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家成世界拍卖行重要客户

2012-02-11

文章来源:
636次浏览
卷轴画《乾隆大阅图》以3100万美元成交
卷轴画《乾隆大阅图》以3100万美元成交
 毕加索的《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以1.065亿美元成交
毕加索的《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以1.065亿美元成交 毕加索的《FemmeLisant(DeuxPersonnages)》以2130万美元成交
毕加索的《FemmeLisant(DeuxPersonnages)》以2130万美元成交

  中国买家成为重要客户

  2011年11月,为期一周的“亚洲艺术在伦敦”(Asian Art in London 2011)活动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新富买家和收藏家。“亚洲艺术在伦敦”主席Max Rutherston表示,亚洲艺术销售和展示周在伦敦已举办了十三年,随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收藏家趋之若鹜地飞往伦敦寻宝,该活动也见证了“中国艺术的繁荣”。几乎所有的拍卖行都预期这些古文物的买家是中国人,不管是来自内地还是香港,抑或是少数的台湾客户,而这一趋势在过去十年已越来越突出,不断推动价格提升。中国新藏家们在海外大笔购买中国古文物和艺术品的热情也许源于他们的爱国热情。正如苏富比(微博)一专业人士所说的:“祖先的遗产流失到海外,他们希望到海外把这些宝贵财富重新带回国,这为他们在国人面前赢得了‘尊重’,同时,这些用很多钱买回的国宝也帮助他们大大提升了社会地位。”

  在中国新藏家和买家的驱动下,艺术市场的高价位也趋于正常化。如今,中国新富阶层们会定期光顾世界各大拍卖行甚至一些规模较小的拍卖行。

  在市场的繁荣态势下,各大拍卖行也积极对强劲的市场需求作出反应。2010年,苏富比首次举办了专门定位于亚洲市场的私人拍卖会。2011年,佳士得在纽约和伦敦均委任了中国代表,以发展亚洲新客户并妥善处理与来自中国内地及亚洲其它地区重要私人藏家的关系。

  名人玩收藏

  在中国的新收藏家群体中,名人可能是一股正在崛起的收藏力量。在像刘益谦和王薇这样的竞拍先锋带动下,中国名人正逐渐加入“新收藏家”的行列。精日传媒曾指出,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中国富人传统的投资组合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对冲基金经理、地产商和企业家是这样,显然,对于导演、演员、表演艺术家和体育名人也不例外。

  最近几年,演员成龙和导演冯小刚等名人已建立了自己的艺术收藏库。除了对艺术收藏的兴趣之外,名人收藏更多的可能是充分利用中国当代艺术“第二次热潮”的契机,将自己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多样化,并尽可能地回避通货膨胀。

  北京保利拍卖(微博)行执行董事赵旭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透露:“冯导去年在保利买了将近5000万元的油画。冯导原来是画画的,他和妻子徐帆一起,把积蓄用来买艺术品,并把收藏艺术品当成他的第一大爱好。”

  相比之下,成龙在艺术投资上的低调可能让很多人觉察不到,而他其实也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收藏家。2006年,在上海原弓美术馆举办的首届新动力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成龙花了一大笔钱将参展的600多件艺术品中的相当一部分收入囊中。另外一个著名案例就是北京的现在画廊。这一京城著名画廊的很大一部分客户来源都是明星或艺人,其中包括了歌星林依轮、演员周杰、主持人蔡康永和名模林志玲等。

  培育名人收藏行为

  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购买行为上,从内地拍卖行购买的中国名人和那些从中国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购买的人会有什么不同。ArtTactic近日的调查指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受“不同市场因素和不同类型买家”所驱动的“双轨发展”:一个是由内地拍卖行所驱动的发展轨迹,而内地拍卖行中意的是像石冲和叶永青这样的艺术家;另一个发展轨迹是由位于香港的国际拍卖行所引领的,而这些拍卖行更青睐像杨福东和岳敏君这样的华人艺术家。

  中国名人才刚刚开始进入到艺术收藏圈当中,如何将名人收藏行为和培育一个繁荣的艺术产业联系起来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在美国,像名人史蒂夫·马丁、乔治·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麦当娜都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收藏。

  如果中国名人也效仿西方同行的艺术收藏行为,培育特定的收藏爱好,帮助所青睐的艺术家获得更多的曝光率,不断提升艺术家作品的价值,我们或许不仅会看到像曾梵志、张晓刚(微博)和方力钧(微博)这样的中国艺术家作品价格将持续走高,更多的文化界、艺术界和体育界名人也可能加入到由其同行所引领的艺术收藏潮中。

  [链接]

  卷轴画《乾隆大阅图》

  在法国拍出3100万美元

  在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的拍卖会上,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的一幅卷轴画《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拍出了2210万欧元(3100万美元)的高价。买主为辽宁亿万富翁王健林。

  此作品长24米,表现了乾隆皇帝阅兵的情景。最初的估价为500万至600万欧元之间。

  当天有包括40位亚洲交易人、机构代表和收藏家在内的300位嘉宾参加了此次拍卖会。

  这件作品绘制于1739年,上面钤有10位宫廷画家的印。艺术史家们认为,这件作品系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过程中流失到法国的。另外一件同样题材的作品于2008年在香港苏富比以6700万港元(87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

  故宫(微博)博物院藏《乾隆大阅图》是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为乾隆皇帝精心绘制的宏幅巨作,艺术技艺高超,反映了乾隆年间的国力昌盛和中西文化的高度融合。但因为它尺幅巨大,为绢绫绘制,一直以来难以长期在故宫博物院展示,限制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清朝宫廷绘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宫廷画家描绘同时代人物和事件的纪实性绘画作品,而《乾隆大阅图》卷就属于此类绘画中的精品。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62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2534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2393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5447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612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3435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422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7501热度

最新文章

清远散淡 田园诗境——读清华美院戴顺智教授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清远散淡 田园诗境——读清华美院戴顺智教授画作(《西部成功书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025-05-23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

清代大画家龚贤论画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从绘画的创作角

2025-05-22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起步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承认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创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保守经营,审慎投资。创新进取,志存高远。众志成城,志在成功!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持久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

成功事业是成功人的事业。成功高层领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培养人、激励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没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就没有行动的坚定和持久。我们的教育、文化和酒店事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华为企业文化解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 ,真话有正确的、不正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人18年实践的结晶,是成功学校正常运转的

2025-05-21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了解崔景哲先生及其绘画,始于他的“中国红”系列工笔人物绘画。那一个个身着

2025-05-20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

神会以观、体味以察,而见笔墨“肇自然之性”,绘画“成造化之功”也。用墨

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