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名画指的是就作品的品质来说比较优秀乃至非常优秀的画作,不是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相应地位的名作。尽管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优秀的作品几乎都出自优秀的艺术家之手,但这也是“通常情况下”,并不是绝对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不一定名家的画就是好画,也不一定不是名家的画就是不好的画。殊不知名家亦是从无名到有名的,而且名家常常画出不好甚至很差的画,尤其是那些为了应酬,或者在流水线上完成的作品。
诚然,在世人的观念里,名家的画就是好画;这一根深蒂固的认知对后世鉴赏一些“佚名”的作品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尤其在收藏家那里,他们往往在利益的驱使下张冠李戴,即把一些风格相近或高仿的“佚名”作品冠名于某一“名家”,并从中捞取名利。甚至有一些收藏者和商人,把作品上原作者的名号通过各种手段涂抹乃至清除,再填写上某某名家之名款。这样一来,一幅“无名”的作品,因为被改了名款,说成是某某名家的作品,自然便增值了不少,如此所带来的利益是非常可观的。在今天的收藏家那里,这种情况不也很多见吗?明代鉴赏家曹昭曾这样说过:“无名人画有甚佳者。今人无名命为有名,不可胜数,如见牛即戴嵩,见马即韩幹,尤为可笑。”
不独以牟利为目的的收藏家有如此之“要求”,即便是普通人,一旦手中有一幅作品,往往会问身边的人,这个人有名吗?他的作品值钱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更关心的是作品的价格,而不是作品的价值,或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这折射出一种奇怪的现象:在收藏作品之前,收藏家往往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即名家的画就是好画。在大多数情况下,收藏家“收藏”的不是名(好的)画,而是名家的画——不管画得好还是不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名人书画收藏者亦是趋之若鹜的,大家不妨翻翻这些年的新闻和拍卖记录,便可知之。
在当下,不管是名家还是名人,也的确是有其“名”的。有加入各种组织谋得一官半职而扬其“名”的,有拉帮结派占山为王而扬其“名”的,有通过各种宣传炒作而扬其“名”的……总之,为图个“名”见孔便钻,可谓使尽浑身解数。试图把“人名”变成“名人”者,究其原因,还是逃不出名利二字。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本来成立各级各类艺术团体的目的是为有共同爱好者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以促进艺术的发展,但这个“平台”亦为某些人攫取名利提供了诸多便利。君不见某协会主席在任时,其作品高达到几千上万元一平尺,卸任时降到几百元一平尺亦无人问津,令人不胜唏嘘。
或许是收藏者欣赏水平普遍较低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收藏作品时不得不先看艺术家的名气和背景,而不是作品本身是否值得收藏。由此也带来了一个负面的影响:艺术家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好卖,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名气,又如何能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呢。反过来看,人一旦出了名,自然受到追捧,鲜花掌声多了,应酬也多了,便可能心高气傲飘飘然起来,又如何能静下心研习艺事呢?
一般说来(以当下的情况论),收藏家未必敢称自己为鉴赏家,但鉴赏的知识还是要有的,况且真正的收藏家往往亦是该收藏领域的玩家。因此,收藏家应该是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和知识视野的。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篇中强调:“有收藏而未能鉴识,鉴识而不善阅玩者,阅玩而不能装褫,装褫而殊无铨次者,此皆好事者之病也。”
艺术家到底是为名利而创作还是为艺术而创作?收藏家是为名利而收藏还是为艺术而收藏?皆深藏着深刻的心理因素。当然,说到底是价值观的问题。但是,如果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而采取非正当手段,如弄虚作假,则不仅是职业道德问题,甚至涉及到是否违法的问题了。正如启功先生所说的:“余常遇观古画者,于无款之作,每相问‘这到底是谁画的?’因悟失名书画之一一妄添名款者,皆为应此辈之需耳。”正应了那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公益广告语。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