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收藏界10大新话题

2018-01-31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家网|0
189次浏览
2017年,历经数载的全民收藏热轰然退潮,“大众收藏”不再是传统盛世收藏的匾额,百姓玩家归于理智,专业藏家蓬勃兴起,参与者少了“玩”心,多了“藏”念。寻珍淘宝还在继续,收藏话题不断深入,藏历史藏文化藏艺术的文明之藏逐渐成为收藏新趋势。

 

文物活 民间期

“让文物活起来。”

国家文物局2017年的这句开年新语,一时间让众多民间文物收藏者百感交集。长期以来,民间文物收藏与交流都是一个敏感话题,更多是与淘宝捡漏、鉴宝估价和祖传捐赠等联系在一起,很难见到民间文物收藏有像国家博物馆那样大张旗鼓地出国办展机会,即使在国内办展也多横遭攻伐,屡被质疑,有的被迫临时更换展名降低规格,有的成为各种打假对象,甚至官司不断。在电视台举办的鉴宝类节目里,当被问到宝物来源时,宝物等级越高,持宝人的回答越是闪烁其词,常以受朋友委托来打马虎眼。

如何盘活民间文物资源?“据统计,目前中国民间文物收藏总量是国有文物收藏的数十倍,民间文物收藏也是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收藏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切实解决,中国文物保护之路也是不完整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所表述的这一文物收藏新理念,和他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所言“促进文物市场的活跃有序”,同样被视为国家层面对民间文物收藏的一种全新认可。有民间文物收藏家表示,这种公开的认可不仅有利于活跃民间文物交流,也给了民间文物收藏一张新的身份证。

 

陨石争 官司起

地下的文物归国家,天上的陨石呢?

2017年3月20日,一桩陨石官司在新疆阿勒泰市人民法院开庭,但未当庭宣判。作为中国陨石第一官司,它有“三大”:一是陨石体型大,单体重达17.8吨,为中国第二、世界第四大陨石;二是时间跨度大,从1986年7月被牧民朱曼·热阿玛扎恩在自家草场发现,到2011年鉴定为“陨铁”后被当地政府收走保管,之后一直被发现者追讨再到如今立案;三是社会影响大,陨石作为地外飞来之物,科学研究价值高,收藏价值同样高,但归属权问题却始终处于空白状态。

在法律法规的留白中,无数的大小陨石被“陨石猎人”私下瓜分,有的成为国内陨石藏家的新财富,有的被倒卖出境高价出售,其中一块重量超过一吨的陨石,流出境外后被切割成数块,每克售价高达300美元。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立法,中国的陨石收集与收藏逐渐形成一个个以各自利益为主导的漩涡,天上来,地上走,来无踪,去无影。每当有新的流星陨落,科研机构和人员只能与各种各样的“陨石猎人”比时间抢速度,甚至依靠行政权力暂时解决陨石的归属问题。

与1898年同样在阿勒泰地区发现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的陨石一样,这块处于诉讼中心的巨型陨石至今都没有命名。中国是一个接受天外陨石数量众多的国家,但在陨石收集方面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而,这次巨型陨石的归属权裁决及后续立法的可能性,成为民间陨石收藏者极为关注的焦点。

 

宝不宝 笑一笑

2017年3月25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让人一看就想乐的照片:一具“金缕玉衣”仰面朝天平躺在西安古玩市场的方砖地上,身下铺着饲料袋,和同样平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馆的那三套文物重宝“金缕玉衣”相比,处境寒碜了不止一星半点儿。圈内都知道,这玩意造假就像编竹块凉席一样简单,开始是找老旧玉片造假,后来直接用上新玉,再后来干脆用树脂和塑胶制成的“玉片”。假货不蒙明白人,摆地摊的虽然可劲儿吆喝,却没有谁当真东西要价。有人说这也是古玩的一种玩法,纯属地摊文化,无伤文物大雅。也有人说,照这么玩早晚能把中国文物形象玩成一个世界笑话。

