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题开新境 古典融现代——当代女画家陈丹芝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旧题开新境 古典融现代——当代女画家陈丹芝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2022-07-22 07:44:19   浏览数:


陈丹芝画作《兰色结春光》

   “温故而知新”,看到陈丹芝的作品时,笔者脑海里首先闪现出来的是《论语》中的这句话。这是古之圣贤的教诲,告诉我们学习中不断温习旧的知识,每每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创作书画艺术亦是如此。往往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艺术家们于经典题材上深研探究,总能获得新的体悟、创作新的画面、开拓新的境界。故王羲之有“适我无非新”之句,宋人曹冠有“光景常新”之词。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也认为,这些“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是一切伟大作品的烙印”,是艺术创作应有的态度。而当代女画家陈丹芝在兰草、荷花、灵璧石等旧的绘画题材创作上,以现代视角、时代语构贯通古今、勾连物我,带来恰到好处的笔墨消解和重构,既见率真、含蓄、隽永、典雅、高洁的审美内涵,亦有画家立足时代的文化立场和态度展现。

    如《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期刊载陈丹芝女士画作《兰色结春光》,用笔飘逸潇洒写兰叶婉转形姿、优雅气质,皴擦苍古造形“赏石”凹凸肌理、嶙峋之貌。虽都是传统兰草题材,但跌宕顿挫、起伏波折、长短交错的笔线节奏,干湿互参、浓淡相宜、黑白渐变的水墨律动中,又有画家主观意识运构下,对笔墨本相的认知理解和审美表达;还见其女性视角下,对传统草木花卉绘画赋予的蓬勃生命气质和人文关怀。再有画面中,现代审美语境下对“赏石”结构空间的重新解读,在画家写意笔性的线勒墨点、皴染结合、虚实有无的灵活措置、矛盾调和中,造化出物象丰富的结构内质,赋予其鲜明的体积感和明暗关系,蕴含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图式内涵。并与兰草的物象构织结合中,融其文气象征意义于生机勃勃的春兰之上,带给观者既古典又现代的鲜活审美语构,衔接传统与时代的典雅人文正脉。有一种穿越时空,品尚屈原“香草美人”式的浪漫想象,也更见今人对这些古典人文物象的思考阐发和审视再造。




陈丹芝画作《赏石新观》

    再有这幅《赏石新观》,似有“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白居易《咏双石》句)之感,其表起伏跌宕、沟壑纵横,其形突兀峥嵘、奇峭古怪,其韵苍古高峻、超逸不羁。画家以间或以方圆、徐疾、提按的皴擦笔触,及浓淡、枯湿的丰富墨色变化,表现奇石棱角高厥之势,凹凸转折的曲线之变,孔洞蜿蜒曲折之幽。这幅作品与古有别、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在于画家舍弃“赏石”题材常见的斧劈等块面皴擦,而采用密集的短线及点皴画语,勾画出更为精微、细密石质肌理;再有层层相积的浓碧翠色点染赋彩,带来苔点斑斓、郁郁葱葱的实像表达;还有画家“笔墨当随时代”赋予传统“赏石”题材,自然和谐、昂然向上、气格高雅等新的意义和内涵。

    陈丹芝这种以古开今而旧题赋新韵的花鸟艺术创作观,也还表现在这幅《荷风》当中。气意连贯的淡墨笔线,构写出三五寥落又显劲挺的茎枝;以浓破淡的水墨铺染及笔线苍拙的随意勾勒,蕴化两片田田圆叶。线与墨交错而见其生动韵致,荷以石相伴犹衬其神采精神,简括写意的画面构成,带来“菡萏未放犹挺拔,粉瓣才绽娇且憨”般的诗意内涵。画家这种“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深入其画面对象内部本质的发掘,即是其新的意境创造的始基。其将传统审美中的恒定因素融入其感怀式的图构中,建筑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和审美内核,体味传统而绽放新韵的复归和反刍,又见其营构自己个性风格且具有现代视野画面审美意境的“圆成”。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陈丹芝画作《荷风》

画家简介:陈丹芝,号常智,别署拙庐,广东省普宁市人。1994年毕业于广州美院国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2006年就读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和首届课题班姜宝林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城市艺术专业委员会艺术委员,中华文化艺术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深圳市美协理事,民盟深圳市委员会美术支部委员,深圳市凤凰画院常务副院长。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21号

2021 甘肃新思维广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