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汉升素描

2012-05-30

文章来源:
145次浏览
 

 
    井汉升很朴素,也很平常。他走在大街上,一眨眼的功夫,就会消失在人海中,不见踪影。他很和蔼,脸上永远镶嵌着微笑和热情。如果是你和他初次见面者,你永远感觉不到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就是一省的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的实力派画家。他也很固执,尤其是在追求画技和画风的高品位上。他把自己一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绘画事业上,这就是记者所认识的大腕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井汉升。
 
    井汉升是地道的陕西人,一口原汁原味的家乡话说的不折不扣。但他的作品却具有浓烈的青藏气息,读他的画,你会感到他是一位高原泥土养育出来的画家。
 
    井汉升的画家经历,倒是有一点传奇色彩。他这样独白到:“我出生于农村却没有当过农民,我进了美术学院却没有成为大学生,我在工厂三年却是接受再教育,我参军十几年手中握的却是笔杆子,我当编辑十多年,也为人做了不少的‘嫁衣’。我作画是我打心眼酷爱绘画艺术。如今,虽已过知天命之年,却还是一个‘业余’画家。”
 
    与井汉升的接触,我觉得真正赋予他艺术灵感和创作激情的,还是那段他深入草原牧区,深入基层生活的艰难岁月。其实,有时候一幅画,就是一篇日记。一幅长卷,就是一个画家的人生轨迹。读井汉升的画,就能真切的感受到这—点。1970年,井汉升入伍来到了青海,面对青藏高原,他马上就被这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朴实善良的高原人所感染,于是他把自己对高原的生活理解经过艺术的感悟,长久的构思,终于巧妙的融铸于笔端,创作出了洋溢着青藏高原生命活力的油画《戈壁之晨》、《草原盛夏》、《青海湖畔》、《雪山牧场》等多幅作品。这些作品恰好反映的他这一时期的生活片段。他的这些作品的犀利之处,就是善于利用不同的色调变化,反复渲染凝滞中的动势,黑暗中的光明,力求突出高原放牧人对新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比如《戈壁之晨》中驼背上凝视井架的牧民的眼神,《草原盛夏》中那藏族妇女欢快而沉重的背负,《青海湖畔》中那滚动的牦牛和牧人,以及《雪山牧场》中那原始的生活图景,在他的笔墨下都被刻画的淋漓尽致。这些作品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再现,它更倾注了画家对青藏高原深切的热爱和对高原人深情的赞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青藏高原宽阔的胸膛和厚重的土地,形成了井汉升人与景水乳交融,画面朴实厚重,线条直率坦诚,表现力丰富,色彩语言强烈的绘画风格。
 

 
    有人说,生活是艺术的土壤,情感是艺术的生命。这点在井汉升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管是以自然风光为描写对象的风景画,还是以革命题材为描绘对象的历史画,都能成为他抒发感情的载体。他说,艺术需要真诚,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井汉升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感情的作用,从来就没有冷漠的看待生活和事物。油画《老站长》是井汉升1973年创作的。它象读者展示了这样一副画面:满天风雪弥漫,那深深的脚印,弯弯的山路,远处的营房,似乎都已经凝固了,然而在山路的中央却站着一位于举马灯的老军人。厚厚的皮大衣被狂风掀起,飞雪围着他旋舞,但在他那厚厚的嘴唇上,依然闪动着微笑。一束从马灯中射出的光,照亮了大雪覆盖的山路。画面外也许是一个车队,或者是一个挣扎于迷途的单车。啊!老站长,此时此刻,你手举着一束多么可贵的光芒。读到这里使人强烈感受到作者激情的颤动。那时,他还在青海省军区电影队当放映员。为了创作这副画亲自多次前往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兵站写、生体验生活,精心构思,反复易稿,终于塑造了高原兵站一位老站长的光辉形象,被选入“全军美术作品展览”。
 
    井汉升热爱生活。他的老战友、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樊华在谈到油画《雏》的创作过程时感触颇深:“这幅油画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他创作这幅画时,我的女儿正三岁多,白白胖胖,很讨人喜欢。汉升兄来了灵感,他在画面中画了—个蹲着喂小鸡的可爱的小女孩,这小女孩的原形即我女儿。”《雏》描绘了一家普通农舍的一角。九只小鸡围着一个小孩,有一只只跳到了小孩伸出的手上,快活地瞅着女孩的笑脸,距女孩一步之外的母鸡,静静地看着女孩手上的小鸡,那专注的神态,令人深深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童年的美好,母爱的伟大。这幅画参加第二界全国青年美展后,被多家媒体转载。再比如《秋菊》这件作品,它的母题是一组静物,却不属于那种为营造情调而特意安排出来的,是连队士兵用废弃的脸盆栽种的菊花,背景是屋和门的一角。也许是爱美而绝无奢华的纯粹打动了他,也许是从这平淡而随遇而安的生命形式自现了艺术性格。他紧紧抓住了这一刻的光辉,每一个笔触都显得那样的欣喜,那样的紧张,那样的稚拙,又是那么的浪漫……从那个久远的年代,就在这心灵和土地之间的方寸之地,记录了他的感情生活,也留守了未被文化专制剥夺的艺术真实。
 
