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之下 表象之上

2019-12-06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0
1133次浏览
原标题:苍穹之下 表象之上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现场

“高于”生活的艺术,不是生活的直接、直观、直白的反映;不是简单的“传移摹写”;不是“直译”;不是借助影像图片的拼接游戏,甚至技术拷贝后的添加。写实性、再现性艺术无疑可以充分借助摄影图像、数字影像等科技手段,但需要把握界限而不是取代、取巧,那种一眼便可以辨识的摄影术翻版的作品,只能对艺术创作产生负面的损害,导致作者造型能力和结构作品的设计能力的退化与丧失,而坠入“无我”之境,弱化艺术家个性、语言特点,甚至引发美术创作中造型形式、语言单一化倾向的泛滥。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荟萃了各地中青年艺术家的新作品和5年来各画种的优秀作品,涌现出一大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作品。这届美展作品的整体质量和平均水平又有新的提高,令人欣喜振奋。

近年来,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艺术与形式的对应关系,或者说作品的形式问题。“苍穹”意指超越一般现实的、当下的、眼前的或古代的指认,拓展为广义的“天下”,是“天地人”“人民”“人类”能够认知的世界以及个体与世界的对应关系。

一切的艺术,离不开赖以表达主题内容、情感和审美对象的形式,或者不妨说,艺术就是形式,以凝固瞬间造型图式的视觉艺术尤其如此。思想内容、情感与审美对象经由精心设计的形式使主题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因形式而成其为艺术,或者说服务于内容。

形式是艺术诸要素中的重要元素,离开了精妙的形式,便丧失了艺术的魅力。形式创意设计的优劣巧拙,直接关乎艺术的高下与质量。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容无疑重要,但是如若没有相应的形式与之匹配,主题内容难免失之浅白空泛;离开了精湛的艺术形式,纵使再精深的思想内容与创意也将无从彰显,形式理当成为艺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苍穹之下,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现实之中,一切关于人的思想行为和活动,一切关乎艺术的创意、想象、记录、表现活动都不能,也无法超越现实生活。生活是艺术的不二源泉。尽管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可以依凭彼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探求甚至穷尽一切可能的艺术形式,他们也不能超越人类思考、思想、思维的范畴和历史与时代的局限。因此,任何形式的写实、写意,再现、表现,具象、抽象的艺术创作都是现实世界中艺术家按照各自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理念,通过抽象思维、创意想象而进入创作获取的成果。艺术作品中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差异都只因作者个体、个性及其能动性发挥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充其量是特异作者强化了作品的特异。即使是常人心目中的天堂、地狱,甚至是外星生物,在他们笔下也是依据现实世界加以想象延伸,依凭人类既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法则设计诠释的“不同世界”,而无法超越现实生活、超越世界、超越苍穹。

常识告诉我们,生活不等于艺术,生活是引导创作思维、思想的原发点,是激发想象力的源起。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可资发挥的素材,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是艺术作品中情感的对应要素,是作品意义升华的起始点。生活提供并给予艺术内容的多样性,生活也激活并丰富了艺术家的想象力与才情。不同时代的生活造就的艺术甚至为人类文化、历史留下了无可复制而又意义深远的文明印记和时空刻痕。生活借助艺术品质获得提升,内涵被赋予价值;而艺术借助生活充实了思想感情,丰富了形式元素;生活与现实世界中的种种艺术彼此间水乳交融的关系,超乎了我们既有的想象。

生活乃艺术之母的规律,对广义的艺术活动具有普适意义,而对于现实主义纪实、写实、再现性、描述性艺术创作而言,更具针对性。实践表明,对于生活的关注与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作品的深入性、生动性、深刻性。因此,艺术家自觉主动地走进生活、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成为艺术创作获取灵感的首要环节。不光是艺术家人到、身到、心到,还需要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达到“了解”“理解”生活,甚至还需要相应的时间与经验的积累。艺术家不以局外人的眼光观察他者,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平实的心态、平视的眼光,将自身沉下去,做“局内人”,理解是为了真正懂生活。艺术创作是透过生活的表象,判断感悟生活的真相与真谛,并从中感受、发现积极向上的涓滴光亮和真善美,进而发掘、发挥、放大这种内质意义并赋予作者审美的感情色彩,引发创作灵感,撷选创作素材,萃取艺术表现的切入点,再进一步形成虚幻的艺术心象,加以反复酝酿、设计、创意叠加而逐渐清晰为作品意象,即艺术化图像,最后通过造型、形式和技术语言将之物化为作品实体。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是规律但非定法。生活中虽然有激动人心的瞬间,也有美好的灵光闪现,但更多的是平凡、平实、平庸的生活,要从平凡中见出不凡,从平实中获取充实;既是将普通生活点石成金提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也是化平庸为神奇的“高于”过程,这无疑是一门需要不断修炼的学问。