中国文物造假的历史无法考证,但造假造出的笑话有目共睹,从大甲骨卜辞、青铜剑、汉代玉凳到轰动一时的“金缕玉衣”,这些看上去名气大、等级高、技术含量低的文物赝品,却能够在古往今来让无数专家屡屡打眼。还有不少一时无法定论之物,至今仍然被收藏在一些文博机构,有待进一步考证。文物造假不可避免,文物打假不可缺少,从2017年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的通知》可以看出,真伪关乎文物安全,关乎文明传承,关乎……国家文物部门说“让文物自己讲故事”,不能再把假故事当成乐子,任其败坏中国文物的好名声。

 

海捞瓷 传说多

沉船多了宝藏的传说就多。

2017年4月,海南省文物局的一番话,为风卷海南的潭门“海捞瓷”传说划上一个句号:“经过我们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全是假的,仿得水平很低,都是些地摊货。”句号之外,很多藏家仍坚信自己的收藏眼光,为争夺这批“海捞瓷”里的精品,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家当,甚至借高利贷,只因为其中的好东西太有名、价格太诱人。比如国宝级的鸡缸杯,渔民开价仅3万元,其中一位周姓收藏家,光是鸡缸杯就拿下200多只。“那时候跟抢一样,生怕没了机会。”扑进去的人不止一个这么说,没有钱了就用藏品换,有人用一套明代黄花梨家具换来一方“传国玉玺”。在这次收藏狂潮中被倒手的“海捞瓷”,圈内人保守估计至少过万件。

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说何以会让地方文物收藏几近癫狂?除了与文物概念炒作有关,还和自媒体的兴起与快速传播分不开。实际情况又如何?正如当地一位本分渔民所言:这么多年捞起来过一些当年的贸易瓷,没见过官窑的东西。哄抢过后,随着“出水”的瓷器等级越来越高,价格越砍越低,不少藏家心里忐忑起来:这要么是一场地下文物倒卖大案,要么就是一桩罕见的制假售假骗局。一位投入巨资的当地收藏者坦言,他有时候会在半夜惊醒,然后反复看着自己买的这些东西,安慰自己都是真的才能睡得着。

打假要打早,晚了赝品满地跑。因此,文物打假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紧盯着造假者不放,为假文物推波助澜的假故事、假传说和假信息都应该进入文物打假的法眼。

 

万金字 千秋史

只字可解一片史。

2017年7月,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公开悬赏,征集破译未释读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破译单字重奖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给出新的释读并通过专家委员会鉴定的单字奖励5万元。一经博物馆官网发布,即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重赏之下必有重任。据史学家统计,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在5000字左右,经过考释能够确认含义的仅有三分之一多点儿,余下的仍是横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一道瓶颈。在长期从事甲骨文和殷商史研究工作的朱彦民教授看来,多破译一个甲骨文,对历史研究的意义都非常重大,而到今天仍然没有破译的甲骨文,基本上都是硬骨头了,可以说每一个字的破译工作都是一场攻坚战。

河南安阳是甲骨文载体“龙骨”的出土地,这次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出面悬赏认字,其重要意义不仅局限于对未解甲骨文的破译释读,更是将“甲骨学”的研究从专业学科领域拓展到社会层面。对于此举,史学界和收藏界的反应同样强烈,普遍认为,与其说这是一纸悬赏公告,更像是一种基于民族自信的号召,我们没有理由让民族的文明传承出现断层。7月31日,曾任临湘市副市长的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中华汉字研究所所长姜宗福,通过媒体宣布揭榜,并表示两到三年之后,将向社会公布甲骨文的“基因图谱”。

12月26日,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被认为是汉字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

 

佛归佛 法归法

2017年9月20日,随着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民事判决书,一年前陡起纷争的杭州G20峰会期间《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打假风波有了新的说法,令人茫然的是,这一场事关文物真伪、事关佛教历史、事关社会影响的收藏大事件,被原告缩小到个人名誉权之争,而非108尊历代佛教造像的名誉权,这让关注此案的人不禁多了几分不解:这些展前说真、展中打假、展后诉讼的历代佛造像到底是真是假?这些佛教宝物的捐赠者在这场纷争中关心的重点是什么?这场将收藏界、文物界和新闻界引入纷争的特展究竟所求为何?

