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步先生画作《神农架秋色》
色彩,是所有视觉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其在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水墨艺术出现之前),譬如魏晋时期的壁画,五代以后的青绿山水,轻勾浓色的“富贵黄筌”等等。但是随着水墨艺术的滥觞,尤其是文人绘画的兴起,色彩在国画艺术中的地位俞见不显,渐渐没落了。直至晚清、近现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在西方油画、水彩等注重色彩艺术语言内涵表达的“西艺”影响,及彼时艺术家对传统国画色彩元素的回溯反刍和再度挖掘,或者两种形态的色彩画语媒介的融合中,色彩又在国画的艺术语境中渐渐再复萌发。继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不断绽放出绚烂的光芒,生发出鲜活的生气来,而且日渐炽盛,有重振往日雄风之势。张步先生就是这新时代国画艺术语境中,善用色、敢用彩,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构建时代重彩绘画的佼佼者。其在继承李可染先生雄强气格,及鲜明的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中,充分调动色彩富于表现力、感染力的艺术内质和视觉效果,取彩之势而浑然化淳,展现出体涉自然而博大壮美 极具个性美感,极具革新意识的画面风采。
譬如《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期刊载张步先生的这幅《神农架秋色》,鲜明热烈、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红色调子统御赋彩,奠定了“秋”的季节画面语言基础。大块面的橙红色运构的高大乔木树枝,摇曳垂落层叠成荫,绚烂笔触蔚然成阵。远观,似乎只是炫然耀目、浑然一片,布置经营带来生动势感。近察实则可见,画家以墨色勾写枝干、分际明暗,带来光线渐变的谐和之感。又有参考山水皴笔之法,点啄堆叠、片片积压,构织出树荫浓郁、肌理分明之象;又见色调纯度矛盾统一调和呈现的深浅各异、浓艳绮丽,继而在丰饶的色彩画语内质组织中,赋予作品浑厚磅礴、秋色浓郁的昂扬热烈画境。
再有掩藏于令人激昂澎湃的红色浓荫后,墨色调和赋予山石崖壁的浓翠深碧;画面下方,墨色衬底青绿点染对撞,赋形的密密匝匝、幽邃深寂的矮灌树丛;以及错落有致、前后错置的村舍民居,还有留白带来的画面高光集合视感。这种以一种暖色调为主统帅全局的大面积设色中,又借图式结构远近高低、深浅宽窄之势,随类赋彩、因形布势的冷色调,及光影效果的对比调和,既增加了画面视觉的鲜活生动感,更在横向和纵深的延伸中丰富了画面艺术空间。而这也正是张步先生绘画形式和意境上,极富创造性和开拓力的具象呈现,以直面自然的直露表达而直抒胸臆,突破了传统山水构成形质模式的桎梏,带来极具现代感和装饰性的画面美感。
如此富于创造精神和独特风格的作品艺术实践,既见画家“心师造化”,取神农架自然之景而感物体察、取象思悟的应目兴怀和实景壮美且幽寂的画面反映。也见其着意凸显色彩元素本身的艺术禀赋,及以其契合于道、形神相彰的画面主观抒情表达中,对自然山川满含深情的笔墨讴歌。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家“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赏读张步先生的画作亦有此喟叹,其富于现代意识的重彩山水画面,依然映射着幽阔浪漫的诗情,故观其作亦见“神遇迹化”的审美理想相融合,也见其画作“吟咏性情”借艺术的魅力将激情与理想诗意化的“迁想妙得”,于是其虚灵化、情致化了的《神农架秋色》在画家浑然化淳的生机运构中,也表达了其对理想家园的精神向往。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画家简介:张步,1958年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等美术大师,1961年入该系山水画工作室,后又专门追随李可染先生学习山水画,跟随可染大师深入大自然写生和研修创作,成为少数几个入室弟子之一。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工人日报社任美术编辑。1975年调光明日报社任美术编辑组长。1980年调北京画院,从事专门创作,现为一级美术师。历任《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编辑,《光明日报》美术编辑组组长,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副院长、中国河山画会第一任会长。旅居加拿大,为国际知名中国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