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代童子最爱玩傀儡戏

2018-01-15

文章来源: 收藏杂志|0
763次浏览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

  1976年小学师生在济源县勋掌村镇安寺前翻土时被发现的,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三彩童子傀儡戏枕,此枕胎质呈浅红色,坚硬细密。体呈长方形,前低后高,中间微凹。整体模制而成,器形规整。器表施绿、黄、褐红、黑、白诸色釉。枕面中部的主题纹饰为婴戏图,两端为折枝牡丹纹,枕四侧刻划连续花叶纹。婴戏图描绘三个儿童在庭院围栏边、树阴下嬉戏的场面,右边儿童头顶蓄发一撮,两侧挽髻,身着绿衣白裤,坐在绣墩上,右手执一提线木偶;左边的两个儿童配合着他的表演,一人头上无发,身着绿衣黄裤,坐在地上用左手提锣,右手拿棰作击锣状;一人头顶蓄发一撮,黑衣白裤,吹笛而舞。这三个孩童发髻服饰、姿势动作和表情神态各不相同,个个生动传神,稚气十足。装饰采用刻划填彩的传统方法,花纹线条流畅。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枕面)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枕面)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局部(前侧部)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局部(前侧部)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局部(底部)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局部(底部)

  这件三彩童子傀儡戏枕的装饰主题是三个孩童操作傀儡、吹笛、敲锣的嬉戏场面,属于婴戏图的范畴。

  婴戏图是以儿童游戏为装饰图案,萌芽于战国时期,后又大量运用于玉器、漆器、陶瓷和织绣等作品中。婴戏图用于瓷绘装饰工艺上始见于唐代。唐代婴戏图极为罕见,只在长沙窑及耀州窑有极少量发现。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瓷器上也有发现,到明中期以后,瓷器上“婴戏图”才开始风行,并一直盛行到清代。

  各时代婴戏题材寓意略有不同。

  从唐代长沙窑始见婴戏图直至明中期,其寓意以企盼多子多福、吉祥如意为主。进入明晚期后,多子多孙的吉祥意味仍是主流,但随着中国古代科举走向鼎盛阶段,考取功名等本与婴孩无关的寓意也开始被引入到婴戏图中,如五子登科、加官进爵、婴孩读书、指高升等,表达当时人们望子成龙,希望将来科举高中的美好愿望。

  到乾隆时期,陶瓷婴戏图的画面充满着升官发财的祝愿,如五子夺魁、五子连科、瓶生三级等。另外,官窑中出现的百子图等儿童嬉戏场景则有粉饰太平盛世之意。乾隆之后的清中晚期婴戏图承袭乾隆作法,亦充满吉祥意味,但已了无新意,婴戏图逐渐走向衰败。

  这件三彩童子傀儡戏枕上的一个孩童手操傀儡、两孩童吹笛、敲锣作配合状的场面,从一定角度诠释了宋代傀儡戏的多姿与普及。

  傀儡,又称木偶。傀儡戏是用木偶进行表演的戏剧,是民间戏曲中一种特殊的表演类型,多由艺人操作木偶伴随宗教仪式进行表演,今通谓木偶戏。其“源于汉,兴于唐”,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唐朝是我国文学艺术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歌舞戏与参军戏争奇斗艳的大发展时期,木偶艺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举国上下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宋代城市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带动了市民文化的崛起,城市中出现了大批供民间艺人从事文娱表演的场所,即瓦子勾栏。无论北宋的汴梁(今河南开封),抑或南宋的临安(今浙江杭州),都有很多民间艺术演出的场所——瓦子。瓦子勾栏内各种艺人的表演,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百戏、“社火”、傀儡影戏等都是十分受欢迎的表演。从文献记载和保存下来的诗文、图画及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宋代是中国傀儡戏最兴盛的历史时期。

  这件北宋三彩童子傀儡戏枕表现的儿童游戏图,展示出宋代木偶戏的盛行不仅广为流行于民间,而且成为了儿童们的一种游艺活动。同时,也可看出,即便是儿童的自娱自乐,吹笛、敲锣、舞蹈等有模有样。

  与这件三彩童子傀儡戏枕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件三彩听琴图枕,面长63厘米、面宽23~25厘米,形体之大,实属少见。枕面正中的开光内描绘的是四高士庭园听琴图,四角各为一儿童玩耍形象,其中左下角一儿童举右手操纵着傀儡。这两件同时出土的三彩枕刻画的人物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和充实的。

三彩听琴图枕    河南博物院藏

三彩听琴图枕    河南博物院藏

  北宋时期傀儡戏有了广泛的发展,种类较多,除上述绘画作品中描绘的“悬丝傀儡”和“杖头傀儡”是常见的表演形式外,还有独特的“水傀儡”“药发傀儡”等。

  元代是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骤然勃起的元杂剧很快风靡全国,成为流行艺术。与戏剧艺术息息相关的木偶艺术在元代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只是元代木偶艺术见于文献记载的很少,目前仅有《朱明优戏序》及《观傀儡诗》等。

  综上所述,傀儡戏自汉代初现端倪,唐代渐趋完善,至宋代则呈现出大盛的局面。宋后,在戏曲的强势冲击下,傀儡戏盛景不再。但宋代以后,傀儡戏并没有绝对衰落,而是依附于戏曲、民俗等载体之上,顽强地生存至今。如,明清时期的瓷器、织绣等重要物质载体的婴戏图案中也常见孩童手持木偶的形象。

  (本微信节选自河南博物院李琴《三彩童子傀儡戏枕》)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2897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319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5382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5644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5980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813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7003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2870热度

最新文章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赏

重彩为笔 山河为卷——陕西国画院原名誉院长苗重安作品(《西部

苗重安的作品中蕴含着将中国传统山水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图腾”,其作

2025-08-26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作品简析

意出工写 清婉娟秀——《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画家张怀月

或工质或写意的,或古典或现代的,无论什么体裁、何种主题,张怀月女士

2025-08-26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对如何让老师自觉落实二轮复习方案的思考

2025-08-25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备课“ 四思 ”

2025-08-25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以学为先

2025-08-25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赏

深情致敬自然美——大力先生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欣

“一生画兰,半世画竹”画竹必是成竹在胸之人才可为之的事业,而成竹在

2025-08-25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高效课堂在“ 争吵 ”中成长

2025-08-25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观念的突破

2025-08-25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女士作品赏析

形神兼具 清丽活泼——《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青年人物画家于博

于博女士的这幅《夏日小憩》,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造型的写实表现

2025-08-25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河万象 抒怀寄情——陕西画家吴成斌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或丝路戈壁、大漠茫茫,或云横秦岭、太白险峻,或峡江浩荡、烟岚云翳,或黄河

2025-08-22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课改的“ 十个三 ”

2025-08-21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传统课高效学习五部曲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