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为什么能被西方人读懂

2012-05-22

文章来源:
1070次浏览

吴冠中作品

 

吴冠中作品

 

        由上海美术馆和美国亚洲协会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水墨革命:吴冠中作品回顾展》4月25日在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8月5日。吴冠中这次画展的意义放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以及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与意识形态并存的大格局中来考量,这次画展的意义就变得深远了。

 

        主导权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人家恩赐给你的,而是看你提供的文化呈现能不能打动人家,让人家心悦诚服。

 

        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家走出国门办展览不再有蜀道之难,如有强大团队的娴熟运作,似可成为晋身的阶梯。但越是知名度高的画家,对出国办展越是慎重。1992年,声誉日隆但已年过七旬的吴冠中应邀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吴冠中20世纪的中国画家》,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集结进入西方主流艺术阵地,也是吴氏水墨画为西方人审视并接受的肇始。第二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又为他举办了个展:《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巴黎市政府还授予他一枚金光闪闪的勋章。后来,吴冠中还在新加坡和德国科隆办过画展。

 

       其实吴冠中更希望在纽约办个展,但由于缺少关键人物的策划与联络,一直没办成。现在,老人家的遗愿实现了,由上海美术馆和美国亚洲协会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水墨革命:吴冠中作品回顾展》4月25日在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8月5日。这是一场壮美的视觉旅程,越洋而至,风雨兼程,大洋彼岸的观众可从54件水墨画及手稿中领略一位中国画家自70年代中期到2004年的艺术脚迹,以及他对中国水墨的研究与变革。这也是吴冠中逝世后的第一个大型回顾展在西方国家展出。  

 

         文化交流,不能满足于“被选择”“被娱乐”

 

        衡量一个画展的成功与否,应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观众人数及反响,媒体与专业人士的评价,还有商业环节的运作。但吴冠中这次画展的意义远远突破了这几项指标,放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以及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与意识形态并存的大格局中来考量,这次画展的意义就变得深远了。

 

        首先,中方非常重视。据上海美术馆方面透露,早在2010年,他们就与90高龄的吴老一起讨论过此事,若说吴冠中实际上参与了这次大展的前期策划,也是符合事实的。

 

        从记者与他的接触中得知,吴冠中是个很有大局观的艺术家,他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向他认为可信任、可托付的上海美术馆捐赠了一大批作品。但受制于展馆条件,馆方不能作为常设展,仅在不多几次的主题展中拿出一部分来“压阵”。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是吴冠中的忘年交,他本人也是新锐油画家,当然认识到只有将这批珍贵的艺术品最大限度地展示给公众,才能体现吴冠中艺术的最大价值。能不能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成果送到国外展出呢?这是如何提升美术馆学术水准及国际地位的问题,也是关乎国家文化战略的重大课题。

 

        上海美术馆还有一个优秀的策展团队,视野开阔,理论素养高,参与过上海双年展和上百个当代艺术展的策展,在美术界建立了一定的权威性。担当此次吴冠中美国大展的中方策展人是青年美术评论家卢缓,她对吴冠中的作品有深入的研究。与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的策展人联手策展,于她也是一次有益的经验积累,她和其他布展人员在纽约的布展工作和东方理念赢得了美国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尊敬。

 

       其次,美方也很重视。公园大道725号的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地处纽约核心文化区,这里有惠特尼美术馆和大都会博物馆等重要文化场所,是公众和文化艺术家参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本身的展馆面积不是很大,但地位不可小觑,它是美国主流社会开展亚洲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业内,它甚至被当作一个力图左右亚洲艺术走向的风向标。

 

        美国的媒体对这个展览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与热情。《纽约时报》一改以往只在事后发一篇文章的惯例,在4月24日即以《中国介入国际艺术》为题,用大半个版面报道了吴冠中展览的新闻以及中华艺术宫的规划建设,还有中国其他美术馆的建设和开馆情况。文章开头写道:“中国推进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仅来自经济的实力,现在已经转向博物馆,并通过在美国展出更多的中国艺术加以推动。”这个信息对国内的公众而言已不算新闻了,而且记者据此的推理还不够深化,但对美国公众的影响是很大的。另一份大报《华尔街日报》,在4月21日也以半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了这次展览并客观评价了吴冠中的艺术特点。

 