    井汉升的画还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这与他青藏高原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1971年夏天,刚到青海不久的井汉升第一次去塔尔寺时,那气势恢弘的寺庙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在自己出版的《书画情缘》中这样描述到:“覆盖着琉金铜瓦物顶的大金瓦殿,屋脊上大小不同形态的经幢法轮,同中有异如来塔,生动传神的佛像造型,玲珑剔透的砖木雕刻,流金溢彩的器物装饰,无不出神入化,令人折服,而享有盛誉的塔尔寺‘艺术三绝’酥油花、堆绣和壁画,更是藏传佛教艺术的精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艺苑中瑰宝奇葩。”塔尔寺的恢弘震撼了他。随后,在1979年的春天,他又专程到塔尔寺写生作画,在湟中县住了数日,画了一批油画写生和速写。
 

 
    他对记者说:“那时,高原的春天,依然寒冷。画大金瓦殿时,冻的手关节发硬,油画色用笔调不开,后来用刮刀调色画完,反而别有一番特色。每当回想起作此画的情景,心都往一起缩。此行之后,创作了油画《转经者》、木刻《风雪塔尔寺》。油画还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西部油画展’,并被收藏。”油画《转经者》是画家体验生活的成果,他描写了一位藏族老妇一头白发,满脸皱纹,眼神忧郁,用干枯的手握着急速旋转的经盘,以示拜佛者的虔诚。那雕有龙风的大柱支撑着的佛殿,给人一种沉重受压之感。读者从这里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世界的缩影。人类多么需要自身的解放,而这解放又是多么的艰难。《转经者》给人留下的思索是严峻而深刻的。
 
    然而,井汉升对艺术的追求却没有一丝平民化。他说:“我的绘画作品绝大多数是油画形式,属西方的艺术观点,而我现在又注重了中国的传统书画之道。这两点体现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认为并不矛盾。我想,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我。在年轻的时候,由于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以及从翻阅的画册中看到世界上那些油画名作,使我为之倾倒,觉得油画就是表现力强,从透视造型、光色的运用也显得科学,所以,创作的油画作品就多。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变,知识面的拓宽,年龄的增长,又喜欢上了中国传统形式的书画,这也是一种必然。”艺术需要个性,自我不是一个空乏的概念,它是人的个性、气质、修养、经历的有机复合体。井汉升在不断地提高油画技能,面对当今世界绘画的发展变异,吸取有益营养的同时,不忘本土文化中有生命的各种因素的滋养,学习书法,涉猎文学、民间艺术、工艺构成等等,增强底气。他的小幅油画写生就是他追求自我,探求适合自己个性的绘画语言,用形和色思考,用心灵塑造,用感情建构,从审美高度处理画面造型与色彩的一批成果。作品朴实无华,犹如涓涓清流,随势流淌。
 
    艰苦不懈的艺术追求,使井汉升在艺术上硕果累累。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油画《枣园春晓》、《延河战马》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高原古城红旗飘》、《塔尔寺节日印象》两幅作品被青海省博物馆收藏,油画《转经者》、《草原盛夏》、《雪山牧场》在新加坡参加“中国西部油画展”后被收藏,油画《边塞?马》被青海省美术家协会收藏,木刻作品《风雪塔尔寺》被神州版画博物馆收藏。
 
    如今,他的各种桂冠也沓至而来,担任的头衔也越来越多,画的价格也在飙升。可是,绘画的道路是艰辛的。美丽的光环下必定埋藏着辛酸的故事,甚至生命的代价。井汉升参加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的作品《青海湖畔》就发生过一个凄惨的故事。这幅作品的创作,差点让他成了青海湖之鬼。1979年夏天,他和西安美术学院的张惠民老师到青海湖北岸作油画写生。一天,他们在湖边遇见了一个名叫罗布藏次成的藏族青年,那青年英俊潇洒,井汉升便为他画了—幅速写像。随后,他就与张老师继续沿湖畔前行。青海湖边有很多流入湖中的河流,难以跨越。有一位好心的藏民,把他用做在湖里下网的两身长筒皮衣让他们穿着。当他们走出几百米处,在沼泽中腿就很难拔出,全身不停地向泥泞中下陷!在旷野,四周呼救无援,只有靠自己!他马上用油画箱向前支撑着,斜着身子减小压力。他刚挣扎出来,张惠民老师又喊他去拉他。他回头一看,张老师的下半身已经陷入泥中,面色苍白。他赶紧用油画箱支着,跪着把张老师—点一点从泥泞中拖了出来。好险啊,这次差点丢了性命!这时,他竞忘记了刚才的事情,居然还画了一张速写,并记之:青海湖畔一次难忘的行程。这便是油画《青海湖畔》的问世。谈起这件事的经历,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画画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是在高原上更是艰辛。”
 
