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真笔墨 不尽乡情——赏读陕西国画院原院长张立柱先生(壬寅贺新春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赏鉴)作品有感

率真笔墨 不尽乡情——赏读陕西国画院原院长张立柱先生(壬寅贺新春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赏鉴)作品有感

   2022-02-07 16:31:27   浏览数:


张立柱先生画作《故乡绞轮声》

    每每看到张立柱先生的画作,笔者总能感受到画家那“从乡情泥土里生长出来”的率真笔墨性情注入,感受到画家“以情入画”的笔墨精神寄寓,感受到画家绘写不尽的悠悠乡情。北宋李公麟曾言:“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性情而已……”,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的“墨舞丹青·壬寅贺新春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赏鉴”活动展出的张立柱先生作品《故里拐纱图》《姐弟俩》《故乡绞轮声》等,仿佛如故乡父老在土地中耕耘一般,有“汗流浃背”的真情注入,有发自肺腑的“气与血”投入,有对生命本性的深度开掘和艺术彰显。

    张立柱先生绘画的“真诚”,首先在于其笔墨语言的率真,在于画家将画语媒介视作其“生命延续”的挥洒。如此次“贺新春展”《故乡绞轮声》一作,完全打破传统绘画固有程式窠臼,下笔兼融皴写润染诸法的画语表达,既是画家坚定破除“为笔墨而笔墨”形式之障的艺术主张表达,也是以笔墨为精神的真挚情感传递。因而画中看似混沌,实则孤心造诣墨色分明、层次丰富,勾染交错、线面相衔而意匠经营,展现给观者视野中历经风雨的繁茂老槐,尤见画家寄予其上深彻的故土乡情,和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象征寓兴。




张立柱先生画作《姐弟俩》

    再如人物的造形上,画家充分考量生活现实的前提下,又能凸显国画写意笔墨的精神内涵。《故里拐纱图》《姐弟俩》等作品中,不论是纺线“婆姨”,“拾粪”汉子,还是背着弟弟的姐姐,画家显然都抓住了不同人物形象性格迥异且富于代表性的特征进而“应物象形”,通过或衣饰、或动作、说肢体的笔墨强调,使得画中人物个性得以张扬,精神得以舒张,让观者透过笔墨写意,精神亦能回到浓醇真挚故乡乡土的之中。

    当然,张立柱先生笔下画作之“真”,也还在于其对画面客观对象那最纯真的情感体验,及主观的画面艺术反映表达的真诚。南宋赵孟溁说:“画谓之无声诗,乃贤哲寄兴”,却也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真挚的性情流露。而张立柱先生于现实乡土题材上感物、感兴的直抒胸臆,亦是如此。如树荫浓郁老槐树下手法娴熟、勤劳朴实的《故里拐纱图》,如身着深红袄子背着弟弟反映姐弟情深主题的《姐弟俩》,如黄土晨曦里吱吱作响,彷如记述这方热土故事的《故乡绞轮声》,树荫深浓的老树,承载着悠悠萦绕、绘写不尽的乡情;绚烂盛放的杏桃,又见时代变迁注入乡村新象;农家院落里的碾子碌碌转动,更见在黄土之上绵延千载的农耕文明象征;慵懒假寐的家猫,又是田园乡野悠然自得。如此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物象布陈于画图上,俱是画家对家乡黄土塬野乡土生活的深彻感悟,和其艺术坚持描绘农民群体,始终关注“农村”生活的人文情怀呈现。




张立柱先生画作《故里拐纱图》

    张立柱先生乡土写意人物画作,都是从黄土梁峁沟壑里生长出来的,也都是深深烙刻在画家精神意识里,充满乡土气息的绘画意象,亦是汇集画家主客观乡土情愫的艺术产物。这种绘画艺术题材涉取上,对普通生民的艺术关怀,对乡土实像的求真、求美的画图映射,亦是画家的绘画艺术创作实践,对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和时代气象的着意塑写,是画家深植中国艺术审美精神,和对华夏人文文脉坚定继承、始终践行的最好反映。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画家简介:张立柱,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一级美术师,陕西美协副主席。1956年生,陕西武功人,七七级西安美院国画系本科暨研究生,毕业留系任教,后调入陕西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曾任陕西国画院院长。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奖。十余幅作品参加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美展,数十幅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其他重要学术展览,《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和《百年中国画集》,作品被国家、省级美术馆、国内外博物馆、美术团体及个人收藏等。96年 应法中友协邀请访问法国、荷兰、比利时,并在法国拉比轩艺术博物馆举办“法中文化艺术交流展”。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热门文章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21号

2021 甘肃新思维广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