有意思的是,尽管媒体的相关报道几乎都附有该案《判决书》的影印件,却只见寥寥三页,第一页属于原被告双方身份确认的文字表述,第27页是判决结果,最后一页除了一行法庭专用术语外,再就是一个审判长、两个审判员和一个代书记员的人名。中间的25页对于这些身处争论核心的历代佛造像的真伪有何说法,不可得知。至此,一场轰轰烈烈的金铜佛像风波暂时画上一个逗号,接下来会不会还有二审、终审判决,依然不可得知。多少有点儿遗憾的是,官司结束了,输赢出来了,佛造像的真伪反倒成了案外话。

这场风波是一次净化收藏环境的开始,还有不容小视的警示:对于一些特定收藏题材,特别是规模性的文物展览,有关管理部门不能视而不见、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应该有法可依、依法而展。正如一位佛教界人士针对此事所言:佛归佛、法归法。

 

盗洞现 国宝出

国宝出世往往少不了盗墓者的影子。

2017年11月20日,随着由西汉古墓引发的团伙盗掘案侦破,一大批从商周到西汉的稀世珍宝亮相央视新闻,其中两件格外引人注目,一件为单品“琉璃发簪”,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完整的一件孤品,而北京故宫博物院仅藏有半只;另一件为组器“西汉鎏金铜甬钟”,金光灿灿,纹饰异常精美,且保存完整十分罕见,等级非常之高。在办案警方的一句“件件都是国宝”后面,上千件被追回的文物里,除了100余件青铜编钟、汉代陶俑等,还有一句让文物收藏界充满想象和期待的话:其余的正等待专家鉴定。

一个位于咸阳市淳化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云陵墓区内的盗洞,意外地成为这一大事件的源头,盗洞发现者是一个白天在数平方公里田野上独自巡查的孤单身影,没有监控探头,没有瞭望塔,盗墓者想要避开他很容易,或许是因为下手太安全了,所以得手后连盗洞也没有掩盖。他发现时不知道过去了几天,更不知道被盗的地下古墓里都丢失了什么。同样没想到的还有盗墓者,一个小到锅盖大的盗洞,竟然让警方横跨五省,成为近年来一次性侦破盗掘古墓案件数、打掉的犯罪集团、抓获作案人员数最多的文物大案。

国宝失而复得,是幸事也是险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都应该好好反思了,比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是什么,保护的重点应该进一步落实在哪些方面,文物保护不能把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警方身上。

 

祭“神器” 测“年龄”

2017年11月18日,中国文物界和收藏界共同面对着一个特殊的新闻发布会——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新闻发布会。从好奇到不解再到疑惑,这场被无数祝贺条幅包裹、被无数赞美之词肯定的发布会,却看不见新闻主角的真实面目。

这一携有高科技概念的鉴宝仪器之说所带来的听觉冲击力不可谓不大,用发明人的话说:它克服了“热释光断代法”和世界通行的各种“比较断代法”的科技鉴定手段中表现出的弊端,不仅能够对陶瓷器进行检测鉴定,而且能够对各种材质,诸如青铜器、金银器、书画作品、翡翠、珠宝玉器、家具等进行检测鉴定,并得出被鉴文物艺术品生产、制作精确到“年”的准确结论。正是这句精确到“年”的惊世之语,让众多文博界专家闻声摇头,稍微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艺术品在创作时间上跨年是常事,除书画作品标明具体到年的创作时间外,文物一般不会以具体年份为断代的时间点,因为其中干扰鉴定的因素太多且充满不确定性。

