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与艺术家应共同打破艺术圈的边界

2012-04-02

文章来源:
1092次浏览

       当评论家仰望自己山头的大王旗猎猎飘动之时,当艺术家埋头在工作室里耕耘自己一亩三分地之余,都应该不时探出头去看看圈子外面的世界。一个艺术圈有多大成就,不是看艺术家的存折有多厚,也不是看评论家写的艺术史有多厚,而是看在艺术圈之外,大众对艺术的情感有多厚。

  喜欢小动物的女人,未必喜欢男人的小蝌蚪。因为每个人心目中关于小动物的定义都不一样。喜欢艺术的人,未必喜欢央视的艺术人生。因为每个人心目中关于艺术的定义都不一样。

  艺术圈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更有品味,自己不喜欢的艺术则俗气或虚无。对于评论家来说,这种区分更加强烈。有的同志认为这是评论家在抢占山头、分地盘,以学术之名,行谋私利之实。这是事实,但不是事实之全部。

  的确有些艺术评论家在抢占山头、扯大王旗,排除异己,利用学术来谋利。

  的确有评论家能够用一篇篇理论文字,把艺术和艺术品划上等号。有些艺术家的艺术初潮就是高潮了,时间太短,找老军医都没用,但是有些评论家能够妙手回春,延续艺术家高潮的假象。

  的确有些评论家为一己私利,收红包写文章。在一些作品上,GPS都搜索不到其中的艺术精神,但是有的艺术批评家可以帮你总结出来。

  的确有些评论家担当洋脚力和土买办。把国外的病带进来,把国内的钱送出去。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艺术评论家同时也为艺术和艺术圈做了许多工作。如果说他们不干净,那么艺术圈中人,大多也是难以撇清。

  栗宪庭扶持后生,推出流派,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吕澎(微博)吟唱着《溪山清远》独上高楼,写尽“艺术史”。别人笑朱其太疯癫,朱其笑他人看不穿。王林踏破铁鞋,寻觅能够推动“社会前行、人权进步、思想开放”的艺术。

  艺术评论家们尽管有毛病,有问题,有瑕疵,行走江湖,谁没有一些违心往事,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艺术评论家对艺术圈的贡献。

  争夺权力,抢占山头,其实不全是坏事,没有权力就没有动力与活力。只不过,目前艺术圈似乎有着比抢占山头、分地盘更重要的事情。或者说,评论家们在抢山头的时候,不妨关注一下艺术圈众人共同面对的难题。

  今天的艺术圈问题丛生,艺术的形式重复、僵化。艺术圈内对“当代艺术”的定义吵得天翻地覆,但是“当代艺术”对艺术圈外几乎没有影响。传统水墨的探索一再失败,当代艺术又流于仿制、拼凑。艺术之路在何方,圈内人迷迷糊糊,圈外人蛮不在乎。这一切都意味着艺术圈需要改变。

  艺术圈的改变,艺术要产生新未来,要从打破艺术圈的边界开始。要从吸引圈外人的眼光开始。在如何让艺术走出艺术圈这件事情上,也许艺术圈内不同的利益派别都可以唱同一首歌。

  @站台孙宁说得好:“佛属于所有人,不仅仅是和尚与比丘尼。就像艺术属于所有人,不应该仅仅限于艺术圈。”

  越多的圈外人加入讨论,则艺术的影响越大。文学、音乐、电影、社会学等圈子的关注,对艺术的创作和艺术圈的生态都会带来良性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微博的兴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简单快捷。这使得艺术圈里、圈外的交流也更加容易。

  如何扩大艺术圈,如何扩大艺术的影响,路漫漫。艺术圈要打一场消灭“美盲”的人民战争,但是战火要先从艺术圈内烧起来。

  评论家应该积极地向圈外人普及艺术的基本概念;应该多写一些通俗易懂的艺术评论;艺术展的解说词应该有两份,一份面对圈内的专业解说,一份是面对圈外的通俗解说;艺术家的作品不但要请专业评论家解读,还应该请圈外人士,例如文学家、社会学家来进行解读。

