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熠彩千年——大同地区墓葬壁画》一书是对大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墓室壁画的发展概貌、历史价值及艺术成就的首次系统展示,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其部分章节内容。
东风里辽代壁画墓起居图
壁画艺术是中国美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及今,源远流长。墓葬壁画作为中国壁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描绘了真实的历史,填补了技艺的空白。从现有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可以推断,墓葬壁画出现于西汉早期,到西汉晚期渐兴。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佛道兴起,外来文明传入,墓葬壁画在保持汉代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取得了重大发展,卤薄仪仗图、狩猎宴饮图和格式化墓主画像成为主流,隐逸题材开始出现。至隋唐五代,经济发达,思想活跃,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更是展现了其繁荣之态,墓葬壁画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其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出行仪仗、山水花鸟、仕女等题材大为流行,绘画技艺不断精进。两宋时期,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文化形态呈现平民化倾向,墓葬壁画内容多涉及日常生活习尚和封建迷信思想。辽、金、元三代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在学习吸收中原先进文化的同时亦保留了其自身的民族特色。辽代墓葬壁画不仅承继了唐、五代的部分传统,同时吸收宋代的某些风格,而且更表现出自身的特色,狩猎游牧和起居宴饮场景较多出现。金代墓葬壁画部分承袭辽代因素,同时也包含宋代墓葬壁画中“开芳宴”的表现形式。元代受统治阶级丧葬观念的影响,墓葬壁画艺术的发展走向了尾声,壁画题材沿袭了辽金和两宋时期的风格,同时受社会环境影响出现了新兴的隐逸图和山水图。
辽代周家店纸箱厂壁画墓南壁收财帛图
根据已发表资料,大同地区壁画墓葬涉及的时代主要为北魏、辽、金、元四个时期。北魏时期定都平城(大同),历经百年经营,平城成为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墓室壁画艺术空前发展。辽、金、元三代分别将大同作为西京,经济、文化领域欣欣向荣,墓室壁画的发展迎来又一高峰。
沙岭M7北魏壁画墓墓主夫妇图
北魏,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王朝。他们源于大鲜卑山,从嘎仙洞走出一路南迁,雄峙塞北草原,肇建魏于盛乐,398年,道武帝拓跋珪由盛乐迁都平城,北魏进入崭新的平城时代,至孝文帝迁洛的近百年间,北地各民族汇聚平城,鲜汉杂居,在三至六世纪的北中国演绎着他们民族融合的历史篇章。平城由一座边塞重镇成为人口百万的国际大都市,她见证了一个时代,容纳了数个民族,汇聚了多元文化,也遗留了大批珍贵的遗址、遗迹和墓葬。
仝家湾M9北魏壁画墓狩猎图
平城地区北魏墓葬主要分布于大同城东及城南,其中已发掘带有图像资料的墓葬数座。墓葬图像以绘制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墓室壁画,墓室壁画通常在地仗层上以红线起稿,然后用黑线勾勒定型,最后进行填色渲染,个别图案直接单色绘制;另一种为葬具图像,包括石椁彩绘及漆棺画像,石椁彩绘一般直接在石壁上绘制,而漆棺画像则是先给棺板上漆、再绘图案。本书涉及到的带有图像资料的墓葬有5座:沙岭北魏壁画墓(M7)、仝家湾北魏壁画墓(M9)、云波里路北魏壁画墓、智家堡北魏石椁壁画墓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
文瀛路北魏壁画墓胡人牵驼及力士图
北魏墓葬图像题材可分为世俗生活、精神世界、镇墓辟邪和装饰图案四类,具体内容包含:墓主宴饮图、仪卫出行图、露天宴乐图、生活劳作图、狩猎图、乐舞杂戏图、胡商图、武士图、伏羲女娲图、神兽祥瑞图及装饰性图像。墓室正壁通常绘有墓主宴饮形象,左右两壁多为狩猎出行和生活劳作场景,甬道处多绘镇墓武士及异兽形象。图像内容及风格上包含了东北三燕文化、高句丽文化因素,河西魏晋时期因素,中原十六国时期汉晋传统文化因素和外域因素。整体来看,北魏平城墓葬图像秉承汉魏壁画的传统,又吸收了同时期东北地区、河西地区及南朝墓葬壁画的文化因素,同时又融合了西方外来文化,在融会贯通后独具特色。这些北魏墓葬图像,极具艺术价值、考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填补了中国古代绘画史的一段空白,表现了北朝民族融合的特色,为我们了解北魏社会增添了新渠道。
辽,是我国北方地区以契丹民族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政权。契丹世属东胡系统,世代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一带。916年,契丹跌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国家政权。辽政权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938年,攫取了燕云十六州,其版图扩至今天的北京地区、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一带。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治大同府,从此确立西京大同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
辽代许从赟壁画墓门吏图