        此外,《纽约客》、《纽约每日新闻》、《纽约晚报》以及在美华文媒体《侨报》、《美国中文电视》等均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微博)、美国中文电视、上海广播电视台ICS等也进行了报道。美国各大电视台也前往现场拍摄报道。李磊告诉记者:“大概有6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当地华人说,这次美国人玩大了。”

 

        令李磊感慨的不仅是美国媒体在报道体量上的“超重”,还在于报道均为正面评价,评述文章的质量也是较高的,并非应景的客套话和外行话。《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还专门飞到上海来对他进行专访,涉及的话题超出画展本身,还以此为契机谈及上海的文化设施建设和如何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来传递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问题。

 

        更令李磊感慨的是主导权的问题。此次展览一改以往在美国的文化交流由美方主导的方式,改由上海美术馆和美国亚洲协会美术馆共同策划、共同呈现,因此,展览就能较好地体现今日中国的文化主张和艺术成就。“这也是应该好好总结的经验,主导权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人家恩赐给你的,而是看你提供的文化呈现能不能打动人家,让人家心悦诚服。还要让人家明白,只有你才能将这件事做得更专业,更能争取到公众的认同。我们这次是完成了友好平等的合作,找到了一个双赢的模式。”

 

       也有人认为:美国媒体之所以对此次大展给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是为了给中美两国高层代表团互访营造良好氛围。记者认为,不排除这个因素,但不会是主要因素。画展展期长达数月,而两国高层互访时间短促,其间国际形势变幻不定,特别是美国高层代表团访华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似乎也不能预判南海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突发性走势,从美国各大报的报道看,它们都不涉及这个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化大发展战略实施这一话题上展开。  

 

       文化交流,第一步是让人看懂,第二步是感动人家

 

        据卢缓说:欧洲的经济衰退也影响到文化艺术这一块市场和活动交流,美国不得不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亚洲。而美国亚洲美术协会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而进行转型,他们过去的展览都以古典艺术为主,这次是首度从当代艺术切入,而且主角是中国的艺术家。他们希望从中国文化中寻找稳固的支撑点。同时,这也是美国亚洲协会第一次与中国官方美术馆合作,通过办展建立起平等互信、主题明确的工作机制。开幕当天,美国各大美术馆、博物馆高层人士都来了,还有上流社会、各类媒体等,一共有500多人出席。“这说明他们也想通过中国文化来拓展交流渠道,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卢缓说。

 

        为什么选择吴冠中?这里也有讲究。卢缓的解答是专业的,也是通俗的:要开展文化交流,就要拿出最好的产品,首先要让外国观众看得懂,听得懂,理解你的思想,感动你的故事,否则就会产生隔阂甚至误会。我们选择吴冠中就是考虑到,他的作品可以从几个层次上来解读,首先是中国的,其次是当代的,再次是世界的。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中一位无法回避的标志性人物。这不仅仅因为他跨越了艺术史的不同发展阶段,经历了中国现代艺术从现代化革命化现代化的转型历程;而且他的艺术是中国现代艺术在面临文化冲突、价值多元、形式变革与传承流变等众多压力下,寻求自我变革与整体转型道路的缩影。

 

         吴冠中的艺术生涯与西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世纪40年代末,吴冠中远赴法国巴黎留学进修;1950年返回中国,回国前,吴冠中的作品大多是西方的裸体画以及油画,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罕见的。“文革”期间,吴冠中的大量早期作品被毁,艺术创作曾一度中断。到了70年代初,政治环境开始松动,吴冠中重拾画笔,专注于探索中国传统水墨的新变革。吴冠中的艺术建立在前辈大师如林风眠、刘海粟、潘天寿等人的语言与观点的基础上,更彻底地抛弃了中国画与油画,也更彻底地综合了中国画和油画,完成了中西融合艺术道路在材料混搭、语言借鉴、方法挪用、气质互通到最终相与为一、不分彼此的进程。

 

         卢缓进一步对记者强调:“吴冠中的艺术,是一百年来"中西融合"艺术取向及其所思考的一系列艺术命题与社会命题的综合,是对于艺术语言与文化身份、材料属性与表现手法、形式美感与文化母题的通融与超越。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说白了,吴冠中的画,既抽象又具象,有自然流畅的线条也有强烈对比的色块,构图与油画接近,长期受西方审美教育熏陶的老美在审美上几乎没有障碍。加之他的题材关乎故乡、自然风光、乡村建筑等,寄托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不少美国观众表示看得懂,也很喜欢。如果换成中国古典绘画,那种浓淡枯湿的线条,老美还不能领略其奥妙。卢缓还说:“西方人习惯线性思维,他们喜欢比较,那么在吴冠中的作品前,他们将其与中国古典绘画比较,就会有所感悟了。”

