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
成功美术馆馆藏范扬先生画作《听泉悟道》
春荣秋寂、朝岚暮霭、风云雨雪的自然天地,于中国画家“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体物契道、辩证运思艺术创构而言,既是其俯察仰观时刻变化寰宇大千,而给予“目尽山川之势,心穷万物之源”审美对象反映,更是画家与之天地诸相怡然协和、体合共舞的情之所钟、神之所游。赏读成功美术馆“成功美术馆馆藏当代名家作品乙巳新春线上展”上,范扬先生这几幅主观生命静照与客观山水交融,而落笔抒胸臆,雄浑又飘逸的山水作品《听泉悟道》《溪山行旅》《扁舟一叶 任意东西》,不正是这样的审美体验吗?笔者于其兼容宾翁“五笔七墨”“积墨法”,及速写绘画语言的传统国画笔墨的时代呈现上,而见画家对映入眼眸自然万象的观照体察所见,亦有亘古沉静还律动飞跃的生命动静之象,落入画家精神里的一往深情所寄。
山水绘画,是创作者借以笔墨、色彩,造景自然、运布天地的心象反映。即如潘天寿先生《论画残稿》所云:“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品读范扬先生的这幅《听泉悟道》可见,其苍辣不羁、因情生发的沉着又飘逸、浑厚而飞扬笔迹间,其神游取象、随类赋彩的繁乱亦精当、斑斓且蓬勃设色中,所营造的青山翠微、古松苍郁、霞岚萦峰、泉鸣涧响诸景,前后相照、高低辉映、左右横斜、藏露有致、动静相参而随宜陈置、因情布势。这既是自然山川形胜之景的客观表现,亦是高隐文士寄生悠游的畅神写照,也更是画家澄观一心、体味万象的审美体验,应之于画面构成的起承转合音韵性语言形式,与之同自然理趣、天地道机同律同节的情志倾诉,交融互渗的境之圆成。尤其是画面双松对峙、溪泉相伴的深幽寂静处,侧身搔首、聆听泉鸣而形姿随意放达坐卧的白衣高士,及由虬屈古木之后、丛林深郁之处,施施然而来的褐裳抓髻童子……画家如此点睛的高士童仆悠游静观人物组合,不仅为这本就葱茏毓秀、生机蓬勃的山水之景增添了更为活泼的生命力量、赋予了更见丰富的生命内质,亦还于人与自然往来交互、精神对话的“画外之画”追求中,愈显闲、静、清、空、淡、远的内心静照和禅境示现来。
成功美术馆馆藏范扬先生画作《扁舟一叶 任意东西》
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中说:“夫为学之道,自外而入者,见闻之学,非己有也;自内而出者,心性之学,乃实得也。”范扬先生的山水绘画创作,乃其“澄怀味象”而“含道映物”的笔、墨、形、意、气、神所究,是提按跌宕、快意淋漓而超以象外的胸臆直抒,是对自然山川一往情深的心象映照,是胸中块垒落于纸上的肉身具象也!如这幅“笔厚墨沉”又逸笔草草、飘逸灵动的《扁舟一叶 任意东西》一作。画家这以笔锋奇正、灵活多变而错落律动,组合赋形的山水物象生动感强调;用墨由淡及浓、逐层渍染而滋润厚重,因形造景的峰峦崖石体积感凸显,在删拨大要而与之客观对象嶙峋峥嵘、奇峻险峭典型之貌契合的基础上,更多是其主观上体味获得、审视运思的心象映射、情感吐露。其景之造型上草书入画又笔雄墨厚的皴擦之运,愈显奇峰险隘的异怪崚磳神韵,苔草杂树的生机盎然意态来。而这由画家主观意识和生命情志,注入笔、墨、形之媒材承载,继而构成画面的意、气、神之所彰,不正是画家寄于山水的情致化心怀、虚灵化意境所写吗?再如于这心象山水里,衣褶自然而仪态闲适、自在淡泊的从容高士,于这瀑涧远照、湍急激流间乘舟而游,因之墨象沉雄、万象葱茏的山水映衬,意与笔会、情与境融,而有了“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一般的天地蔼然、不拘于物、内心清净的气意抒发。
行旅题材,历来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经典表现对象,既是对人在自然间活动而跋涉、饱览、体味的客观记述和图示反映,亦是创作者寄托精神情感,以之幽微难明胸壑气意熔冶入笔端、移情于山水的象征表达。范扬先生这幅题跋以“大痴道人石田翁,吾之师也”的《溪山行旅》,显然也是这样典型的山水行旅题材画作。无论是落笔豪迈、利落有势而写,清朗高峻、草木披拂、挺拔耸峙赋形的堂堂主峰;亦或是因形留白、藏露而布,左冲右突、曲迴蜿蜒、千里奔腾而来的潺湲溪涧;还有双峰对立、廊桥横架烘托,悬空如练、挂于崖壁、飞流直下而至的汹涌瀑布;线写爽劲、湿笔点染赋形,根茎裸露、枝桠戟张、掩映道旁布植的苍郁老松……以上画面布列囊藏众景,在笔者看来既是画家以行旅者的身份,用画家观察自然的视角,立意定景契合理趣的章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写其形、传其神、写其心创构的心物交融山水具象落成。同样也是画家主观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诗性之境,因情、因意、因神迁想而至的“人格化自然”反映。那画面中,笠帽骑驴慢行、童仆抱琴相伴、跨过土桥远去的行旅高士,不正是画家超脱物役而悠游于这深沉静默、雄浑无涯、飘逸无际的自然天地里的逍遥精神画像吗!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成功美术馆馆藏范扬先生画作《溪山行旅》
画家简介:范扬,1955年1月生,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3年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4年在法国圣爱美隆市接受鲁德拉骑士授勋册封。2019年在北京获得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亲自颁发的顾拜旦奖章。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