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影模糊的艺术巨匠 话说八大山人

2012-05-08

文章来源:
1087次浏览
src="http://www.zgyspp.com/uploadfile/2012/0217/20120217102650532.jpg"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画大师之一,八大山人的身世经历至今还有许多存在争议的模糊环节;他喜欢以结体奇特的草书书写多用僻典、含意晦涩的诗;他的书画落款花押中有很多难懂的字符;他的名号很多,这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倒也常见,但这些名号大多耐人猜测,就连最为人所熟悉的“八大山人”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定论。因此有人说,八大山人本身就是一个谜。但是,背影模糊的八大山人却以他留传于世的近千件风格鲜明的书画作品,清晰地凸现着一位艺术巨匠的伟大。

 

  八大山人是明宁藩弋阳王后裔,谱名“统( 造字[上林下金])”,人们一般知道的“朱耷”,只是他的乳名或庠名。从他的九世祖宁献王朱权开始,这个家族便逐渐远离了皇朝权力的中心。为规避政治风险,朱权半生潜心修道和艺事,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家风所披,八大山人的祖辈、父辈都是艺术修养深厚的书画家,八大山人就诞生在这样一个艺术世家。虽出身皇族,但其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显赫,即使在明朝,他也只是一位处境尴尬的贵族子弟。然而血统上的渊源,却总会带来心灵上的归属。因此旧朝的破灭,给他带来的飘零、郁愤和悲凉自是铭心刻骨。

 

  八大山人一生行事多有自相矛盾处,从中正可揣摩他那复杂的心路历程。他年轻时也想靠科举出人头地,曾参加明朝科举考试,但贵族之家世,使八大山人既不能同于平民,也不能轻易融入一般的知识分子圈子。随着旧朝社稷的倾覆,功名之路断绝,甚至性命堪忧,于是,在清兵攻入南昌之际,他弃家入空门,剃发为僧。那一时期,南昌的明皇室宗亲遭殃者不少,八大山人却在禅林得以保全性命。此后20年,八大精研禅学,已成为公认的“禅林拔萃之器”;但在49岁那年,八大却要淡出佛门,宣称希望成为诗画僧贯休、齐己一般的人物。这一次的人生转变中他似乎受到了不少刺激,以致无法再保持内心平衡。1679年,五十四岁的八大作为名士再次应邀客居临川,一年多里,他结交诗友,吟诗饮酒,访古探胜,但却忽然发了疯癫,焚裂袈裟步行回到南昌;病愈后,成了一个“不名不氏,惟曰八大”以卖画为生的画家。这一变故中的隐情猜测颇多,八大同时代人就怀疑可能有佯疯成分,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顿悟后的心理变态;但更多的人认为,八大发狂一事,正透露了他内心经历的种种委屈与矛盾,难以自抑,刹那间一触即发,不可收拾。

 

     但八大山人终于找回了内心的和谐。

 

  这是八大山人68岁时在一扇面上书写的短文:“静几明窗,焚香掩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客来相与脱去形迹,烹苦茗,赏奇文。久之,霞光零乱,月在高楹,而客至前溪矣。随呼童闭户,收蒲团,静坐片时,更觉悠然神远。”简直就是一幅文人理想中的读书隐逸图,幽静中略显孤寂。

 

  八大山人请人画过一幅《个山小像》,画像中的八大山人身材瘦削,这瘦小的身躯中却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他的书画创作中得到迸射;也许正是这种对艺术的倾力投入,使八大终于获得了心灵的超越和精神、身体两方面的旺健。康熙二十七年石涛致书八大山人云:“闻先生七十四五登山如飞,真神仙中人也……”这是对高寿的八大山人生命活力的写照。

 

  中国文人画到八大山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八大的画,极简练又极丰富,极刚劲又极柔韧,极奔放又极严谨。看似信手拈来的笔墨和构图,其实十分讲究、极其精审,简直一笔不可易,真正到了刚柔相济、炉火纯青,绚烂之极又返璞归真的境界。作为一位画家,他的眼睛一定是极其明亮的,善于捕捉最细微的趣味和最朦胧的美,站在八大的画前,你会焕然领悟中国画的妙处和真正大写意的精髓。

 

  从20世纪初开始,在批评元明清文人画“复古主义”、“形式主义”的同时,八大与青藤、石涛、扬州八怪等构成了风靡大半个中国画坛的艺术传统。八大、石涛同为明宗室,后常为世人所并称。对此,当代画家范曾以其特有的文风写道:“今后,我以为有一个用语是可以取消的,即‘八大石涛’,石涛比较八大山人瞠乎其后远矣,把石涛捧得过高,大体是眼力不济。”这样的评价,也许难称定论,但我们注意到许多艺术大师都对八大表现出特殊的推崇。美学大师王朝闻就曾说:“八大山人的绘画在明末清初,特别是在艺术成就显著的晚年,具有石涛作品所不能代替的卓越成就”。还有齐白石先生,白石老人诗句“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人们都很熟悉,但齐白石还曾说:“作画能令人心中痛快,百拜不起,惟八大山人一人,独绝千古!”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2758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3061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3499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3919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572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5145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9763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6507热度

最新文章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女士作品赏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

何为静逸?宁静安闲也。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杨卉茹女士的这幅《品茗

2025-08-08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线勾墨点石峥嵘,笔皴每多密蓊蓊。近浓远淡峰险峻,山川总见郁森森。古人韩拙

2025-08-07

墨彩相济 黄龙怒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郭建平先生八尺黄河画作赏析

墨彩相济 黄龙怒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郭建平先

从巴彦喀拉山口发源的母亲河——黄河奔腾向东,穿越九省、自治区,由山东

2025-08-05

笔皴山川茂 胸壑寄游情——湖北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皴山川茂 胸壑寄游情——湖北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先生作品(

先贤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启迪世人。就绘画而言,积学、游历俱可除去胸中

2025-08-04

皴法见心象 墨彩化天工——潘锡林山水画艺术(《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探微

皴法见心象 墨彩化天工——潘锡林山水画艺术(《西部成功书画家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理事

2025-08-01

笔笔线有情 列列鞍马风——中国美协理事王阔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笔线有情 列列鞍马风——中国美协理事王阔海先生作品(《西部

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往往一笔下去,墨在纸上留下的线迹,总能呈现出轻

2025-08-01

苍拙写山雄 清空显江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建树先生作品赏析

苍拙写山雄 清空显江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省中国画

王建树先生是高举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艺术主张大旗的坚定

2025-07-31

瓠架满生机 浓浓家园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福建花鸟画家詹黎明先生作品赏析

瓠架满生机 浓浓家园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福建花鸟画家

与古人那“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的秋意萧然瓠瓜画作不同,当代青年

2025-07-31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2025-07-30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2025-07-30

斧劈云壑 墨润万物——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恩钊山水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解析

斧劈云壑 墨润万物——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恩钊山水画(《

师恩钊,以其雄浑苍劲的艺术风骨与深邃悠远的精神追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

2025-07-30

苍莽沉雄 亲切灵动——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莽沉雄 亲切灵动——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西部

西部山河自然的苍茫与沉雄,边疆生活的亲切与牧场乡民的灵动,这自然与人文在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