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衰败的传统——董邦达的《松筠清籁》

2012-08-18

文章来源:
699次浏览

 

        山水画在清代出现了一个异常繁盛的局面。清初“四王”被奉为画坛“正统”。他们的绘画观念以宣扬复古为中心,醉心于前人的笔墨技巧。摹古之风笼罩着整个有清一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清朝统治者对艺术的喜好,如康熙帝酷爱董其昌作品,曾命人四处搜访董氏墨迹。继承了董其昌衣钵的“四王”为皇帝所宠爱也是自然之事。其次是出于政治统治需要。确立“四王”的正统地位有利于满族统治者与在朝的汉族文人士大夫建立一种精神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控制汉族知识分子,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娄东画派代表人物董邦达是继“四王”之后又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
  董邦达(1699-1769),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乾隆二年(1737)授翰林院编修,后仕至礼部尚书,曾参与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书画兼善,尤以山水著称。《松筠清籁》(见下图)为其代表作之一。
  《松筠清籁》为纸本设色,纵95.3厘米,横52.7厘米。画面右上款识:“松筠清籁。戊子初冬写为晓老再侄倩雅鉴。东山董邦达。”下钤“董邦达印”白文方印和“东山居士”朱文方印。此图作于乾隆三十三年,即公元1768年。画中近景苍松挺立,中景翠竹摇曳。屋舍中,一高士斜倚长廊之下。湖水清澈,远山突兀,略呈倾斜之势,具有动感。山石以枯笔淡墨皴染,浓墨点苔,颇有体量感。整幅作品画面清疏淡雅,萧散自在之情跃然纸上。
  董邦达取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尤得力于董其昌,且与董源、董其昌有“古今三董相承”之说,其风格亦在娄东、虞山派之间。细细品味《松筠清籁》,我们会感受到画面弥漫着一股浓重的复古气息。这正是在清代康熙、乾隆等皇帝的倡导下,盛行于清朝宫廷之中的摹古时风的延续。官运亨通的董邦达受到宫廷绘画的熏陶,自然也无法逃脱这种影响。然而,古人在师法前人的过程中是虔诚的,是一丝不苟的。如清王时敏在《西庐画跋》中说:“笔墨神韵,一一寻真,且仿某家则全是某家,不染一他笔。”清唐岱在《绘事发微》中云:“画有正派,须得正传。不得其传,虽步趋古法,难以名世也。”董邦达师法前人亦是如此。画中干笔皴擦、淡墨渴染、浓墨点苔,清丽娴雅,苍润劲秀,笔法的勾勒皴擦颇多古人逸致。
  然而,在师法古人的过程中,画家又并非一味模仿。在继承前人笔墨程式和构图形式原则的基础上,画家更多地融入了自己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的感悟,并且在古代与今天,乃至今天与未来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从笔墨方面来说,此图含有浓厚的笔墨趣味。这种笔墨趣味体现在画家对前人笔墨的传承上,如树木、草丛的点缀方式就具有明显的师承性。当然,从董邦达的画中,我们还可看出他在前人笔墨传承的基础上,自身所具备的绘画才能。画作虽带有明显的复古性,但又不失特色。画家靠个性化的笔墨运动抒发出个人情味,化古为我。除了继承古人的笔墨技法,董邦达还以疏密、开合等秩序化的原则将图像程式般地进行重新组合。从《松筠清籁》中,我们不但可以明显看到在笔墨和构图方面受“四王”的影响,而且亦能体会到画家对文人情趣、古人逸致的追求和传承。他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古人气息的追求一点点灌注到山石、树木以及画面的位置经营上。这种构图方式可说是运用图像的程式来组织画面的内容,从而进行纯粹形式意义上的组合。他这么表现不仅迎合了清代皇帝贵族们的欣赏口味,同时也从侧面传达出自己的内心诉求。
  复古并不等于复制,而是艺术家对古人经典作品的认知。这也属于艺术感知的一种。艺术感知既包括对自然、对社会的感知并由此引发创作艺术作品的激情,也包括对以往艺术作品的感知。在艺术家观赏、学习前人作品的同时,对前人所用笔墨构成方式及其抽象表现力的思考也会萌发出一种创作的冲动。所以说,董邦达画中的笔墨语言是从古代经典中抽取出来,又渗入了精妙情感的。在笔墨表达和丘壑营造的关系中,他的山水画不注重真山、真水的客观描摹,而是超越了对笔墨再现物象能力的关注,寄乐于画,以古人概括自然景物的笔墨范式与经验去再造一个文人士大夫心中理想的境界。
  董邦达及他所师法的“四王”画派的复古风格所具有的共同倾向是:他们都十分强调笔墨语言的锤炼,不断使之程式化、秩序化,从而更加纯粹,并带有某种符号化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四王”画派在笔墨技巧方面是有超越古人之处的。并且,“四王”及其传派虽有泥古之弊,但他们在笔墨方面总结了前人的不少经验、心得,对中国绘画历史遗产的整理和研究也做出了贡献。在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时期,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四王”及其传派曾遭到无情的批判———“革‘四王’的命”(陈独秀语),甚至康有为曾有“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言论等。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如今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观点,会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片面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传统”加以重新检讨。在这方面,董邦达的《松筠清籁》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846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586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2097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3356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344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7029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868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9433热度

最新文章

墨韵驼情 大漠颂歌——甘肃著名画家杨志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墨韵驼情 大漠颂歌——甘肃著名画家杨志印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精神万古”,这是刘海粟先生所强调的艺术创作立身所在,在他看来“一切艺术

2025-07-21

明澈空静 家山乡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季秀伟先生作品赏析

明澈空静 家山乡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季秀伟先

中国的山水绘画里,往往透露着创作者超然世外、蔼然山水而爱好自然的精神内核

2025-07-18

线舞立象 墨韵生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陈联喜先生作品赏析

线舞立象 墨韵生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陈联喜先

陈联喜先生的人物绘画创作,受到了黄胄、叶浅予等现代画坛先贤的影响,于之“

2025-07-17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2025-07-16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2025-07-16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2025-07-16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2025-07-16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2025-07-16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2025-07-16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在成功学校2010—2011 年度

2025-07-16

才情纵横 超凡脱俗——读陕西美协理事张杲先生的两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才情纵横 超凡脱俗——读陕西美协理事张杲先生的两幅画(《西部

张杲先生曾拜国画大师石鲁为师,随后又考入中央美院李苦禅工作室,师出名门的

2025-07-16

功底扎实 灵气十足——王志平先生人物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读后

功底扎实 灵气十足——王志平先生人物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一个热爱生活的艺术家,必定对客观世界有广泛而深刻的感受能力,感受自然的律

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