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木碰撞的历史之声——探寻藏在新兴木刻版画中的精神编码

2021-04-08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0
1637次浏览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中国近现代革命风起云涌,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结束,木刻版画作为新兴艺术媒介的突出代表,不仅贯穿了整个战争时期,起到支援抗战、提振民族精神的作用,同时还以强悍的美学语言,成为当时极具号召、鼓舞与宣传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新兴木刻开始朝着更加贴近大众审美的方向发展,无论从画面叙事还是形象塑造,都强调一种现实主义质地的朴素表达,体现了解放区的文艺政策感召下充满朝气的美学转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众多经典木刻版画构筑起一道启蒙民众、凝聚民心的艺术风景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诚如鲁迅所言,木刻是中国古已有之的艺术,它本来就是民间的、大众的,却由于其复制线描、水墨画的印刷图像功能而削弱了它的艺术性。简单的一把拳刀,雕版工匠严格遵照刻制工艺,纵然能刻出纤秀细致的线条,印出来的画面却缺乏视觉冲击力。中国木刻版画若要独立出来,仅依赖传统的拳刀刻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木刻之所以要重获新生、介入时代,其充分且必要的理由也在于它可以大量印刷、传播的实用功能,这是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假如将木刻艺术加以改进,便能够在兼顾美术作品图像魅力的同时,发挥自身先进的传播属性,占据报纸杂志、街头墙面等公共视觉领地。如此一来,那些承载着炽热革命思想的文字虽然无法深入大众的理性认知,却可以依托木刻版画“看图识字”般的实用功能,将蕴含在图像中的精神编码传达出来,以美的感染力深入心灵,承担起视觉艺术在思想启蒙方面的社会职责。

  鲁迅敏锐地发现这一“破题”思路,于是开设木刻讲习班,培养木刻青年,并在观念上颠覆木刻刀法的应用规范,提出“以刀代笔”“单刀直入”“放刀直干”等言简意赅的创作方法论,这就与源自欧洲的表现主义木刻拉开距离,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化的现代版画艺术语汇。以胡一川创作的木刻作品《到前线去》为例,画面中那些大开大合、勇猛爽利的布白,都是刻刀在艺术家坚定专注的状态下有效运用的刻痕。艺术家似乎根本不去考虑技法是否精熟,抑或来不及等待提升技巧,就迫不及待地抒发胸中激愤,希望作品以最快的速度引发心灵共鸣,号召全民族一致抗日。

  与胡一川的率性真挚相比,陈烟桥则延续了欧洲木刻以光影素描表现物象的传统,我们甚至能看出《收获》《苦战》等作品与摄影的形式关联。新闻摄影在民国时期早已应用广泛,那么当木刻家仍然采用三角刀阴刻排线的方法,并借用摄影图像组织画面时,木刻到底是体现时政的纪实性还是艺术创思的独特性?对此,李桦创作的《怒吼吧!中国》给出了明确答案。作者将全部刀法用于刻画一个在强力压制下备受束缚的、如奴隶般忍而待发的蒙眼青年形象。画面中似乎看不到由显著刻痕组成的肌理表现。实际上,这件作品以其极高的戏剧张力,成功塑造了中华民族在危急关头的形象。鲁迅曾把木刻版画比作斧子,它能砍柴,而斧刃的锋利指的就是木刻的艺术性和精神性。因此,刀法运用是否有效,评判标准不仅在于艺术家个性的发挥,更在于是否能构筑雄强有力的主体形象。这方面,李桦所用刀法与胡一川可说是大相径庭。他从传统的雕版刻法中汲取灵感,将阳刻线条加粗、放大,精确应用于人物艺术化处理的解剖结构中。艺术家的刀法里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力量,高度理性的刻制技巧,得到的却是极具震撼的革命浪漫主义图式。

  由此可见,中国延续千年的雕版传统依然有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新兴木刻家可以摒弃机械刻板的刀法,然而传统版画那种白描式的造型语言却决定了老百姓对美术作品的接受程度和欣赏习惯。古元初到延安时运用光影素描刀法表现青纱帐中的民兵形象,当地农民不明白人物脸上何以长了大片的“白毛”,这使得古元开始虚心研究年画、窗花等民间美术形式语言,从根本上改变了先前的欧化刻法,在李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木刻民族语言美学探究之路。我们只要对他的《减租会》《离婚诉》等代表作稍加留意,便不难感受到从构图到造型所蕴藏的闳约深美,更能感受到这是一名富有历史使命感与学术本真之情的艺术家深入民间、与人民共甘苦所作的严肃回应。

  今天看来,老一辈版画家的木刻作品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及其质朴美感,仍在不断促使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版画家反思道与技的关系问题。一幅木刻版画作品,即使运用了繁复多变的刀法技巧,如果跟主题思想和内容叙事产生脱节,也只能成为一堆毫无意义的杂乱刻符。版画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王琦在《艺海风云——王琦回忆录》中提到一则往事,说是当时有人反复揣摩木刻青年的作品,认为那些刻痕一定暗藏某种密码,并用作传递信息。那时的木刻作品里究竟藏有怎样的精神编码?剥离相关社会语境去看,这对于今天版画创作在新时代下所应具备的观念、手法而言,仍有着莫大的启示意义。

  (作者:黄洋,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3729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877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5907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6136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6467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8661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7419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3654热度

    最新文章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2025-08-25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女士作品赏析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

    于博女士的这幅《夏日小憩》,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造型的写实表现

    2025-08-25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