科技介入文物艺术品鉴定是好事,但要完全让科技决定文物艺术品鉴定最终鉴定结果则需慎之又慎。像量子鉴定仪这样涉及科学、文物和艺术品的新生事物,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论证自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不是仅靠发明者拿出一些自我鉴定的古玉器,再注明一个谁也无法验证的确切年份来证明鉴定仪惊世骇俗的精准度。无论如何,量子鉴定仪的出现都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谨防今后一定时期内会因为此类仪器一言定“年”,鉴定出一大批无法验证而又带着所谓“出生时间”的文物和艺术品,造成文物界和收藏界在认知上新的混乱。

 

红豆杉 “吉木”殇

东西太好了容易招贼。

2017年12月3日,一起新的特大非法采运销红豆杉案引人关注。与艺术品收藏市场上因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而导致当代红豆杉艺术作品难得一见相比,新闻里的红豆杉被砍事件则屡成主角儿。如果说去年云南丽江老君山被盗伐的千年野生红豆杉生长地不在保护区内,这次被盗的红豆杉就身处当地林场之中,11棵高大的红豆杉在江西修水被明目张胆的砍伐,明目张胆的搬运,明目张胆的倒卖,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红豆杉的珍贵一是长得慢,几十年也不过碗口粗细;二是稀有,超过百年树龄的更少更珍贵,被称之能为隔辈儿人荫庇的“吉木”,被中国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联合国明令禁止采伐的活化石。然而,就是这些当地从小到老无人不识的宝树,却能仅凭村民一把斧子、一把油锯就一再截断几百年的大自然生机,空留下一段段色如残血的断茬残根,有的已经诞生出幼苗新枝,绿得格外刺眼。谁也不知道,我们还要等上多久才能复活那曾经百年的红豆大杉,还有多少棵百年以上的红豆古杉可以这样被肆意盗伐疯狂破坏?难道遏制那些除了一把力气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技术含量的盗伐,真的有那么难吗!

一位木器收藏家告诉我,他特别怕看见和红豆杉扯上关系的突发新闻,他不希望历经250万年沧桑岁月的红豆杉最终成为历史绝品被收藏:“像红豆杉这样的活化石,活着更有收藏价值,为了子孙后代和大自然,我们应该拒绝收藏新的红豆杉艺术品!”

 

国运昌 民博兴

盛世收藏离不开博物馆。

2017年,有关私立博物馆的兴衰话题仍然是收藏界的年度热点,依托企业资金而起的民博机构更快地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从早年马未都悉心打造“藏”古瓷的观复博物馆,万达集团重金投资“玩”书画的玥宝斋,刘益谦有进有出藏玩皆宜的龙美术馆,到姚远利以古代匾额创新拓片收藏的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和白十源以贝叶经为保护性收藏的坦博艺术中心……,民间收藏作为中国收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历史文明和丰富收藏文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2017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曝光频率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私人藏家”,他们出手往往比一般博物馆更加有力,对当今艺术品市场的流通与发展也更具影响力,如9.3亿元卖出齐白石十二条屏的是私人藏家,1.495亿元买入陈逸飞《玉堂春暖》也是私人藏家,以2.94亿元成交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最后的竞买者还是私人藏家。

藏而多建馆,9月,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的松美术馆落成;10月,嘉德艺术中心挂牌;11月18日,上海宝龙集团的宝龙美术馆开馆;11月25日,苏宁艺术馆亮相……如果说丙申猴年被称为私立博物馆的黄金年,建风格之馆、开典藏之馆则彰显中国收藏与时俱进的一种盛世心态:民博当自强!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祁海峰
    祁海峰

    祁海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理事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河北省

