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面对艺术背对市场(图)

2012-09-14

文章来源:
627次浏览


图为冯骥才接受本报专访



  “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展览,9月9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众多文化名人前往助阵。前天,冯骥才接受了本报专访,他称要站在明天看现在,对文化保持先觉性。对于那些注重市场的年轻艺术工作者,冯骥才告诫说:“我特别希望对年轻人说一句话面对艺术,背对市场。”

  第一驾马车绘画

  举办画展答谢恩师

  北京画院美术馆最近迎来了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展。9日开展当天,现场人头攒动,不乏文化界名家,从中一眼就能望见1米9高的冯骥才。70岁的他慈祥地和每一位要求合影的观众拍照留念。9月16日,他将在现场签售最新出版的画传式图书《生命经纬》。

  这次展览是冯骥才在北京举办的第三次展览,有着特殊的意义,就是感谢恩师惠孝同。前天接受采访时,回忆起十几岁跟着恩师学画的场景,他像个小孩子一样纯真地笑了,“那时候我一放假就到老师位于王府井的家里住,老师家收藏了很多古画,我就临摹古画”。正是因为恩师是北京画院的画家,所以冯骥才选择在这里办画展。

  冯骥才指着展厅中最醒目的两幅画,一幅是恩师1959年创作的《湖山雾霭》;第二幅画是1964年冯骥才创作的《山居图》,由恩师题字。他说:“我把这两张画放在展览的最前面,第一幅是老师遗作,第二幅是老师对我的鼓励。”

  学绘画就像练京剧

  谈到绘画技巧时,冯骥才认真地说:“要练好基本功,没有别的捷径。研习中国画的基本功就像学京剧,学京剧要从小拜师学艺,光吊嗓门是唱不出好京剧的,唱不出字正腔圆。”

  冯骥才认为,一定要在研习基本功的基础上吸收新东西。新元素可以是西方的、现代的,可以是摄影或影视方面,“我对这点没有任何的自我约束”。他总结道:基本的中国画元素不变,不断吸收新东西,技巧再变也不会变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基本元素。

  冯骥才指出,一名好画家必须具备的第二点是修养,“唐代诗人杜牧说:‘功夫在诗外’,人生的历练、命运的跌宕、自身的修养都可能是写好一首诗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并不在诗里面,在诗外面,但它们是一首好诗表现的最基本元素。”

  劝告晚辈背对市场

  谈及现在的艺术圈,冯骥才劝告青年画家,不要着急追求市场效益,“人是为了看见自己的心灵才画画的”。在他看来,市场价格和画作价值并不对等。他以著名画家梵高为例说:“我去过梵高的故乡,看到他生前住的房子只有6平米。他最好的一幅画,在当时只能卖到3法郎。”冯骥才认为,市场上画卖得好的画家不一定画出非常好的作品。

  “鹰有时会飞得像鸡一样低,但是鸡永远不可能飞得比鹰高。”冯骥才幽默地说,市场规律并不等同于艺术规律,“我从来不看这个画家的画能卖多少钱,我只看他的画。只有投资者才看价格,也就是只有不懂画的人才看画的价格。”冯骥才把为了市场而去画画的行为称为“烹调艺术”,“我特别希望对年轻人说一句话:面对艺术,背对市场。”

  第二驾马车文学

  爱与恨是写作动力

  作为作家,冯骥才创作了《珍珠鸟》《挑山工》《花脸》等优秀作品,多篇文章被收入小学教材。“我到现在还在坚持写作,最大的动力就是热爱生活。”冯骥才坦言,人要懂得欣赏生活,并热爱生活,但一定要憎恨和这些东西相对的假、恶、丑,这些爱和恨就是他写作的动力。

  冯骥才直言非常羡慕如今那些十几岁就能出书的小作家,“我小时候也有文学梦,初中年代会偷偷地写诗集,画插图,但这些作品都在动荡中丢失了。”所以,他非常鼓励有梦想的年轻人,“对他们不要有太多的指责和要求,年轻人有喜好总比没有喜好来得好”。

  第三驾马车文化

  抢救大同圣地是责任

  冯骥才已经抢救了多处文化遗产,如今他在不遗余力地保护大同文化。他说:“每次到大同都是朝圣之旅,对艺术的朝圣,对文化的朝圣。”

  大同被称为中国古代雕塑博物馆,冯骥才感叹道:“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容量巨大,雕刻者把对生命的感觉融在了石头里”。面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逐步遭到破坏的现实,他感到非常心痛,“我把大同的雕塑看了四五遍,大概算了一下,大同有10万件以上的雕塑,所以我决心帮助保护大同文化”。

  第四驾马车教育

  中国大学缺人文精神

  冯骥才称,到大学任教是他人生接受的最后一件大事。他直言,现在中国的大学缺乏人文精神。“文化建设应该从教育开始,从孩子开始。”在冯骥才看来,教育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多的文化是需要感受的。他认为,需要用更多的办法让大学生有文化情怀,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他指出,文化界应该有先觉性,“这涉及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历史不是说我们站在现在看过去,更重要的是站在明天看现在,从明天来认识今天,有些东西是可以进入历史的”。

  记者手记

  大冯也浪漫

  圈里人都管冯骥才叫“大冯”。一个人能在诸多领域获得如此丰硕的果实,着实令人惊叹。他不仅是位幽默风趣的老人,更是位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灵魂指挥家。采访时,冯骥才一边品茶,一边朗朗吟诵起“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他挥着手臂,把咖啡厅想象成草原,还笑着让在座的人和他一起想象坐在草原的感觉。他的浪漫情怀,正如他的绘画文学,如涓涓细流。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814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556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2072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3330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3426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993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838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9404热度

最新文章

墨韵驼情 大漠颂歌——甘肃著名画家杨志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墨韵驼情 大漠颂歌——甘肃著名画家杨志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精神万古”,这是刘海粟先生所强调的艺术创作立身所在,在他看来“一切艺术

2025-07-21

明澈空静 家山乡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季秀伟先生作品赏析

明澈空静 家山乡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季秀伟先

中国的山水绘画里,往往透露着创作者超然世外、蔼然山水而爱好自然的精神内核

2025-07-18

线舞立象 墨韵生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陈联喜先生作品赏析

线舞立象 墨韵生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陈联喜先

陈联喜先生的人物绘画创作,受到了黄胄、叶浅予等现代画坛先贤的影响,于之“

2025-07-17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2025-07-16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2025-07-16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2025-07-16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2025-07-16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2025-07-16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2025-07-16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在成功学校2010—2011 年度

2025-07-16

才情纵横 超凡脱俗——读陕西美协理事张杲先生的两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才情纵横 超凡脱俗——读陕西美协理事张杲先生的两幅画(《西部

张杲先生曾拜国画大师石鲁为师,随后又考入中央美院李苦禅工作室,师出名门的

2025-07-16

功底扎实 灵气十足——王志平先生人物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读后

功底扎实 灵气十足——王志平先生人物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一个热爱生活的艺术家,必定对客观世界有广泛而深刻的感受能力,感受自然的律

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