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成功美术馆馆藏师恩钊先生作品《晨风》
师恩钊,以其雄浑苍劲的艺术风骨与深邃悠远的精神追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开辟出一条独具气象的艺术路径。他既扎根于宋元以来北宗山水的笔墨正脉,又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当代审美意识重构山水之境,使古老的山水画语言在新时代焕发出磅礴的生命力。其作品融北方山川的雄健气魄与文人精神的诗意栖居于一体,既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壮美,亦有“林泉高致、烟云供养”的哲思。
成功美术馆馆藏师恩钊先生作品《春山拂晓》
《晨风》一画,师恩钊以“破墨”破其滞,以“积墨”厚其质,层层皴染,墨色由淡而浓、由润而苍,山体质感如铁铸石琢,肌理斑驳中透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画面左下角数株古松拔地而起,枝干虬劲如龙蛇盘曲,墨色苍润,与水中的那几只灵动的白天鹅形成刚柔、动静、虚实的多重对照。那无形的“晨风”,正借着云气轻飏的微妙悄然登场——它不声不响,却贯穿全幅,吹动山林之息,唤醒天地之灵。整幅作品墨色温润而不失雄浑,气脉连绵如龙蛇游走,真正实现了“气韵生动”的古典审美理想,在当代语境下的精神重生。而《春山拂晓》则如一阕轻吟浅唱的晨光小调,画家用春日山野初醒为主题,画面色调清雅明亮,淡赭晕染出晨曦初露的温暖色调,拂晓的光,刺透翻涌的云海,洒落在山尖上;山腰以下却还沉浸在朦胧的雾气中,形成明暗对比,拉伸画面的空间感。石绿点染出的新芽,在静谧中悄然复苏,笔触轻快,既体现了春季山林的生机勃发,又赋予画面灵动的跳跃感,使之整体的气氛更加清新明快起来。
成功美术馆馆藏师恩钊先生作品《秋风云起》
《河源之水》画面中间一条细流自山巅飞流直下,以“银河落九天”之势,撞入茂密丛林的怀抱中。画家以“挤白法”,用两岸淡墨氤氲出的雾气,“挤”出水流的轨迹,中间再以中锋浓墨一笔竖落,既显流动之态,又显清澈之质。画面中裸露的岩层以“斧劈皴”刻画,笔力千钧、棱角峥嵘,质感坚硬如铁,与葳蕤的密林,流动的泉水形成刚柔并济、动静相生的视觉张力。这不仅是自然地貌的再现,更是于时间与力量的交织中,构成了天地万物运行的深层节律。《秋风云起》一作,以北派山水之雄浑笔意,勾勒出秋山万仞、云气激荡的壮阔气象。画面中峰峦叠嶂,画家多用斧劈皴法,侧峰疾扫,顿挫有力;云雾以留白为气脉,淡墨晕染出翻卷的蒸腾之势,似有风雷隐动其间;几只白天鹅翩然浮游于一泓秋水之上,悠然自得,宛若天地间的灵韵注脚,为磅礴之境增添一丝静谧生机,形成动静相宜的审美意趣。整幅作品在传统笔墨中寻求创新,既得宋人山水的严谨法度,又具现代审美的视觉冲击,展现出画家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体悟。
成功美术馆馆藏师恩钊先生作品《河源之水》
四幅作品、四种心境,却共同指向师恩钊绘画艺术的核心:以笔墨为舟,渡传统之河;以山水为镜,照时代之魂。他不仅延续了北派山水的雄强风骨,更在笔墨语言、空间建构与意境营造上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使山水画不再是单纯的风景摹写,而成为承载文化记忆、哲学思考与精神理想的宏大叙事。在他的画中,山是有魂的,水是有声的,风是有形的,光是有温度的——那是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水精神,既根植于千年文脉,又面向未来无垠。
(文\成功美术馆 蒋成莲)
画家简介:师恩钊,男,1947年5月5日,出生于山东济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协培训中心高研班授课导师,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特聘教授。清华美院理论与创作高研班导师。
进入90年代以后,多次参加中国美协美展及各种邀请提名展等并获奖。 2005年以来,受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美术家协会等的委托,为国家重要场所创作大型作品二十余幅。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