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2
据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10815万件/套,而其中禁止出国文物的数量只有195件/套。然而就在这么低的概率之下,相比青铜、陶瓷、书画这些大类显得有些不起眼的印章,竟然也硬生生“挤占”了3个名额(2013年公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打遍印章界无敌手的前三名是何方神圣?相信各位看完这3枚印章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就应该知道了!
一、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
▲“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长12.4厘米、宽12.1厘米、高11.4厘米,重3.27千克,西藏博物馆藏
“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就是元朝皇帝赐给国师的玉印,它最大的意义就是:标志着西藏正式纳入中国行政版图。这枚“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为青玉质地,印钮是一对精雕细刻的卧龙,而印文是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创制的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
大家都知道,元朝时的蒙古铁骑很厉害,几乎用武力征服了半个地球,但在面对西藏时却罕见地采取了和平统一的方式。
▲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
当时领导西藏的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拳头没有人家硬,在面对凶悍的蒙古铁骑时,萨迦派很明智地选择了归顺。1247年,萨迦派的首领还千里迢迢赶到甘肃,会见了当时蒙古汗国的太子表达归顺之意。
▲元世祖忽必烈
之后忽必烈即位,在西藏设立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萨迦派的多位首领也先后被封为元朝的“帝师”和“国师”。
▲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
我们常说“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就是这句话最有力的证据!
二、滇王之印
▲“滇王之印”边长各2.4厘米,高2厘米,重90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据《史记》记载,2000多年前,在今天云南省境内有一个叫“滇(diān)”的国家。当时武力值爆棚的汉武帝兵临滇国,吃了败仗的滇王只能投降。之后,汉武帝赐给滇王一枚“滇王之印”。
1956年,考古学家在昆明滇池岸边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其中出土这枚闪烁着“土豪金光泽”的金印——“滇王之印”。印面呈正方形,上刻篆书“滇王之印”4个字,印钮是一条昂着脑袋、身体盘曲的蛇,不过雕刻手法简练又粗犷,蛇身上的鳞纹有蛇头那么大。
按照汉代的规定,臣服国国王的金印印纽一般用蛇、骆驼等造型,太子和诸侯王则用龟钮。“滇王之印”与汉代金印的规制,和《史记》的记载完全符合,不仅证明了《史记》记载的准确性,更是古滇国存在的有力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印章上的“王”字,它中间的一横是靠上的,古时候的“王”字就是这样写的,如果把中间的横写在正当中的话,在古代就不念“王”了,而是念“玉”。
三、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吕后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皇后之玺”自然是吕雉身份的象征。这枚“皇后之玺”为新疆和田羊脂玉质地,玉石上雕刻的是一只螭虎,造型生动,玉石上雕刻着“皇后之玺”四个篆体字,玺文字体规整大气,雕琢技法娴熟。
公元前180年,铁腕儿的吕后病死后,她的“皇后之玺”亦随她一起埋入汉高主刘邦的长陵。204年后,赤眉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盗掘吕后墓,兵荒马乱之中,“皇后之玺”遗落在刘邦与吕后合葬的长陵园区附近。
1968年9月的一个下午,家住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的孔忠良下学之后,在回家的路边水渠边上,发现了这枚印章并带回了家。父亲孔祥发看后觉得这不是一件普通的玉石,便和儿子将这枚小石头送到陕西省博物馆(现在的碑林博物馆)。
经专家鉴定,正是西汉吕后的“皇后之玺”,价值连城!此后,“皇后之玺”便存放在陕西省博物馆,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改建后,“皇后之玺”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