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思考汉字与书法命运的人

2013-03-22

文章来源:
523次浏览

 

 

 释文:作字行文 文以载道 以书焕采 切时如需   采访/杨江瀚   整理/杨艳丽

  一个人思考的境界往往与他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视野胸襟息息相关。我们判断一个人社会价值的直接方法是其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而贡献有微渺、闳大之分,有于人、于公之别。人的思想境界往往决定了其为社会所作出贡献的层次与高度。当很多书画家将视野盯在自我润格涨幅的时候,有一位老人却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中国书法命运之上,他就是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石欣然接受了《收藏投资导刊》社长杨江瀚的独家专访。

  人们对欧阳中石的名字早已熟知,因为他在书画界、教育界享有德高望重的地位与声誉。不过人们对他的了解,更多是通过他雄浑恣肆的书法艺术作品和他作为教育家的身份,我们所不太熟知的,恰恰是最为欧阳中石所珍视的,其具实用功效的“书法”发展传承的未来之路。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汉字书写更是绝无仅有的高超技艺。中国书法不仅是线条与空间的艺术,更具有“表音”与“表意”的功能,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体,并承载着千年的文化意蕴。当很多人还在怀疑,在如今智能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里书法的实用功能时,书学大家欧阳中石举起了自己鲜明的旗帜——“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

  这十六个字是欧阳中石对中国书法最独特而全面的诠释:作字是为了行文,行文是为了载道,电脑碑刻也都可以载道,为什么还要书法?因为书法能使“文以载道”的“文”焕发出更好的光彩,书法还应追随时代,为时代服务,做到“切时如需”。

  欧阳中石先生谈到:“中国的汉字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汉字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科学的结晶、艺术的结晶。语言是人类交流最直接、最便利的方式,但语言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西方国家的文字记录的是声音,而声音与客观事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但中国的汉字恰恰是对事物形象化的描述,即使先民们不一定可以读出声音,但它的意思却可以完全明白。从这一点上说,中国的汉字是中华儿女向世界送上的一份厚礼。”

  欧阳中石先生说:“常有人这样看,‘电脑的发展对汉字的使用是一个冲击’。我并不这样看,我认为是一个推动。因为它找到了将汉字快速实践的办法,应该说很好,但是它代替了人们书写的过程,这就有它负面的影响。其实,最根本的还是‘书写’,我们相信,‘书写’不发展,电脑文字输入的下一步发展也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书写’的发展会推动电脑录入系统的研发向前发展。中国的汉字除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之外,更具科学性,这也是我极力要向世人所推崇的重要理念。”

  欧阳中石先生又为我们举了一个简洁的例子:“汉字共有二百多个部首,每个部首都代表着一个类属、一定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表达无数个字的含义:一个‘析’字,左边一个‘木’字旁,代表着‘树’的含义。右边是一个‘斤’字,‘斤’字的本意是斧头,用斧子将木头劈开就有‘分析’的含义。掌握了这个方法便可以快速地了解一大群、一大片字的含义。通常人们认为中国汉字很难学,其实是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汉字组合的规律,而现在正是应该组织专家对这一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梳理的时候。”他还说:“中国的汉字不光受到国人的喜爱,很多外国朋友也有迫切的学习愿望,希望我们能提供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达成共识,将汉字作为世界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手段。”

  欧阳中石先生作为当今书家却极其谦和、可敬。他常对人说:“你们不要叫我‘书法家’,我其实就是个‘教书匠’。我还有个十六字的自我总结——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而我们认为,恰恰是这十六个字的自我评价道出了欧阳中石成功的经验。

  所谓“少无大志”,是说他年少时并没有整日将“治国、平天下”挂在嘴边,而是脚踏实地研修着学问。“见异思迁、不务正业”说明他兴趣广泛,愿意投入精力去精研。正因为他对逻辑学、戏剧、书法、国学等诸多门类的兴趣,才促成了他渊博的学养。他投身名师,并且转益多师,并不囿于前人的藩篱,通过自己在多领域内的探讨研究,触类旁通,含英咀华,才成就他如今的高度。中国的文化历来是强调个人的全面修为,正如中国的书法,不仅仅是一门独特的技艺,更是个“由技近道”的综合艺术门类。“无家可归”正是一个至高的境界,是每一个艺术从业者向往的境界。个人艺术成就具有唯一性,不隶属于任何流派的大智慧,反而能够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当我们沉浸在中石先生朴实无华的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中时,不难感受到欧阳中石先生在耄耋之年仍孜孜于书法事业发展路途的那份担当与责任。我们看到他对于中国汉字、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信心与期望,看到书法走入校园、走入课堂后的欣慰喜悦之情,更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将祖国优秀文化推向大众、推向世界的那份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与自豪感。此时,我们或许会更多地了解到一个人完整的人生境界。中国汉字与中国书法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还有着巨大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挖掘与弘扬,欧阳中石先生在这一方面显然是位先行者。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468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321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777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98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3169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593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622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9060热度

最新文章

线舞立象 墨韵生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陈联喜先生作品赏析

线舞立象 墨韵生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陈联喜先

陈联喜先生的人物绘画创作,受到了黄胄、叶浅予等现代画坛先贤的影响,于之“

2025-07-17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2025-07-16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2025-07-16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2025-07-16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2025-07-16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2025-07-16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2025-07-16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在成功学校2010—2011 年度

2025-07-16

才情纵横 超凡脱俗——读陕西美协理事张杲先生的两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才情纵横 超凡脱俗——读陕西美协理事张杲先生的两幅画(《西部

张杲先生曾拜国画大师石鲁为师,随后又考入中央美院李苦禅工作室,师出名门的

2025-07-16

功底扎实 灵气十足——王志平先生人物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读后

功底扎实 灵气十足——王志平先生人物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一个热爱生活的艺术家,必定对客观世界有广泛而深刻的感受能力,感受自然的律

2025-07-15

笔动山有势 墨映雪精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张怀勇先生作品赏析

笔动山有势 墨映雪精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张怀

我们看画常常说,某某画“活”、某某画“死”。所谓画之“活”与“死”,是

2025-07-15

笔皴枯润 山野苍莽——《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商洛美协名誉主席葛伟先生作品赏析

笔皴枯润 山野苍莽——《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商洛美协名誉主席

“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