    井汉升很少卖画,所以他现在依然很贫穷。199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个人画集,这个小册子至今还没有收回成本。由于印刷厂“逼债”,实在没有办法,他向亲戚借了两万元,才算还清了印刷厂的欠款,但是,他说他却很富有。他对记者说:“人富有两种。一种是金钱富有,一种是精神富有。不重视文化建设,缺乏精神文明的社会,即使金钱再多,可以说是贫穷的社会。因为,文史哲是民族的灵魂所在,忽视文史哲的民族是贫困的民族。所以,这样以来,我就感到自己很‘富有’了!”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画家井汉升。(本文作者   王武  )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祁海峰
祁海峰

祁海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理事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河北省

 1件作品 320热度

梁占岩
梁占岩

每每赏读到梁占岩先生的画作,我总能感受到隔着时空吹来的魏晋之风,笔笔生发

 1件作品 975热度

满维起
满维起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诗句)。我们今天再来讨论满维起

 4件作品 4026热度

张复兴
张复兴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家“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张

 6件作品 5143热度

李明久
李明久

“学写山石,必多游大山,搜寻生石,按形求法,触目会心……故曰神而明之,存

 4件作品 3959热度

范扬
范扬

南朝宗炳论画曰:“澄怀味象”,又说:“含道映物”。静穆澄观和生命活泼是万

 9件作品 6120热度

白云乡
白云乡

赏读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白云乡先生笔下的山水画作《山川气象》《清朗乾坤》(成

 8件作品 7545热度

马刚
马刚

“情之所到,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王夫之《古诗评选》),作诗

 2件作品 2405热度

最新文章

墨彩相彰 隽逸明丽——陕西女画家徐鸿延山水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墨彩相彰 隽逸明丽——陕西女画家徐鸿延山水画作(《西部成功书

清人唐岱的《绘事发微》中说:“水墨虽妙,只写得山水精神,本质难于辨别。四

2024-09-20

雄浑苍莽  博大神奇——青海美协理事张海鸿山水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赏

雄浑苍莽 博大神奇——青海美协理事张海鸿山水画(《西部成功

张海鸿持续数十年遍访祖国名山大川,及青海境内祁连、赤岭、阿尼玛卿、昆仑、

2024-09-20

油彩中的家园 光影里的乡愁——山西省油画学会副主席郭永文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刊载)赏读

油彩中的家园 光影里的乡愁——山西省油画学会副主席郭永文作品

乡土,对一个画家而言无疑是最熟悉、最爱好,也是最值得表现的、讴歌的题材。

2024-09-19

禅境入画 性灵飘逸——青岛著名画家张京城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禅境入画 性灵飘逸——青岛著名画家张京城先生画作(《西部成功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澄澈、静穆的体物观照,为其意境创造的始基;以飞跃、灵动

2024-09-18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兰州召开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兰州召开

2024年9月13日下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兰州召

2024-09-14

丹青为引共邀月——成功美术馆喜迎中秋甲辰馆藏名家特展

丹青为引共邀月——成功美术馆喜迎中秋甲辰馆藏名家特展

“丹青为引共邀月”。甲辰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成功

2024-09-13

大笔酣畅 开合洒脱——《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余涛作品赏析

大笔酣畅 开合洒脱——《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余涛

余涛先生的这幅《露浥清韵》,用笔落墨酣畅而简括,茎枝纵横而开张,或铺笔抟

2024-09-13

大写师造化 文气得心源——《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刘继红先生花鸟画赏读

大写师造化 文气得心源——《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刘继红先生花

评论家贾德江曾以 《洗出徐熙落墨花》来品味刘继红大写意花鸟画,其中说

2024-09-13

 著名画家王骁勇先生当选新一届甘肃省美协主席   白恩平、包少茂等当选为副主席

著名画家王骁勇先生当选新一届甘肃省美协主席 白恩平、包

成功美术馆馆藏佳作画家王骁勇先生当选为新一届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白恩平

2024-09-11

高山流水 韵味绵长——滨州画院名誉院长李玉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赏

高山流水 韵味绵长——滨州画院名誉院长李玉泉作品(《西部成功

李玉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兼善,他的每幅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巧妙的构图

2024-09-11

笔契高原 祁连秋深——《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海美协理事张建青先生作品赏析

笔契高原 祁连秋深——《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海美协理事张建

张建青先生的这幅《高原秋韵》,从笔墨、造景上来看,都是十分贴合其所面对的

2024-09-11

惟恍惟惚 斑斓其象——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惟恍惟惚 斑斓其象——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先生作品(《西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语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