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成功美术馆馆藏苗重安先生作品《雪域古寺》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品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一种精神符号的重构。他通过重彩、巨构和史诗性题材,成功实现了古典山水语言的当代转型,他根植于传统,又融合了现代审美意识,形成了雄浑壮丽、色彩浓烈且充满沧桑历史感的独特艺术面貌。
在《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其作品《雪域古寺》中,其画面生动传达着苗重安先生对于西部自然山水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深沉热爱。他通过“几何化”的山体结构和强化光影对比,突出了雪山的块面体积、险峻之势,建筑的雄浑巍峨、肃穆庄严。又巧妙的运用以彩带墨的皴染,使画面呈现出冷暖色调相间、虚实生发交融的主客交融、意气超然之境。冷冽的青蓝与银白,交错晕染出雪山的苍茫,观之仿佛有那呼啸而过的寒风,伴随着阵阵诵吟声在山谷中飘荡,赭红的连绵墙体、金辉的飞逸檐角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在极寒之地燃起一簇精神之火,于冰天雪地中撑起一片心灵栖居。这种色彩的碰撞与调和,不仅让雪山的雄奇与古寺的浑穆形成了视觉上的强烈张力,更暗合了西部山水间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关系——严酷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坚韧的文化信仰,而这份信仰又赋予了冰山雪水温柔的灵魂,这恰也是苗重安先生对西部大地那份深沉眷恋的艺术注解。
成功美术馆馆藏苗重安先生作品《海上风韵》
再读作品《海上风韵》,构图开合有致,笔法恣意雄浑。以线条勾勒出千秋岁月里被海水侵蚀的岩壁,坚硬如铁;再以“大斧劈”层层皴染而来的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苍翠植被,郁郁葱葱。用淡墨枯白而写的海水,如若波光涛影,简练概括而写的点点远帆,穿梭于海面上徐徐而去,犹显乘风远航之姿,大有“峡江两岸剑峰开,舟逐惊波意自怀”之后,尽归风平浪静、天高海阔的无限之境。近处红砖砌起的灯塔,静静伫立在苍劲的岩壁与浩渺的水色之间,显得格外醒目。它既像是这片海域的沉默守望者,见证着海浪拍岸的千年往复,又似航船心中的坐标,让搏浪的舟楫在苍茫水色里有了方向。这抹砖红与岩壁的铁灰、静水的素白、植被的浓绿相映,于雄浑中平添了几分生活的温情,让“海上风韵”既有劈波斩浪的豪迈想象,又蕴含着漂泊与归航的悠悠意韵,恰如诗句中那份在壮阔天地间舒展的襟怀,引人遥想江海之上的千年故事。
苗重安的艺术实践,正是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为山水画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无论是《雪域古寺》中主观精神与客观自然的交织,还是《海上风韵》里茫茫山海与郁郁人文的共鸣,都彰显着他对民族文化根脉的坚守,以及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他以重彩为笔,以山河为卷,将自然的磅礴、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温度熔铸于尺幅之间,不仅让古典山水的意境在当代焕发新生,也为观者搭建了一座触摸民族精神图腾的桥梁。这般将传统风骨与现代气象相融的探索,恰是他留给艺术界的珍贵启示——唯有扎根文化沃土,拥抱时代审美,方能让山水之魂跨越时空、生生不息。
(文\成功美术馆 蒋成莲)
画家简介:苗重安,1938年生,山西运城人。师从贺天健先生研习山水画。1980年负责筹建陕西国画院,曾任院长。 原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陕西省文联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会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六次入选全国美展。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