辽代西京辖区内的大同、宣化等地区至今发现的辽代壁画墓,是长城以南地区壁画墓发现的主要区域之一。大同地区已发掘的辽代壁画墓以圆形单室砖墓居多,坐北朝南,一般都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个部分组成。本书涉及到的壁画墓葬有7座:许从赟夫妇壁画墓、周家店纸箱厂壁画墓、卧虎湾4、5、6号墓、糕点厂壁画墓和东风里壁画墓。
辽代许从赟夫妇壁画墓西壁影作门楼
周家店纸箱厂辽代壁画墓待客图(摹本)
该地区辽代壁画墓大多为汉人墓葬,壁画多绘于四壁及顶部,通常先用红褐色粘泥或草拌泥抹打底,然后抹白灰一层,在白灰上以墨线勾出轮廓, 并涂彩作画。壁画内容丰富,多沿袭晚唐时期墓室“宅院化”的装饰题材,具体有出行场景、花卉围屏、门侍图、散乐场景、生活场景等。综合墓葬纪年资料,本书涉及的壁画墓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辽穆宗到辽兴宗时期(951—1055年),代表为许从赟夫妇壁画墓(982年)、周家店纸箱厂壁画墓;第二期为辽晚期,其代表为卧虎湾6号墓(1083年)。
早期辽墓壁画布局通常为三层结构,上层穹窿顶及四周,图像内容为天象图、星宿图;中层位于穹窿顶下的立壁上端,为彩绘仿木梁架结构等;下层一般为以朱色影作立柱分开的独立人物画面,主要表现庭院内景。晚期辽墓壁画图像发生改变,墓顶一般绘有日、月、星球、云气及富有象征意义的三足金乌、桂树、玉兔等;北壁改绘以“湖石花卉”为装饰的折屏,折屏属三扇居多,后增至五扇或者六扇,屏之上方垂以帷幔,两侧各立一侍者;西壁大体是描述车、马出游的庭外场面;而东壁则为宅内日常生活用具的题材。壁画图像场景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人物特征主要为汉人形象,也有契丹人形象,反映出长城以南的农耕文化为背景下的社会生活,也体现了在辽的长期统治下大同地区汉族文化与契丹文化的大融合。
东风里辽代壁画墓出行图
金,是由居住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女真作为一个民族的称谓,出现在五代、辽时期,但其历史渊源,可自隋唐时期的“靺鞨”、南北朝时的“勿吉”。唐武则天时,靺鞨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渤海国后,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部开始称女真。及辽灭渤海,女真遂自黑龙江中下游南迁至渤海故地,成为辽的附庸。势力迅速壮大的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于1117年建女真国,摆脱了辽的控制。1122年,女真改国号为“金”,后三年,灭辽朝,随后又于1127年灭北宋,形成了与南宋政权对峙的局面。金袭辽制,大同仍为西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郊云大M1金代壁画墓宴乐图
金代徐龟壁画墓宴乐图
大同地区已发掘的金代壁画墓多为长方形单室砖墓,墓向坐北朝南。本书涉及到的壁画墓葬共3座:大同市南郊云大M1、M2和徐龟墓。壁画以彩绘为主,空间布局较为规律,墓室顶部绘星宿或花卉图像;墓室四角多用墨线或彩绘表现仿木构件;北壁上部多绘帷幔、下部左右各有一名侍者,不见墓主形象;东西壁主要表现日常生活场景,通常以备茶、侍酒、宴乐图居多;部分墓葬甬道两壁绘有车马出行图。大同金代壁画墓从壁画题材和布局形式来看,明显与大同地区辽代壁画墓具有承袭关系,而散乐侍酒的形象则是受到宋墓中流行的“开芳宴”题材影响。本书提及的三座墓均为汉人墓,相比较而言虽然也有女真服饰的表现,但更突出的则是地域性和家族性的影响。
金代徐龟墓墓顶星宿图
元代冯道真壁画墓道童奉茶图
元,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蒙古族所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王朝。1206年,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开创大蒙古国,自称成吉思汗。随后,经过了连续不断的讨伐、征伐,先后灭了西夏和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并且还通过西征,占领了中亚广大地区和今俄罗斯的部分疆域,征服的范围及今天的波兰、匈牙利等地。至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即可汗位,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1276年,又灭了南宋,到1279年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元初,蒙古政权沿袭了辽金时期大同作为西京的建制,至1288年才由西京路改为大同路。此时,大同路是通往大都、俄罗斯和西亚各国的交通枢纽,是当时著名的都市之一。
1992年齿轮厂元代壁画墓备茶图
大同地区元代壁画墓多为单室砖墓,坐北朝南,墓室平面呈方形。本书涉及到的元代壁画墓共3座:冯道真墓、1986年齿轮厂壁画墓和1992年齿轮厂壁画墓。墓室的四壁及顶部通常绘有壁画,壁画制作方法为在砖墙上先抹褐色粘泥,其上再抹白灰,将白灰面打磨光滑,然后在白灰面上绘制墨色壁画,局部图像有点彩。墓室顶部有表示祥瑞的云鹤图;壁面近顶部处有砖砌或直接用墨线表现的仿木结构;四壁内容主要为奉酒侍茶图和山水人物图。其中奉酒侍茶图主要采用墨线勾勒的手法,题材上承自宋金时期,以两组人物分别表示备茶献酒,体现出墓主人日常生活的奢华;而山水人物图多以屏风画的形式出现,其中多包含隐逸及宗教因素,或受当时社会环境所影响,主要表现墓主人的志向及宗教观。
1986年齿轮厂元代壁画墓赏莲图
纵观大同地区北魏、辽、金、元时期的墓葬壁画既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各自少数民族的特点与传统,又吸收、融合了汉族的风尚和文化。大同地区出土的这批壁画资料,作为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的典范,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壁画艺术内容。
1986年齿轮厂元代壁画墓山居图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