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钟泗滨在内的第一批参与者们的移民身份,在中国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绘画技法训练,对传统媒介运用熟稔,特别是书法和金石学方面。移居新马地区后,他的绘画题材进而向当地社会生活靠拢。可以说,他的作品在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中,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文化交流的最佳写照。

钟泗滨,《山羊》,综合材料,66×91cm,1974。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钟泗滨,《山羊》,综合材料,66×91cm,1974。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南洋画派初期的画家虽在题材表现上有共通之处,但难能可贵的是每位画家都秉赋着独创的画风。与其他几位先驱相比,钟泗滨因擅长运用多元材料和画风变化多样而蜚声艺坛。1961年,钟泗滨前往马来西亚婆罗洲北部的砂拉越(Sarawak)旅行,看到那些原住民身上的刺青、神秘古朴的木雕工艺品,这再一次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欲望。

  钟泗滨,《红色动能》,画布综合材料,84×84cm,1976。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基于此,钟泗滨将自身作品的装饰效果进一步完善,综合材料(如金属)也频繁出现在画面中,特别是画面中那些以墨线勾勒和平涂填色相结合的植物在画面中熠熠生辉。在人物造型方面,眼睛更趋细长、面部表情更为丰富、细腰长臂的特征越为凸显。陆运涛为支持钟泗滨继续创作,专门请来砂拉越酋长的一对姐妹花为担当模特。这件作品即是著名的《砂拉越女子》,目前正在亚洲艺术中心展出。

  钟泗滨,《砂拉越女子》,油彩木板,76×60.5cm,1953。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钟泗滨,《采莲》,油彩亚麻布裱于画布,91×66cm,1980。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实际上,南洋风格并不是钟泗滨艺术的全部。1963年的旅欧经历又使其画风趋向抽象主义,既有东方式的婉转诗意又保留了些许具象的形体。不难发现,在他的晚期绘画中,构图排布更趋严谨、装饰趣味亦显著增强。总体而言,艺术灵感的多元汲取和综合运用是贯穿在钟泗滨漫长艺术生涯中的一条主线。作为旅居海外的画家,他并不因某一种风格的成就而使自己的创作固化,而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向生命中的各段旅程致以他最崇高的礼赞。

钟泗滨百岁冥诞台湾回顾展现场。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钟泗滨百岁冥诞台湾回顾展现场。图片: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近年来,钟泗滨作品在拍卖场上的表现再次印证了他一直被低估的绘画潜力和市场价值。正值钟泗滨诞辰100周年之际,他的作品回顾展目前在亚洲艺术中心进行展览。为全面表现钟泗滨多元的创作面貌,亚洲艺术中心精选了艺术家从1951至1982年期间的44件作品,涵盖了从绘画、浮雕、到陶器等多元媒介,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向观者梳理这位在新加坡广受赞誉的艺术家坚实而创新的艺术探索之路。其中。值得期待的是,展览中包括钟泗滨目前在拍卖场中拍得纪录最高的几件作品,如创作于1953年的《巴厘舞会》(2015佳士得香港,artnet拍卖数据库记录成交价99.603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0万元)、《上妆》(2014佳士得香港,artnet拍卖数据库记录成交价76.305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5万。

  钟泗滨百岁冥诞台湾回顾展

  主办方:亚洲艺术中心、艺议艺术顾问有限公司

  协办方:集菁艺社画廊

  展期:2017.11.11-2017.12.31

  地点: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一馆丨台北市大安区建国南路二段177号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18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2534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2393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544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611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3433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4219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7499热度

最新文章

清远散淡 田园诗境——读清华美院戴顺智教授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清远散淡 田园诗境——读清华美院戴顺智教授画作(《西部成功书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025-05-23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

清代大画家龚贤论画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从绘画的创作角

2025-05-22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起步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承认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创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保守经营,审慎投资。创新进取,志存高远。众志成城,志在成功!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持久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

成功事业是成功人的事业。成功高层领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培养人、激励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没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就没有行动的坚定和持久。我们的教育、文化和酒店事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华为企业文化解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 ,真话有正确的、不正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人18年实践的结晶,是成功学校正常运转的

2025-05-21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了解崔景哲先生及其绘画,始于他的“中国红”系列工笔人物绘画。那一个个身着

2025-05-20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

神会以观、体味以察,而见笔墨“肇自然之性”,绘画“成造化之功”也。用墨

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