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
研讨会现场
科技推动材料的多元,构织起异彩纷呈的图像语言,拓展了人类的思维力量,想象力的边界是好奇心的起点。11月16日,“2019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纹样之文化解读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水岸山居会议室举行。
纹样作为视觉基像,微妙地调整着生活场景。视象和心灵达成映射与共生,技术与材料孕育闪动生命能量。自2010年10月以来,杭州市政府与中国美术学院携手举办的以纹样、文化传播和解读为核心的创意大赛,以及设计师邀请展等活动已经历了10年,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本届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主题为“融合视象”,旨在探讨纹样、材料、科技之间的关系,强调纹样设计的原创性、时尚性、综合性和跨界性,希望在创新中涌现出对 材料和视觉图像的多维表达。
大赛共评出最佳概念创意奖1项、最佳材料创意奖1项、最佳应用奖3项、优秀奖10项。广西艺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所院校获得集体组织奖。颁奖典礼上,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分别做了精彩致辞。当天举办的研讨会更是邀请到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设计师前来交流,深度探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探索新的材料语言和形式语言。
科技与艺术交锋
在研讨会上,吴海燕做了题为《艺术与科技》的演讲。她的发言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图案的泛化、同质化与审美疲劳;二是艺术创意源头与价值;三是学脉与学术的关系。她说:“东方人独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智巧造物,在心脑眼手的共鸣、共进、共融、共创中形成中国艺术的高度,造就无数艺术生命中的光辉成就,唯有经典的图案才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和传承力。”
浙江大学教授应放天以风格迁移与图像设计为中心展开演讲,阐述了人工智能与图案生成算法的关系,介绍了通过作用力和形态算法来制作独一无二的图案。在《应对社会“泛”图案现象,反思艺术创意的价值》的讲话中,他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创造一些新的骨骼、新的玩法;应该思考如何为人民设计,如何进行大规模的先进制造。
东京造型艺术大学教授Goto Daijiu(后藤大树)的主题演讲《设计的留白》发人深省。他认为历史上,染色的留白,是从日本传统蜡染传承下来的,实际上是在尝试如何把面料自身色彩和纤维特质保留下来。对于留白而言,白色是核心要素,是美的重要体现。通过色彩的黑白交错表现出的画面,体现一种有和无之间的关系,在有形和无形之间留下一个“白空间”。比如,摩尔纹就是一种幻视错觉,可以利用它生成非常生动的空间。同时他还强调要坚持设计的初心,鼓励同学们不要害怕失败,对自己国度的地域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弗洛伦萨设计双年展策展人Gabriele Goretti(加布里埃莱·戈雷蒂)的发言《先进的手工艺在时尚设计中的隐性价值》兼具了时尚灵动的特质,主要探讨当下如何保持时尚制造与传统工艺之间的有效共生与发展。他认为时尚生产和设计生产涉及全球的价值链,同样的产品在世界不同的地区会产生不同的效应。艺术是工匠位于某个特定地方,磨练精神与气场的一种价值体现。他说:“如果我们要描述今天的艺术如何在供应链中‘工作’,就必须谈论工匠能否将创新和技术融入到工艺价值中。机器就像一个支撑物,并不会取代手艺人的价值。”
欧洲纺织协会会长Lala de Dios(拉拉·德·迪奥斯)分享了《纺织设计的主流趋势》,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得大家大饱眼福。她介绍了欧洲当下众多新锐纺织品设计师的作品,他们的设计灵感多来源于自然,用自身的细腻感受去诠释自然,丰富的样式让我们感受到了纺织品艺术的独特魅力。她提出要坚持本土文化,把创新理念与本土元素相结合,创作多样化的设计形态,重新阐释文化的独特性与纯粹性。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艺术学院教授Louise Adkins(路易丝·阿德金斯)带来了引人入胜的《思维磨坊》。他从为什么要思考纺织品和材料创新,以及如何产生概念想法切入主题,引发对物质性和材料文化的思考,并集中讨论了纺织品、数字和新媒体技术的联系。以《心灵的风车》为案例,展现数字夜视技术与纺织品、服装结合的另类叙事,创造出一种模式、姿态和动作,这些都是对裸体手势运动与服装之间关系的创新解读。他举了一些例子,当人们面对传统事物与时兴数字技术结合时,会产生不同观点与微妙感受。
从事丝网印刷19余年的Daniel Henry(丹尼尔·亨利),对图案纹理和织物手感极富兴趣。作为其工作室创始人的丹尼尔发表了题为《少即是多:图案设计的极简主义》的演讲。他认为好的图案是在织物上有特殊体验,在数字打印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主要是看谁能把控好质感——不仅是触觉上的,还有视觉质感。他说:“一个美丽的图案如果没有很好地应用于纺织品,它就不是美丽的。”他还给观众展示了大量工作室研发的面料样品,更加形象地说明了纺织品质感与纹理的重要性;同时,提出设计师要坚持自己,保留住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点,不与他人趋同。
纹样创意折射传统意蕴
相较于研讨会的学术性,观众们更可在“2019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上,一览国际纹样创意设计的无限魅力,引导观者用新的视角和思维去感受传统文化及传统图案。
在悠久的中国刺绣历史进程中,画绣是刺绣与绘画结合的特殊艺术产物,它包涵着极高的艺术欣赏性。画与绣自古以来同根同源、艺术形式共通,师传统而创新意,从题材、材料、针法、形式四个方面,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创新可能。传统画绣之于现代,很大程度上是题材的拓展、材料的开发、针法的创新与形式的突破这四个方向的嬗变。“绘绣结合、亦绘亦绣、绘绣参半、透露绣地、纯欣赏性”的画绣特征可以作为现代创作语言或者承载作者理念的表现媒介点。
最佳概念创意奖获得者谢美华有感而发,在其作品《绣嗅》中就淋漓精致地体验了这一传统文化内涵。“我在题材,绣线、绣地材料方面尝试了创新突破,针法方面‘老针新用’,形式方面绘绣结合、艺术跨界,进行大量‘绘绣结合’模式的创新实践,作品具有较大的颠覆性,将绣绷扩展至绣置,走向偏艺术装置的道路。”
纹样不仅仅源于自然,亦源于生活,本次大展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将持续至11月28日,大家不妨前往美术馆,细细品味纹样创意设计的独特魅力。(周倩)
谢美华 绣嗅 最佳概念创意奖
赖姝晔 指引你回家 最佳应用奖
吴梦涵 记忆织带 最佳材料创意奖
杨宇 乡愁 最佳应用奖
郭峰乔 迷城 最佳应用奖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