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 让博物馆的国宝“活起来”

2017-12-06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0
420次浏览

  上周末,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首播。这档耗费两年时间研发制作的节目此前就因集齐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九家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而引发广泛关注。开播首期,节目便在豆瓣上取得了9.3分的高分。清华大学新传院教授尹鸿点评说,“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从抽象感受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回望历史,诠释文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

  模式设计“混搭”

  让文物“活”起来

  文物绝非扁平、冰冷的物件,它是沉淀了如梭岁月的记忆之书,它是承载了万象光辉的民族基因宝库。《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的初心就是“让文物活起来”。

  以往人们了解文物,大多是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方式。即便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在积极升级布展方式和手段,但人们能获取到的信息还是有限。如何才能在一期节目的时间里把文物背后的故事最大程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呢?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和她的团队探索出了这套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

  以首期节目中故宫国宝——各种釉彩大瓶这一部分为例,节目组把嘉宾请到故宫博物院陶瓷馆,让真人秀导演给国宝守护人王凯布置任务——寻找“中国瓷母”,跟随王凯在陶瓷馆里兜兜转转,看似漫无目的,但实际上这一环节正是编导精心铺排,为国宝的前世传奇故事做前情铺垫。

  在随后的前世故事表演里,王凯扮演的乾隆皇帝与“穿越”而来的雍正、王羲之、黄公望雄辩各种釉彩大瓶是否有过度浮夸的问题。整段演绎台词信息量极大,不仅有对各种釉彩大瓶的介绍,更包含许多和乾隆皇帝生平有关的趣闻轶事。

  乾隆皇帝喜欢盖章题跋的这件事,节目组不仅把它引入节目,甚至还大开“脑洞”,“邀请”两位“受害者”王羲之和黄公望前来“现身说法”,一本正经地让九大博物馆(院)馆长一起来评价。正如王凯所说,乾隆硬要把17种烧制工艺运用在一只瓷瓶上的做法看着很任性,但从中透露出的单纯,和想要炫耀国家强盛、工匠伟大的执念却是很珍贵的。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和编排设计,那个在博物馆展厅里拥有冗长介绍的各种釉彩大瓶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挖掘人文关怀

  让文物暖起来

  如果说《国家宝藏》的第一大看点是镇国之宝和它们背后的故事,那么这档节目的一大惊喜无疑是在追溯完“前世”之后让人看到了它们的“今生”。

  首期节目中,国宝守护人梁家辉从国宝石鼓引出了故宫守护人梁家五代父子的故事。1931年,日军侵华,为了保护故宫博物院里的百万件国宝不被日寇洗劫,故宫人决定将一万三千箱文物南迁。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梁廷炜辗转全国16年,将石鼓护送到南京。抗战胜利后,他的儿子又将石鼓毫发无损地运回北京。如今,梁金生老先生作为梁家第五代故宫守护人继续守护着石鼓和故宫的其他文物。

  从一件石鼓,观众们认识了梁金生先生祖孙五代故宫守护人,若是要把故宫186万件宝物的故事一一道来,这得是多少人、多少家的代代传承?当新老几代国宝守护人一同宣读1931年的《故宫守护队队歌》,几乎没有人能不为这样的画面所动容。

  《国家宝藏》节目组对人文关怀的挖掘层层递进、丝丝入扣,正是在这样的过程里,观众的情绪被一点点调动起来,真挚的情感让他们感觉自己和国宝一脉相连,仿佛冰冷的石鼓也有了温度。

  看完之后很自豪

  让文物秀出来

  谈及为何选择博物馆作为综艺节目切口,于蕾介绍说,“西方人与博物馆非常亲近,而我国大众的文化生活与博物馆是有距离的。”于蕾认为,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语态问题,“我国博物馆给受众讲解文物的表达不那么有趣,令大家感觉文物封在博物馆里,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做一档节目,让它成为有趣的讲解器,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民族文化原来这么有意思,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这么多‘好东西’。这个‘好东西’,也许就是一块石头,一根竹简,但它代表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于蕾坦言,“它带来的历史变化是叹为观止的,它会告诉你身为中国人的精神维度。”

  “希望看完节目的你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我们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每一件文物背后真正的价值,不是它值多少钱,而是它背后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以及它所代表的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于蕾说。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687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475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983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320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3351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846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763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9270热度

最新文章

明澈空静 家山乡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季秀伟先生作品赏析

明澈空静 家山乡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画家季秀伟先

中国的山水绘画里,往往透露着创作者超然世外、蔼然山水而爱好自然的精神内核

2025-07-18

线舞立象 墨韵生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陈联喜先生作品赏析

线舞立象 墨韵生情——《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陈联喜先

陈联喜先生的人物绘画创作,受到了黄胄、叶浅予等现代画坛先贤的影响,于之“

2025-07-17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如何抓主流 促优秀 —在初三复读生大会上的发言

2025-07-16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高考成绩与学生资质的关系

2025-07-16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回复一位高考复读生的质疑

2025-07-16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冲刺复习的着力点

2025-07-16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建议举办高考讲座

2025-07-16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对学校教学问题的思考

2025-07-16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用成功系列创新教学法统一思想和行动 —在成功学校2010—2011 年度

2025-07-16

才情纵横 超凡脱俗——读陕西美协理事张杲先生的两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才情纵横 超凡脱俗——读陕西美协理事张杲先生的两幅画(《西部

张杲先生曾拜国画大师石鲁为师,随后又考入中央美院李苦禅工作室,师出名门的

2025-07-16

功底扎实 灵气十足——王志平先生人物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读后

功底扎实 灵气十足——王志平先生人物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一个热爱生活的艺术家,必定对客观世界有广泛而深刻的感受能力,感受自然的律

2025-07-15

笔动山有势 墨映雪精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张怀勇先生作品赏析

笔动山有势 墨映雪精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画家张怀

我们看画常常说,某某画“活”、某某画“死”。所谓画之“活”与“死”,是

2025-07-15