     1件作品 293热度

    梁占岩
    梁占岩

    每每赏读到梁占岩先生的画作,我总能感受到隔着时空吹来的魏晋之风,笔笔生发

     1件作品 947热度

    满维起
    满维起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诗句)。我们今天再来讨论满维起

     4件作品 3925热度

    张复兴
    张复兴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家“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张

     6件作品 5014热度

    李明久
    李明久

    “学写山石,必多游大山,搜寻生石,按形求法,触目会心……故曰神而明之,存

     4件作品 3887热度

    范扬
    范扬

    南朝宗炳论画曰:“澄怀味象”,又说:“含道映物”。静穆澄观和生命活泼是万

     9件作品 6040热度

    白云乡
    白云乡

    赏读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白云乡先生笔下的山水画作《山川气象》《清朗乾坤》(成

     8件作品 7503热度

    马刚
    马刚

    “情之所到,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王夫之《古诗评选》),作诗

     2件作品 2380热度

    最新文章

    墨彩相彰 隽逸明丽——陕西女画家徐鸿延山水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析

    墨彩相彰 隽逸明丽——陕西女画家徐鸿延山水画作(《西部成功书

    清人唐岱的《绘事发微》中说:“水墨虽妙,只写得山水精神,本质难于辨别。四

    2024-09-20

    雄浑苍莽  博大神奇——青海美协理事张海鸿山水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赏

    雄浑苍莽 博大神奇——青海美协理事张海鸿山水画(《西部成功

    张海鸿持续数十年遍访祖国名山大川,及青海境内祁连、赤岭、阿尼玛卿、昆仑、

    2024-09-20

    油彩中的家园 光影里的乡愁——山西省油画学会副主席郭永文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刊载)赏读

    油彩中的家园 光影里的乡愁——山西省油画学会副主席郭永文作品

    乡土,对一个画家而言无疑是最熟悉、最爱好,也是最值得表现的、讴歌的题材。

    2024-09-19

    禅境入画 性灵飘逸——青岛著名画家张京城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禅境入画 性灵飘逸——青岛著名画家张京城先生画作(《西部成功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澄澈、静穆的体物观照,为其意境创造的始基;以飞跃、灵动

    2024-09-18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兰州召开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兰州召开

    2024年9月13日下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兰州召

    2024-09-14

    丹青为引共邀月——成功美术馆喜迎中秋甲辰馆藏名家特展

    丹青为引共邀月——成功美术馆喜迎中秋甲辰馆藏名家特展

    “丹青为引共邀月”。甲辰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成功

    2024-09-13

    大笔酣畅 开合洒脱——《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余涛作品赏析

    大笔酣畅 开合洒脱——《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余涛

    余涛先生的这幅《露浥清韵》,用笔落墨酣畅而简括,茎枝纵横而开张,或铺笔抟

    2024-09-13

    大写师造化 文气得心源——《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刘继红先生花鸟画赏读

    大写师造化 文气得心源——《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刘继红先生花

    评论家贾德江曾以 《洗出徐熙落墨花》来品味刘继红大写意花鸟画,其中说

    2024-09-13

     著名画家王骁勇先生当选新一届甘肃省美协主席   白恩平、包少茂等当选为副主席

    著名画家王骁勇先生当选新一届甘肃省美协主席 白恩平、包

    成功美术馆馆藏佳作画家王骁勇先生当选为新一届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白恩平

    2024-09-11

    高山流水 韵味绵长——滨州画院名誉院长李玉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简赏

    高山流水 韵味绵长——滨州画院名誉院长李玉泉作品(《西部成功

    李玉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兼善,他的每幅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巧妙的构图

    2024-09-11

    笔契高原 祁连秋深——《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海美协理事张建青先生作品赏析

    笔契高原 祁连秋深——《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海美协理事张建

    张建青先生的这幅《高原秋韵》,从笔墨、造景上来看,都是十分贴合其所面对的

    2024-09-11

    惟恍惟惚 斑斓其象——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惟恍惟惚 斑斓其象——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先生作品(《西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语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