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呈修先生画作《一山未了一山迎》
成功美术馆在新春期间举办的“贺新春名家书画赏鉴展”上,有这样一幅作品引起了线上线下观众的热烈追捧,在各个自媒体发布推介中都取得了一至好评和赞誉,这就是由著名山水画家李呈修先生创作的“黄土系列”画作《一山未了一山迎》。
这幅《一山未了一山迎》带给观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褐绿色的梁峁和斑驳的黄土沟壑崖壁中,浓郁的“故土深情”蕴涵。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土大地的沟壑和窑洞里,积蓄着中华儿女最深沉的故土情怀。李呈修先生的这幅《一山未了一山迎》带给观者的情感共鸣,就像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写的那样,“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笔墨间充盈的满满都是对故乡的眷恋,对黄土地的热爱。这也是笔者在此次“贺新年名家书画赏鉴”中,向大家隆重推荐这幅作品的主要原因。新春佳节、万家灯火团圆时刻,能有这样一幅与我们此时此刻“游子归乡情切”的心绪,若合符节的丹青山水,难道不觉得弥足珍贵吗?而始料未及处,笔者以此“黄土实像”画图,稍解大家思乡之情初衷,却让大家观此黄土乡塬之貌徒增思乡之苦,实有“为解相思更增相思”之嫌!
究其“思乡烦忧”根源,实则是画家以情入画的笔墨勾画,在迁想妙得、造化传神,情寄黄土之中的情不自禁、自然生发。那么就让笔者与你一起,走进李呈修先生带给我们的黄土故乡图景吧。画卷甫一展开,我们脚步也彷如踏进了那魂牵梦萦的老家村口,画家以淡墨干擦笔触打底,多层次的赭、绿二色,不同水分干湿反复润染,苔草微黄的那道坡梁,就横亘在了我们面前。当然在画家这整体的画面物象和感性视觉基调呈现之内,还有其巧思布排的黄土地貌肌理造写,比如画家以浓墨反复擦染造型的或大或小、或聚或散碎石块垒切面,就更能勾起对儿时嬉闹玩耍的往事追忆。即宗白华先生论美之意境,所谓“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王夫之《古诗评选》),以李呈修先生此作造境之法观之,古人诚不我欺也。画家营构的意境中,俨然是活跃的、晶莹的生命律动,是画家的情感、灵魂融入“黄土”的大情怀与大境界。
李呈修先生画作《家山》
视觉随着笔者手中画卷逐渐打开,画家这种深彻乡土情怀,已转化为植入画笔血脉的艺术精神内涵,并集中汇聚于一块“洼地”,也找到了一个“出口”。这个“洼地”,也即是整幅作品的画眼所在,何处?正是沟坎之下,摇曳树木掩映着的孔孔窑洞院落。当这个不大的普通黄土高原院落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所有的情绪都达到了高潮。仿佛我站在了老家村口,看见了儿时生活嬉闹生我养我的那个地方;但同时,内心又有一种“近乡情怯”的害怕,有了些许对时光匆匆的不舍。这正是画家在这幅作品构图造景、造境上,最为出彩的地方了。所有润染、斑驳、皴擦笔触造成的山峦、土石罅隙,留出了那么小小的一块,正好安放画家、笔者、及我们所有人的挥之不去的眷恋与热爱。画家在造景上大小的对比、虚实的处理,构织出了这样一幅充满性灵的图画;以传统和现代、中方与西方、现实与浪漫的诸多艺术元素融合上,将这“归乡”波澜里的悸动,恒久烙刻在画图深处。
当然还有一个“出口”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即是画家留给我们作品中,由小小院落绵延向村口的那条路。这种画面处理,让我们的情绪的高潮最终有了一个落脚点。那就是精神沉入其中“情绪”叙述上,看见不远处老屋时回家的路途。这样的画面处理,也使得画家在整体的造景、造境上,达到了“绚烂至极复归平淡”(苏轼《与侄书》)式的美学蕴含高度,有起有落、有开有合、有收有放。曲终,一切复归于自然的静谧之中,多么美好啊!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画家简介:李呈修 ,山东茌平县人,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文联理事,第六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委,文化部中国书画院顾问,文化部《艺术市场》画院副院长,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九州出版社美术编审。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