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2018-10-30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0
1229次浏览
    作为近年来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10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的220余个考古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围绕“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的主题展开了对话。

实证中华文明起源

文明的起源是世界性的课题,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考古发掘显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陆续进入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多元一体文化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条件、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微博)说,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4处都邑性遗址的考古发掘,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证据。

针对学界聚焦的现代人类起源问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认为,东亚地区的化石记录表明,当地现代人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近现代东亚人不仅仅是迁徙而来的非洲人种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既包括非洲人,也包括在不同时期进入东亚的其他人群,以及更早的东亚人。

农业起源是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表示:“起源于中国的稻作农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农耕生产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认知观念和文化传统。中国古代文明的特色在中国农业起源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显现并逐步形成。”

专业领域的学术探讨与公众普及

大会期间,中国考古学会的16个专业委员会,再加上特别增设的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专场,共17个专场的学者就各自专业领域内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杨军是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他介绍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的现场文物保护情况。“该墓的考古发掘,本着‘慎之又慎,确保文物万无一失’的原则,始终将文物保护放在首位。”杨军说,在制定考古发掘方案和确立考古工作的技术路线时就考虑了文物的现场保护,包括运用高新科技手段、推行项目管理制度和多团队协作机制。其中,采用套箱提取进行实验室考古的方法,使得脆弱质文物和埋藏情况复杂的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的发言是“纵横说筷子”,接地气的内容、有趣生动的讲解,吸引了大批“粉丝”。王仁湘介绍,世界上有证可查的最早的筷子出土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跨湖桥遗址,有8000多年的历史。“古代,筷子的放置很有讲究。筷子在四川出土的汉代宴饮场景画像砖上是纵向摆放,到了晋、唐由纵向转到了横向,到了五代至宋时又变成纵向了。至于为何会有这种变化,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学研究。”

很学术也很大众

不单单是考古人的学术盛会,中国考古学大会也是一场大众文化盛宴。大会举办期间,有6场特色主题展在成都展出。成都博物馆“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展出了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250余件青铜器,其中包括55件一级文物,生动讲述了青铜这一“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四川大学博物馆“古蜀文明与两河文明对话展”展出了以色列耶路撒冷圣地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特藏珍品,让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跨越时空进行对话。此外,《14世纪前中国出土金器特展》《人与神——文物精华展》《考古四川新世纪展》等展览也将不一样的交流文化带到公众身边,让公众大饱眼福。

与会专家学者还走进成都各大高校、中学及文博场馆,为公众奉献了16场各具特色的学术讲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张颖在金苹果公学开展了“神奇动物在哪里──识骨寻踪”讲座,给5年级学生进行“科普”。张颖讲了一个“骨头破案”的故事:“在南非的斯望斯孔洞穴遗址,曾发现了南方古猿的头骨和豹子的下颌骨,大家都以为是南方古猿猎获了一只豹子,后来发现古猿头骨上的洞和豹子下颌骨的牙齿吻合,证实是豹子杀死了古猿……”现场生动的演讲,激发了学生们对考古的兴趣,争相提问。这也正是活动的初衷。“用有趣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解,或许有些孩子就因为这场演讲,将来选择考古这个专业。能够带给他们新知识,我觉得很开心。”张颖说。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2965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355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5404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5664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6015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8164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703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2955热度

最新文章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先生作品赏析

笔蕴天机 富丽含趣——《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黑龙江画家王俊平

王俊平先生是以漫画闻名的画家,也偶作中国水墨写意画,往往笔写墨染富于天

2025-08-27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2025-08-25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女士作品赏析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

于博女士的这幅《夏日小憩》,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造型的写实表现

2025-08-25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