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画家用笔墨色彩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让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线条构架理想,明暗渲染心绪,色彩荡漾激情,一支笔一幅画连着品格修养,连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现实和美好的未来。
我多年从事美术创作,多年在画面上做点、线、面的艺术组合,素描训练让我研究造型规律,笔墨研究在继承传统中国画实践中又进行创新实践,色彩表现使我完成多彩的艺术情志。墨韵和色彩贴近我的心灵,激发我最佳的艺术感觉。
色彩性格丰富,红色的热烈给人以振奋,黄色的明朗给人以活力,蓝色的寂静给人以冥想,以及绿色象征着和平与生命,橙色象征着成熟与辉煌,还有白色的圣洁等等。人们的经历、修养和观念不同,对色彩的感觉和偏爱也有区别,但在一定意义上色彩对人的心理、生理感应是相通的。色彩之间不同微妙的配合,能传达丰富万变的艺术效果。凡高说:“色彩像音乐一样是一种震动,它能在自然界里表现一种最富于创造性、同时又最难下定义的东西,那就是它内在的力量。”色彩的七种主色很像音乐里的七个音阶。它们带着各自高低、强弱的情绪,与同具音乐感的点、线、面结合,构成变幻无穷的视觉性与音乐性的绘画空间。
画家的创作犹如作曲家,也犹如指挥家,音乐大师托斯卡尼尼指挥的交响音乐会,似乎超越了舞台,超越了音乐,超越了指挥家的境界,执棒指点着神秘的宇宙世界,主宰永恒无限的生命和声,他指挥演奏的华彩乐章,展现了富有哲理性、宗教性、浪漫性的音乐诗篇,描绘了充满色彩节奏的抒情画面。画家的笔犹如指挥棒,用色彩变幻的音阶点染编织美的旋律,以笔墨浓淡的旋律与天籁地籁、与心灵、与宇宙和声,奏出绘画交响诗。色彩和墨韵音律震撼着我,充盈我的创作灵感,丰富我的美术作品。
(二)
大自然是宇宙万物的母亲、艺术的摇篮、美的源泉,引导我们向往和探求其神奇的魅力。我生长在祖国北方,热爱北方家园的山山水水,在黑龙江与兴安岭上,片片桦林和落叶松林,奔跑的驼鹿、驯鹿和狍子,以及天鹅、大雁,与山间的摄罗子都点缀着北国江山。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坦露着宽厚仁慈的胸怀,扬溢着豪气与抒情的风采。北方各民族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现着宽阔的审美空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是原始神秘的、悲壮苍凉的、美好浪漫的、正义力量的。厚重的北方铸造了纯朴的的民族,那里有鄂伦春人英雄莫日根,那里有代代相传的摩苏昆故事,那里的姑娘是兴安岭上的玫瑰,那里的儿童是北方的骄子,鄂伦春人在万里雪飘中从大山林里走来,象苍松翠柏一样在兴安岭中屹立,写下了“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诗篇。
春天解冻的冰河和溶化的山泉唤醒沉寂的大地,万物复苏。姑娘们头戴花冠身背桦皮篓采集野果,在林间漫舞在荡秋千,摇荡夏天、摇曳金秋,大山林是温暖的怀抱,鹿鸣鸟语是摇篮曲。母亲的乳汁哺育健壮的婴儿,滋养着北方人的代代生命。我带着激动激情爱心爱意,积染水墨,渲染重彩,用柔韧挺拨的线条,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伴,赞颂北方家园神圣和庄严,是如歌的山川大地,如画的北方民族,充满无限生机。
(三)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在日记中写到:“作品需要属于你自己的时代,企图逆流而进或者模仿古人,都是很荒谬的。”现代画家的生存空间与视野,必然产生带着时代烙印的观念和作品,时代的发展敦促着艺术家应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
在写意画中有许多是“以素为云,借地为雪”,表现了东方审美的意境和笔墨分布的节奏,是中国画的审美习惯,但西方人由于审美传统和观念不同,不理解此为“计白当黑”,这是文化差异所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如果还有用中国古代绘画的辉煌对比当代中国画,发出今不如昔的感叹,岂不是将优秀的传统艺术推向僵化的极致。社会和艺术的发展总是在革新创造与封闭自守的斗争中成长壮大,创造力是艺术发展的生命,我们站在更高更宽的视点上,回望优秀的东西方传统美术,瞭望多元多彩的当代世界艺术景观,我们会觉得只有以继承借鉴创新、多元与包容的精神,创造具有时代性的中国美术,才能无愧于历史和未来,把我们创造的当代中国美术汇入世界文化史长河。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