“高于”生活的艺术,不是生活的直接、直观、直白的反映;不是简单的“传移摹写”;不是“直译”;不是借助影像图片的拼接游戏,甚至技术拷贝后的添加。写实性、再现性艺术无疑可以充分借助摄影图像、数字影像等科技手段,但需要把握界限而不是取代、取巧,那种一眼便可以辨识的摄影术翻版的作品,只能对艺术创作产生负面的损害,导致作者造型能力和结构作品的设计能力的退化与丧失,而坠入“无我”之境,弱化艺术家个性、语言特点,甚至引发美术创作中造型形式、语言单一化倾向的泛滥。

举凡优秀的艺术经典,无不是基于生活之上的更典型、更具代表性、更富表现意义的作品。这三个“更”,实质是“艺术”以及艺术的功能与价值,“更”的过程,也就是成“金”、成为“神奇”的过程。而所谓“艺术”的功能与价值,就是艺术家禀赋、知识、学养、人格精神、审美品质,包括技能对生活、对作品的增加值。真正优秀的艺术,一定是“有我”之境的艺术。这个“我”,就是艺术家的独特思想、理念、审美价值和技术风格特色的综合呈现。艺术创作中的“无我”之境,更多的是指过程中的“忘我”与“融入”。艺术创作必须走出并避免简单的“直译”生活,而力求“翻译”生活,这个“翻”字,集中体现了现实主义写实性、再现性、描绘性艺术的意义所在,即脱离了描摹表象的“写实”阶段,向着更高阶段的“写实”——表现内质、本质、实质的转换与提升。

通常,我们将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称之为“想象”;将按照对事物的客观描述在头脑中的构成形象称之为“再造想象”,又将新形象的独立创造称之为“创造想象”,并将这三者的能力统称为“想象力”。在创作实际过程中,艺术家一旦确定要表达的主题内容、题材素材、对象景物……无论是复杂至宏大叙事式的历史绘画,还是小至寥寥数笔的抽象艺术小品,仅仅满足于熟练精湛的技艺、一挥而就的表现,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丰富作品的内涵意蕴,甚至超越物象提示并赋予更为独特的隐喻、象征、比兴意义,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是令作品超越一般意义的重要环节。艺术家需要穷其智慧展开联想,尽可能赋予表现题材、物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更为深邃的哲理、更为生动的形象、更为丰富的细节、更能打动人心的情节、更具观赏性的形与色的艺术增值空间。活跃的想象思维帮助艺术家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天高地阔独与往来;那些灵感的触发与闪现,那些突发奇想的神来之意,可能使作者既定的构思、构图豁然幻化开去,别开生面。心象与图像互为转化迭变,一如流泉,峰回路转;亦如布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柳暗花明,跃上层楼;又似六月降雪、冬日响雷那样出其不意,令作品光彩毕现。

想象,需要丰富的学识、经历、修养和宽广的视野。而想象力则需要通过大量创作实践的培育和磨炼造就,缺乏想象力的作品难免单薄浅显,易于洞穿而缺少回味。

如果说想象力对于作品的意义是某种开拓、延伸,是丰富是增值的话,那么创新、创造则更多表现在既有基础上的变异、改进、添加与再造。从观念、理念,从最初的创意冲动开始,可能是推倒重来、重构,也可能是另辟蹊径、悖逆旧有的方式。既可以是形式的、材料的、语言图式的、造型手法的,甚至是视觉感官呈现方式上的突围、突破、突进。创新与创造使同一主题内容的艺术处理具有更多样的表现、表达、表述方式,因此具有超越性、超验性和未知的特性。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作品中的价值,是艺术家体现才华的重要表征。