  还有很多的“应该”,需要艺术评论家与众多圈内人一起努力。艺术圈内的一张张权力榜不断推出,是不是也应该让圈外人评选一回“艺术权力榜”?评一个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十大”,再评一个小资眼里的“十大”,再评一个社会学家眼中的“十大”,看看会如何?扩大艺术圈的影响,需要与其他圈子融合。需要知道其他圈子对艺术圈的看法。

  其实在众多艺术形式中,“当代艺术”并不是妖魔,相反,“当代艺术”有着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出色、出彩之处。譬如中国的小说,《活着》也好,《白鹿原》也好,《围城》也好,甚至《红楼梦》也好。这些中国的经典作品都具有小说的美,结构、语言都是一流,但是看不到人性的美。而“当代艺术”显然比中国小说更值得我们骄傲,因为“当代艺术”中包含着人文关怀,包含着对自由的追求,包含着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和人性的美。重要的是,评论家们如何让圈外的人认识到这些“当代艺术”的价值观与闪光点。

  艺术是一种表达方式,文字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在艺术的概念还没有被大多数圈外人认识之前,需要用文字来对“艺术”加以阐述和说明,这是资深评论家的简单任务。

  在杜尚之后,艺术家的手艺越来越不重要,艺术渐渐向观念靠拢,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线,艺术品与日用品的界限也渐渐模糊。但是为什么艺术却距离生活、距离大众越来越遥远?

  小弟我认为,大众对艺术的关注,属于艺术的一部分。“当代艺术”不仅仅是几张经典油画和几樽雕塑,“当代艺术”还应该包括艺术圈的生态;包括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力;包括大众对艺术的关注。这些都应该属于“当代艺术”的一部分。

  如何扩大艺术圈的影响力,如何在大众中普及艺术的概念,如何吸引更多人对艺术的关注,这就是艺术圈众人的“同一首歌”。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2758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3061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3499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3919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572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5145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9763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6507热度

最新文章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女士作品赏析

形塑自在 神造静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杨卉茹

何为静逸?宁静安闲也。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杨卉茹女士的这幅《品茗

2025-08-08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密密蓁蓁 郁郁葱葱——陕西画家马继忠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线勾墨点石峥嵘,笔皴每多密蓊蓊。近浓远淡峰险峻,山川总见郁森森。古人韩拙

2025-08-07

墨彩相济 黄龙怒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郭建平先生八尺黄河画作赏析

墨彩相济 黄龙怒啸——《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郭建平先

从巴彦喀拉山口发源的母亲河——黄河奔腾向东,穿越九省、自治区,由山东

2025-08-05

笔皴山川茂 胸壑寄游情——湖北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皴山川茂 胸壑寄游情——湖北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先生作品(

先贤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启迪世人。就绘画而言,积学、游历俱可除去胸中

2025-08-04

皴法见心象 墨彩化天工——潘锡林山水画艺术(《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探微

皴法见心象 墨彩化天工——潘锡林山水画艺术(《西部成功书画家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理事

2025-08-01

笔笔线有情 列列鞍马风——中国美协理事王阔海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笔线有情 列列鞍马风——中国美协理事王阔海先生作品(《西部

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往往一笔下去,墨在纸上留下的线迹,总能呈现出轻

2025-08-01

苍拙写山雄 清空显江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建树先生作品赏析

苍拙写山雄 清空显江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省中国画

王建树先生是高举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艺术主张大旗的坚定

2025-07-31

瓠架满生机 浓浓家园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福建花鸟画家詹黎明先生作品赏析

瓠架满生机 浓浓家园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福建花鸟画家

与古人那“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的秋意萧然瓠瓜画作不同,当代青年

2025-07-31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2025-07-30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2025-07-30

斧劈云壑 墨润万物——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恩钊山水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解析

斧劈云壑 墨润万物——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恩钊山水画(《

师恩钊,以其雄浑苍劲的艺术风骨与深邃悠远的精神追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

2025-07-30

苍莽沉雄 亲切灵动——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莽沉雄 亲切灵动——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西部

西部山河自然的苍茫与沉雄,边疆生活的亲切与牧场乡民的灵动,这自然与人文在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