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
陈华民先生作品《银波层层》
古老的江水波光粼粼川流不息,江畔的芦苇荡绵延无尽,摇弋生姿,形成了一张张独具特色而又美伦美焕的江畔风光“大片”。芦苇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生生不息,正如这里的人们将战胜严寒、顽强拼搏的坚韧精神代代相传。芦苇因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快速的生长能力,被称为“生命之花”,这也是江畔人家的精神图腾。浩瀚的芦苇荡是江河的华服,将清冷的江水装扮得多姿多彩、美伦美焕;茂密的芦苇荡是江畔人们的青纱帐,穿梭在遮天蔽日的青纱帐中,人们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也接纳着大自然的馈赠。
陈华民先生作品《秋色图》
从鸭绿江畔、芦苇荡走出的画家陈华民先生,用饱含热情的画笔,将家乡的这一独特美景描绘的生动鲜活,他尽情赞美着家乡的美丽、尽情讴歌着家乡人民,顽强拼搏是他们的精神写照。无论时代的步伐如何向前迈进,无论家乡的面貌如何日新月异的变化,芦苇荡始终是家乡永恒不变的底色,那一望无际的苍茫和波涛汹涌的金黄与雪白,就是家乡永远的名片。
陈华民先生作品《芦乡美》
从成功美术馆馆藏的陈华民先生的这十几幅作品中,我们就可以一睹芦苇荡的壮丽奇观,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芦苇荡都有着不同的景观与神韵。
陈华民先生作品《洋河道上舞芦香》
在《海芦之恋》中,作者用细腻唯美的笔墨语言描绘了初秋时节的芦苇,芦苇花刚刚绽放,似花非花的金色芦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朵朵银光,好似鑲着金边的银色花朵淡雅而又耀眼,芦花初开时像针状簇拥在一起密不可分的“花瓣”,被作者刻画的清晰可见,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飘逸洒脱,那份出尘脱俗的美,令人心动。作者笔下的芦杆细密坚韧,随风摆动中富有韧性与张力,好似要将被风带走的芦花儿拉回来。河面宁静河水清清,在火红色小野花的陪伴中,水鸭子成群结队地游过,神态各异悠然自得。远处一望无际的河面上轻轻摇荡着几艘小渔船,渔家摆动着船桨,轻松愉悦的神态一览无余,平静的河面上渔船的倒影清晰可见;天高云淡、风轻气爽,展翅的大雁掠过芦苇荡,轻盈灵动、形态鲜活,仿佛能听到声声雁叫,余音袅袅 不绝于耳。整幅画面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暖意融融、宁静祥和。小船流水、房屋田舍、水鸟雁鹄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作者在《芦乡美》《秋色图》《银波层层》《暖阳》《家乡美》等几幅作品,都是描绘初秋时节的芦苇荡,每一幅都精美细腻,百看不厌。
陈华民先生作品《山歌水歌人欢乐》
在《芦荡十月歌不断》《情系芦乡》《芦风》《霜月红似二月花》等作品中,除了描绘了芦苇荡美丽壮观的景色外,更多了一份深秋季节的萧瑟与厚重。芦苇荡已到了落叶期,江畔人家也到了收获期,芦花变成了雾茫茫一片缟素,芦絮纷纷轻盈飘渺,芦杆、芦叶装满了渔船,秋水涟涟、秋风瑟瑟,苍茫无尽中又一次生命的轮回即将落幕,在这生命中最饱满、最丰盈的一刻,也是芦苇花生命的最后一刻,芦苇荡与生俱来的诗意却未曾减少一分。
陈华民先生作品《家山情长相思》
陈华民先生用不同题材的画作描绘着家乡的美丽,如这两幅《家山情长相思》《渔歌》中的幽深意境,又令人耳目一新。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家乡、看山水,眼中的家园、笔下的家园又是另外一幅景色,笔健墨润、山高水清、意境幽远。作品中山体笔墨厚重、树木线条苍劲,山中有水、水中有船,新颖的构图中尽显作者不俗的笔墨功力。画面于宏厚苍茫中又显灵秀之气,渔歌萦绕与山涧、树木倒影于水中,“山、水、人”浑然一体,和谐共生、密不可分。
(文\成功美术馆 张焱)
陈华民先生作品《暖阳》
艺术家简介:陈华民,又名陈华明,自幼酷爱绘画,涉猎多项画种,上世纪80年代后期热衷于山水画创作。作品参加过全国第六届、七届、八届美术大展和单项展,曾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有关报纸、刊物、电视台曾对其做过报道。作品获得了专家的好评及收藏家的喜爱。曾被全国六届美展聘为特邀评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东港市美协名誉主席、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创作基础特聘画家、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黄海画院院长。
陈华民先生作品《家乡美》
陈华民先生作品《情系芦乡》
陈华民先生作品《芦风》
陈华民先生作品《霜月红似二月花》
陈华民先生作品《渔歌》
陈华民先生作品《芦荡十月歌不断》
陈华民先生作品《海芦之恋》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