就艺术家和作品而言,是以两种不同的类型推动艺术历史的发展变化。一类是思想成熟、学养深厚、基础全面、技艺卓绝而超越前人的艺术家和作品,这是对传统艺术的进一步开掘精进和提高进步。另一类是思想独立、观念独到、形式风格语言独特,既具破坏性又具开创性和远见卓识的艺术家和作品,这是对新艺术开宗立派的创新独造。前者通常顺应历史潮流、社会审美风尚,以精妙纯熟的艺术易于为大众喜爱拥戴,后者则拂逆传统方式、颠覆传统理念,敢于破立,独树一帜而招致曲解谤言缠身、不为时人认同理解。而大智慧者皆思想超前,孑然独行,这注定了创新成功的价值与探索失败的风险意义同在。社会的进步、艺术的发展需要这两种类型的艺术家和作品,他们都可能对人类文明和艺术历史作出了不起的贡献。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无论是源于生活原型,优于艺术想象,精于艺术制作,还是止于作品表与里、内外交界的层级环节,无不是接受更深层次——心灵的驱使。艺术是人的情感、理想和审美取向的折射。艺术展现的虽然是直观的形式构成、造型色彩、技术风格和图像的人、景、物,但其表达的却是内在的关于作者心灵与精神、思想的潜台词,而不是简单地从现象到图像的过程。简约到仅是一片灿烂色彩的交混或几根线条组成韵律的画作,也可能是一幅悦目的作品,但其更多引发的是关于视知觉审美的愉悦和感觉的舒适。而一件隐含或充溢着作者丰富情感、理想愿望的作品,给予读者观众的则是与欣喜一同带给你的启示、感悟和联想,这是任何杰作都不可或缺的作品内质、精神力量,以及艺术的魅力。作者和艺术家有没有、有什么样的心灵境界、人格品质、思想深度、审美品位,都将真切地渗透进或呈现在作品之中,并且主宰作品创作的全过程。

当然,并不是只要表现了真实、美好、喜悦,或者高大上内容的作品就能体现作者心灵的高尚,也不是美化、赞颂或者刻意夸饰的艺术就能反映作者的道德品质与才华,相反,那些真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类共同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以良知善意和负责任的态度去揭示真相、批评丑恶、警示社会与人心,同样能获得振聋发聩的艺术效应,这都是艺术家心灵与精神力量隐藏在作品中的价值所在。

历史上那些杰出的艺术家在其侍奉艺术的人生经历中,当一切创作要素皆备之时,无一不是心灵给了他们思想的勇气,内心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情怀使他们以仁爱之心,精神的力量驱使他们竭尽全力地用艺术语言述说思想。

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汹涌而至之时,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智能制造、机器人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带来的新的社会、人文、科技时空,尤其是虚拟时空大大拓展了传统意义上时间空间的概念。当新技术进一步深度整合、激荡,不断激发产生新的认识、思维模式,改变、重塑既有的现实生活与世界将成为必然趋势。与昨天相比,今天的艺术发展显现出不同既往的大众化、消费化、信息化、媒介化与个人化的倾向,普通人介入、参与艺术创作、审美观赏、娱乐消费的方式与机会陡然增加,越来越广泛普及便利,“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将成现实。未来艺术何如?今天的艺术家也许不能或难以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尽管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浪潮终将席卷人类世界,艺术仍将保有它的终极底线——对于人、人的价值和人们生活的时代与表达方式的尊重与关怀。

(作者冯远 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488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2353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2309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5291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52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3344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4177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7367热度

最新文章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

清代大画家龚贤论画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从绘画的创作角

2025-05-22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起步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承认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创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保守经营,审慎投资。创新进取,志存高远。众志成城,志在成功!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持久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

成功事业是成功人的事业。成功高层领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培养人、激励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没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就没有行动的坚定和持久。我们的教育、文化和酒店事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华为企业文化解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 ,真话有正确的、不正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人18年实践的结晶,是成功学校正常运转的

2025-05-21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了解崔景哲先生及其绘画,始于他的“中国红”系列工笔人物绘画。那一个个身着

2025-05-20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

神会以观、体味以察,而见笔墨“肇自然之性”,绘画“成造化之功”也。用墨

2025-05-19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丹丹花,即卷丹、天盖百合、虎皮百合之别名也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