 

        亚洲协会美术馆还有一个好传统,就是每遇大展会有一批市民来做志愿者,给观众做讲解,馆方给他们的回报就是提供与在编人员同等的培训机会,这次吴冠中大展就吸引了许多高学历的市民来参与,通过他们的讲解,就有了亲切感和感染力。

 

         4月20日至24日,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滕俊杰为团长,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等组成的代表团在美国华盛顿、纽约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访问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华盛顿国家肖像博物馆、美国子午线艺术中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中心等机构,介绍上海文化发展的情况,并探讨了各种合作的可能性。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参加《水墨革命吴冠中的绘画》展览在美国亚洲协会美术馆的开幕式。

 

          李磊最后就这次吴冠中大展对记者说:文化交流有没有优势?关键之一就是选择哪种方法。过去我们对外文化交流,常常“被选择”、“被娱乐”,拿出去的产品层次不高,比如杂技、京剧武打、旗袍走秀、舞狮舞龙、茶艺表演、中国结等民间工艺品,内涵相当稀薄,不能真正代表中国文化,被人家误读、误判了还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西方国家中对中国有敌意的人还是少数,更多的是不了解,长期受误导,特别是娱乐化、低层次产品的误导,那么我们更有责任拿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与价值观的好产品来推广宣传,表明自己充满善意与良知、积极向上的立场、态度和价值观,感召与引领世界和平力量一起建设美好的地球村。

 

          卢缓站在美术界的角度认为,视觉艺术在文化交流中是有优势的,持久力与感染力强,可适应社会各个阶层,而且超越种族、国家、文化、历史等多重边界,直抵人们的心灵深处。

 

        据悉,上海美术馆已经与美国惠特尼美术馆、法国奥塞美术馆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中,国内观众可以看到欧洲19世纪晚期的画展和库尔勒与自然主义画展、伟大的印象主义画展等隆重的视觉呈现。

 

         走出去,请进来,在多个领域都成为一种双向交流的策略,而在上海美术馆方面,它正在有序地、自信地、富有前瞻性的实施当中。

 

                                                                                                                                                 【编辑:成小卫】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2758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3061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3499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3919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572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5145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9763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6507热度

最新文章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女士作品赏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

何为静逸?宁静安闲也。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杨卉茹女士的这幅《品茗

2025-08-08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线勾墨点石峥嵘,笔皴每多密蓊蓊。近浓远淡峰险峻,山川总见郁森森。古人韩拙

2025-08-07

墨彩相济 黄龙怒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郭建平先生八尺黄河画作赏析

墨彩相济 黄龙怒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郭建平先

从巴彦喀拉山口发源的母亲河——黄河奔腾向东,穿越九省、自治区,由山东

2025-08-05

笔皴山川茂 胸壑寄游情——湖北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皴山川茂 胸壑寄游情——湖北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先生作品(

先贤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启迪世人。就绘画而言,积学、游历俱可除去胸中

2025-08-04

皴法见心象 墨彩化天工——潘锡林山水画艺术(《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探微

皴法见心象 墨彩化天工——潘锡林山水画艺术(《西部成功书画家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理事

2025-08-01

笔笔线有情 列列鞍马风——中国美协理事王阔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笔线有情 列列鞍马风——中国美协理事王阔海先生作品(《西部

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往往一笔下去,墨在纸上留下的线迹,总能呈现出轻

2025-08-01

苍拙写山雄 清空显江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建树先生作品赏析

苍拙写山雄 清空显江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省中国画

王建树先生是高举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艺术主张大旗的坚定

2025-07-31

瓠架满生机 浓浓家园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福建花鸟画家詹黎明先生作品赏析

瓠架满生机 浓浓家园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福建花鸟画家

与古人那“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的秋意萧然瓠瓜画作不同,当代青年

2025-07-31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2025-07-30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2025-07-30

斧劈云壑 墨润万物——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恩钊山水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解析

斧劈云壑 墨润万物——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恩钊山水画(《

师恩钊,以其雄浑苍劲的艺术风骨与深邃悠远的精神追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

2025-07-30

苍莽沉雄 亲切灵动——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莽沉雄 亲切灵动——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西部

西部山河自然的苍茫与沉雄,边疆生活的亲切与牧场乡民的灵动,这自然与人文在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